上報紙
改革開放還不到五年,很多行業到處于才起步階段,各方面沒有那麽完善。
在幾十年後,想辦慶典活動一般是找個酒店,訂個宴會廳,但現在是八十年代,集住宿、宴會、吃飯于一體的飯店很少,且基本都集中在江對面。
而這時候想過江并不容易,臨江有三鎮,每個鎮都很大,哪怕再過二十年,三鎮之間的交流都不多。
像程蔓,這輩子雖然是土生土長的臨江人,但在跟陸平洲處對象以前,去江對面的次數一個巴掌都數的過來。
不,準确來說應該是用巴掌來數都嫌多。
她要是把場地定在江對面,願意來的學生和家長肯定不多。
所以考慮過後,程蔓把一周年慶典活動的舉辦地點,定在了輔導班附近的一家飯店裏。
定的不是她請于東吃飯的那家,雖然那家也不錯,還有熟人,能幫忙講講價,但那家二樓全是包間,一樓呢老板又要開門做生意,要包下來費用不便宜。
她找的這家飯店,因為不在商業街,廚師手藝又比較一般,所以生意比較一般。再加上店面比較大,二樓長期處于空置狀态。
程蔓來看過後,就以相對低的價格包下了二樓。
但因為布置舞臺、定做橫幅、租借凳子等花了不少錢,所以最後算下來,這一塊的開支不算少。
而且程蔓擔心收到邀請的家長不都願意來,所以邀請時采取了廣撒網的辦法,結果導致到場的學生和家長比她想象中多,現場位置差點不夠坐。
好在飯店生意實在一般,活動舉辦時間又非正中午,把樓下凳子全搬上去勉強夠用,頂多坐得擁擠一點。
但這并不算壞事,舒适度雖然沒那麽高,但不管是在參加活動的家長還是被邀請來的于東眼中,這場活動的都顯得非常火爆,也算歪打正着。
當然,活動現場的氣氛确實挺火熱。
一來被邀請的家長,要麽給孩子報過輔導班并考出了好成績,要麽報班的意願很足,心理上比較親近啓明星輔導,所以願意捧場。
二來程蔓擔心吹得太直白,學生和家長都不愛聽,所以活動開始前她特意寫了稿子,把吹牛的話融入了段子裏。
活動主持人自然是程蔓自己,一是她想把啓明星輔導做成品牌,所以輔導班裏不僅需要明星教師,她自己也需要走到臺前,這場活動是非常好的露臉機會;二是她對這場活動寄予厚望,不太放心讓別人上。
輔導班步入正軌後,程蔓雖然很少走上講臺,但真需要她出面的時候,她也從來都不怯場。
就像這次,雖然下面坐着上百名學生和家長,還有她特意請來的記者,但她的狀态很松弛,講的內容也風趣幽默。
這時候的娛樂活動太少,別說智能手機,連電視機都很少有人能買得起,所以程蔓的段子很快俘獲了大家的心,現場不但笑聲不斷,還時不時能聽到掌聲。
因為聽得樂呵,當程蔓宣布最後一個環節是發獎金時,很多學生和家長都沒立刻反應過來,過了好一會,議論聲才漸漸大起來。
程蔓沒有出聲制止下面的讨論,而是直接讓高珍端了個蓋着紅色綢布的托盤,走到她面前,放在了方桌上。
程蔓伸手,拉開紅色綢布,托盤裏擺着幾本證書,以及幾摞錢。
飯店沒有舞臺,且因為人來得比預料中的更多,所以程蔓和坐在第一排的學生家長之間,只隔了一張方桌。
方桌并不大,寬可能就六十厘米,長一米左右。
也不算高,至少前兩排坐着的學生家長,坐直了伸長脖子一看,就能看清托盤裏的東西,尤其是那幾摞錢。
程蔓準備的錢全都是十塊錢一張的大團結,其他幾摞還好好說,加在一起也就三十來張。可何子明考考全省第三的獎勵卻有足足一百張,哪怕用皮筋捆着,這摞錢看着也不少。
除了于東,現場其他人的座位都是随便坐的,前兩排的學生和家長不都有獎勵,所以看到那摞錢後,因為驚訝“嚯”了一聲的人挺多。
後面的人聽到前面的動靜,好奇心都更重了,紛紛往前詢問起來。
等消息從前排傳到後排,現場讨論聲變得更大。
也直到這時候,程蔓才伸出雙手往下壓,示意大家安靜。
