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九月份
    九月份

    去年招高珍等人時,程蔓得一個一個去問,碰上意願沒那麽高的,還得花時間去磨。

    但輔導班名氣打出來後,招帶課老師這件事對程蔓來說就不再有難度,她直接跟臨江大學勤工儉學部的人合作了。

    她這邊需要人,把要求待遇發過去,勤工儉學部的人就會安排人遞簡歷。

    程蔓上大學那會,原先有工作的能繼續領工資,沒工作的有國家發的補助金,一個月加起來有十七八塊。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那會物價很低,十七八塊基本能覆蓋學生的全部開銷。

    随着改開進程加快,這幾年物價漸漸漲了起來,但大學生每月到手的補助仍是十幾塊,很多家庭困難的學生日子變得拮據起來。

    所以這幾年,或者說是今年,做兼職的學生明顯多了很多。

    程蔓工資開的高,願意遞簡歷的學生自然很多,她從中挑人面試,很快剩下六個課程的老師就到位了。

    跟帶課老師比起來,招生老師的人選讓程蔓更頭痛,倒不是招不到人,而是想幹這工作的人太多了。

    招生老師不像帶課老師,後者要求高,尤其是啓明星輔導處于起步階段,程蔓想抓教學質量,目前只招臨江大學的高材生。

    而招生老師的職位雖然帶了老師兩個字,但其實不教書,對學歷要求低很多,基本只要有初中學歷,能認字寫字就行。

    哦,因為招生老師要接待來咨詢的學生家長,所以還需要能說會道,以及要坐班,不能全職。

    坐班的要求基本能把大學生排除在外,所以這個崗位程蔓沒讓勤工儉學部來招,而是自己在輔導班門口貼了招聘啓事等着人上門。

    但招聘啓事貼出去沒幾天,就有三撥人想找她走後門。

    第一撥找上門的是輔導班所在地方的街道幹事,其實他們也不算是想走後門,他們就是覺得程蔓在這裏辦輔導班,應該照顧街坊鄰居,優先錄取本街道的人。

    第二撥人是街坊鄰居,有好幾個來找程蔓,要麽是自己想去她輔導班上班,要麽是想介紹兒子女兒來。

    第三撥人則是親戚,親戚中關系遠點的是她叔伯家的堂弟堂妹,關系近點的是她大嫂羅文欣。

    羅文欣上班的紡織廠去年就發不出工資了,過年那會還只是勸員工班裏停薪留職,現在已經開始動員職工下崗。

    羅文欣當然不想下崗,雖然紡織廠早就發不出工資了,但工作就是盼頭,有工作她還能幻想着紡織廠能好起來,要是下崗,她就連這點盼頭都沒有了。

    可是羅文欣在紡織廠雖然幹了十幾年,但工作表現并不突出,還跟小組長有點不對付,所以她的名字毫不意外地出現在了第一批動員下崗名單上。

    羅文欣在單位哭過鬧過,但一個多月過去,這件事依然毫無轉圜的餘地。

    八月一過,羅文欣就正式下崗了。

    雖然紡織廠給了補償金,但那筆錢沒多少,而他們還要養兩個孩子,所以羅文欣和程進夫妻商量後,覺得還是要找點事做。

    羅文欣更傾向于做生意,這幾年她看多了下海發家致富的例子,早就心動了。只是她這人既想做生意又怕虧本,再加上舍不得紡織廠的正式工作,所以一直猶豫着。

    但程進覺得羅文欣不像程蔓腦子靈活,也不像燕敏芝那樣有手藝,貿然去做生意風險太大,不如找個工作穩妥。

    只是這兩年國營單位效益都不太好,像機械廠這樣待遇福利下調都算好的,更多的是像紡織廠那樣開始動員下崗。

    而且去年開始實行居民身、份、證制度,現在出行不用介紹信,城市人員流動比前些年大很多,內陸往沿海跑,鄉下往城裏跑已經成為大趨勢。

    這兩年新開的私營單位根本不愁招不到