大家看到她的動作,陸續停下議論,嗡嗡聲雖然沒有徹底消失,但并不影響程蔓的聲音傳到最後一排:“何子明同學,高考總分六百一十八,在本次啓明星輔導參加高考的學生中排名第一。”
來參加這次活動的家長都很重視孩子學習,對高考也格外關注,雖然他們不一定都知道何子明這個名字,卻大多記得這個分數。
程蔓話音剛落,現場就響起了議論聲。
孩子已經參加完高考的家長是羨慕,準高三生的家長則都覺得很驚訝,他們沒想到全省第三在啓明星輔導上過課。
程蔓沒有在意變大的議論聲,看向坐在第一排的何子明繼續說道:“何子明同學,請上臺領你的一百元獎勵!”
何子明還沒站起來,下面就響起驚呼聲:“一百?”
因為現場議論聲變大,後排有人沒聽清數字,只聽到了這聲驚呼,紛紛詢問起身邊的人:“獎了多少錢?是一百嗎?”
聽清的家長點頭:“是一百!”
得到肯定回答,還沒給孩子報名的家長心頭漸漸火熱。
啓明星輔導以前是三塊錢一個月,八月份後雖然漲了價,但報一個月也才五塊錢,而且報一學期還有優惠,平攤下來才二十塊。
明年有沒有活動不知道,今年過年比較晚,明年估計要三月份才開課,報班到高考也才四個月,按五塊錢算還是二十塊。
一年算下來,學費才四十。
如果孩子考得好,拿到第一名獎勵,上一年輔導班不但不用花錢,還能反過來掙六十塊。
就算第一名考不到,考第二第三也行啊,第三名也有五十塊,雖然掙得少點,可十塊錢也是錢啊。
家長們激動時,程蔓已經發完了前三的獎勵,卻沒有讓他們回到座位,而是讓他們站到了身後,繼續念四到十名的學生名字和分數。
等到十個人的獎勵全部發完,程蔓讓到一邊,留出位置讓于東拍照。
上頭條的報道一般會附上一兩張照片,至于哪張能用,一要看記者覺得哪張合适,二要看主編同不同意。
于東現在也不敢确定什麽照片能用,所以在寫稿前他需要在不濫用膠卷的前提下,盡可能地多拍照片。
而作為一名有經驗的記者,于東自然清楚什麽情況該拍照,什麽情況沒必要拍。
活動開始到現在,他一共只拍了三張照片,一是從後往前拍的合照,二是程蔓侃侃而談的單人照,再就是這張前十學生的合照。
入鏡的人也都知道于東的身份,雖然國人都不是很注重這方面的隐私,但程蔓覺得還是應該尊重他們。
所以學生和家長入座後,她第一時間告訴了大家今天有市晚報的記者來采訪,大家都可能被拍上報紙的事,如果有人介意可以提前說出來。
介意的家長并不多,而且因為大合照是從後往前拍,只能看到家長們的後腦勺,所以拍照時沒有人躲到一邊。
領獎的學生也都覺得這是榮耀,拍照時不但沒人躲開,還特意整理了頭發和衣服,生怕照片沒拍好。
拍完照片,領了獎的學生陸續回到座位,程蔓則又回到了桌子前。
剛站定,程蔓就聽到第一排有家長說話,彎腰湊過去聽了會後擡頭笑道:“剛才這位家長問我,獎金不是發完了嗎?剩下的這一摞錢是幹什麽了?現場可能很多家長會有疑問,我統一回答一下,獎金還沒有發完,這一摞錢也是獎勵。”
現場響起笑聲,有家長直接大聲問還有什麽獎勵,被獎勵的有幾個人。
程蔓聽後卻沒有立刻回答,而是大聲說道:“剛才發獎金的時候,大家應該都有注意到,今年我們輔導班有一名學生考出了六百一十八分的好成績,這個成績,不僅在啓明星輔導全體考生中排名第一,還在全市考生中排名第二,全省考生中排名第三。”
雖然經過前幾次的議論,現場大多數人都知道了何子明的高考排名,但聽到程蔓一個個報出他的名次,大家仍控制不住心裏的羨慕。
家長羨慕的是何子明父母,學生羨慕的則是何子明本人。
程蔓看在眼裏,繼續說道:“我說到這裏,大家應該聽出來接下來要上來領獎的人是誰了,沒錯!就是何子明同學!”
程蔓向何子明伸出手,并在看到他站起來後拿起獎勵證書,邊打開邊後退一步說道:“何子明同學,為了獎勵你在今年七月份舉行的高考中,取得全省第三的好成績,經啓明星輔導全體教師讨論決定,給予你一千元獎勵——”
這次不止後排的家長,前排也有人問:“獎勵多少?是一千嗎?”
大家都覺得自己可能聽錯了。
但一個人可能聽錯,兩個人、三個人,甚至參加活動的所有人,不可能都聽錯了吧?
所以四顧張望,看到前後所有的人都是一臉震驚後,大家心裏就有了答案。
只是仍有人不敢相信。
那可是一千塊啊!
現場坐着的人家境其實都不差,家裏大多是雙職工,夫妻兩個月收入加起來沒有一百,也能有七八十。
但一千塊也差不多是他們一年的收入,而他們都有家累,上要養老人,下要養孩子,一年下來能存三四百都算多的。
不,何子明拿到的獎金還不止一千,他剛才還拿了個第一名獎勵一百,兩個獎勵加起來有一千一。
而現場很多人,夫妻兩個人上班,要三年甚至更久才能攢到一千一。
如果說剛才程蔓說獎勵何子明一百塊時,下面坐着的家長們只是心頭火熱,那麽現在他們就是後悔激動了。
後悔的是已經參加高考的學生家長,早知道考全省第三能獎一千一,過去一年裏他們肯定會督促孩子努力學習。
激動的是準高三生的家長,他們都開始幻想明年自己孩子上去領獎了。
雖然理智的家長,知道六百一十八分不是誰都能考到的,全省第三也不是一般人能夠到的名次,但面對一千一的誘惑,沒人能不心動。
既然何子明報了輔導班,就說明他以前成績沒那麽好,能考出現在的成績都是輔導班的老師教的。
他報班後能考出全省前三的好成績,自己孩子……呃,可能考全省前三還是有點困難,但成績是不是能提高一點?
拿不到千元大獎,能提高成績考上大學也行啊。
下面坐着的家長,性格不算是理智還是沖動,都越想越激動。
而拍下何子明從程蔓手裏接過證書和獎金的于東,轉過頭看到家長們臉上的表情時,腦海中浮起一句話——
這次的頭條穩了!
活動結束後,何子明母子沒有直接回去,他們還要跟程蔓等人去一趟輔導班接受于東的采訪。
接受後續采訪的有三個人,分別是何子明、程蔓和高珍。
不過因為何子明之前接受過一次采訪,所以這次于東只補充問了他七八個啓明星輔導相關的問題。
高珍接受采訪的時間時間也不長,問題主要圍繞着她怎麽加入啓明星輔導,以及對何子明的印象展開。
跟他們比起來,程蔓接受采訪的時間要長得多。
于東有太多太多問題想問程蔓,他想知道她為什麽會辦輔導班,也想知道為了這次高考,她和輔導班的老師做了那些努力,還想知道她對輔導班未來的發展規劃是什麽……
不知不覺,他們聊了将近一個小時。
采訪結束後,于東回到報社,翻出之前采訪何子明的資料,比對着這次采訪,洋洋灑灑寫了篇長達六七千字的報道。
寫完稿子還需要再潤色潤色,該删減的删減,該補充的補充,等稿子初步确定,他拍下的照片也已經洗好,可以送審了。
審核過程很順利,只是在确定報道刊登的位置時,主編有點猶豫。
晚報記者很多,負責本地新聞板塊的也不止于東一個人,他有頭條稿子,別人也有。最終誰的稿子能上,誰的稿子先上,都要主編來定奪。
于東并不着急,他對自己的稿子有信心,也相信主編能看出這篇稿子發出去後可能獲得的關注度。而且他這篇稿子是獨家新聞,對時間要求沒那麽高,早幾天或者晚幾天發都行,遲早能上頭條。
結果也在預料之中,幾篇稿子裏,主編果然更傾向于東的稿子,将其定為了八月十三號發行的晚報本地新聞板塊的頭條。
雖然晚報是晚上發行的,但送報紙的一天只送一次,也很少有人會在晚上特地為了買報紙出門,所以很多人都是次日早上看到的報紙。
王愛國就是次日看到新聞中的一員。
但王愛國既沒有自己訂報紙,也沒有出去買報紙,他看的報紙是單位訂的。而他每天的工作很清閑,看看報喝喝茶,報紙打開又合上,一天也就過去了。
跟平時一樣,這天到單位後王愛國幹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收發室拿最新送到單位的報紙。等進到辦公室,他跟同事打過招呼後,就先給自己泡了一杯茶,再從衆多報紙中挑出一份看起來。
王愛國看報紙喜歡按照時間順序來,先看昨天晚上發行的晚報,再看今天早上發的晨報,最後再看日報。
而一份報紙裏,他最先看的事頭版頭條,這個位置刊登的新聞基本都是國家大事,看完後他才會慢慢往後翻。
因為最近沒發生什麽大事,所以前面的新聞他看得很快,半小時不到就翻到了本地新聞板塊。
這個板塊刊登的新聞跟他們本地人息息相關,所以王愛國看得更認真些,一翻到這個板塊,他就不自覺坐直了身體,然後重重地“咦”了聲。
王愛國所在的辦公室有四個人,兩個你跟他年紀差不多的大姐,喜歡趁上班時閑聊做鞋底,還有個小年輕,剛進他們單位不到半年,幹活最賣力。
聽到他的聲音,小年輕沒什麽反應,兩個正在聊天的大姐卻看了過來,問道:“看到什麽新聞了?”
王愛國放下報紙,指着版面最上面的頭條新聞道:“有個今年高考的學生好像是報了什麽輔導班,拿了千元獎勵!”
兩名大姐家裏都有高中生,所以一聽到高考兩個字耳朵就豎了起來,再等聽到千元獎勵,兩人都瞪圓了眼睛問:“多少獎勵?”
“千元!”王愛國邊回答,邊低頭快速浏覽報道內容,捕捉到關鍵信息後道,“新聞上說是獎了一千一。”
“一千一!”
兩名大姐忍不住驚呼:“什麽輔導班能獎勵一千一?”邊問她們邊匆匆走到王愛國身邊,彎腰朝攤開的報紙看去——
《書中自有黃金屋,高考分數出來後,高三學生竟獲千元獎勵!》
因為是頭條新聞,報道占的版面有點大,內容也挺長,分成了好幾個部分去講述。不過新聞報道不像寫故事,雖然也需要吊起讀者胃口,但不會把關子賣到最後,第一部分就簡單介紹了情況。
原來前天,也就是十二號上午,臨山區一所叫啓明星的輔導機構舉行了一周年慶典活動,為了表揚在七月初舉行的高考中取得好成績的學生,該機構發放了千元獎勵,其中第一名不但考取了輔導班第一,還是全省第三,獎金總額高達一千一。
看到這裏,短頭發的大姐臉上表情淡了下來:“全省第三不好考啊!”
“那當然,你以為人人都能領千元大獎?”另一名燙頭發的大姐說着,目光落到“啓明星”三個字上,“這個輔導班……我好像聽說過。”
短發大姐連忙問:“這輔導班是幹什麽的?”
“輔導學生功課的呗,跟家教差不多,不過輔導班是一個老師教十幾二十人。”
短發大姐知道家教是什麽,皺眉道,“家教是一對一,這一個老師帶那麽多人,能有效果嗎?”
燙發大姐說道:“你別光看人多啊,它人雖然多,但費用也便宜,同樣是上八節課,請家教要幾十塊,報輔導班一個月才四五塊。而且這個輔導班的老師全是江大的高材生,教學水平不錯的。”
短發大姐問道:“費用這麽便宜,那他們怎麽還給學生發這麽多獎金?”
回答這問題的是王愛國,他指着報道上的一段文字說道:“這上面說了,發獎金是為了獎勵這些學生考出好成績,也是為了激勵後面的學生努力學習。”
回答完王愛國又指着另一段文字道:“至于輔導效果,這裏說輔導班有兩百四十名學生參加高考,上四百五十分的超過百分之六十,超過百分之八十的學生,高考分數跟他們報輔導班前比起來提高了二三十分以上。”
“還有這裏,考全省第三的這名學生,高二期末考試總分五百八左右,高三最後一次模拟考試分數六百出頭,但他們輔導班的老師押中了好幾道題目,其中還有最難的大題,所以他高考算超常發揮。”
聽到這裏,兩名大姐的眼睛都亮了起來。
尤其是燙發的大姐,她兒子九月份上高三,因為成績不上不下,所以她才會考慮給孩子報輔導班。
之前也特意去啓明星輔導咨詢過,但那是七月初的事,高考成績還沒出來,所以咨詢過後她心裏一直很猶豫。
但這篇報道打消了她的猶豫,以她孩子的成績,如果能提高七八十分,名校不敢想,但本科未必不能搏一搏。
短發大姐目标則定得更加遠大。
因為她孩子本身成績就不錯,高一期末考試年級排名第五,成績不比何子明報輔導班前差。
既然何子明上一年輔導班後能考全省第三,她相信自己孩子也行,大不了她給孩子多報一年輔導班。
想到這短發大姐問:“這個啓明星輔導班,以後每年都會獎勵考得好的學生嗎?”
王愛國說道:“看報道的意思,是的。”
“那他們收高二學生嗎?”
王愛國搖頭:“這我哪知道。”
燙發大姐說道:“應該是不收的,我之前問好像只收高三學生。”
短發大姐聞言面露失望,燙發大姐見了心中一動問:“你孩子成績不是不錯嗎?難道你也想給孩子報名?”
短發大姐心想正是因為孩子成績不錯,她猜想報名啊!
全省前三和千元獎勵,誰不想要?
但她沒有回答,只擡頭看向對方,她們是相處多年的老同事,只一個對視,便看出了對方的想法。
一切盡在不言中。
類似的對話,在同一時刻,發生在這座城市的很多地方。
而啓明星輔導在積累一年後,也終于迎來了爆發期,半個月不到,程蔓計劃開的課程就全部滿員。
程蔓迅速聯系潘鶴鳴等人提前返程,開會讨論後,在原定課程基礎上,程蔓又開了十個課程。但因為gg效果太好,九月開學沒幾天,這十個課程再次滿員。
截止到這時,啓明星輔導已經招了一千一百六十名學生,而開始上課後,依然每天都有幾十名家長來咨詢,等到周末,單日咨詢人數要翻兩三倍。
于是整個九月份,程蔓都在招帶課老師老師,招生老師以及籌備新的分機構。
二更合一,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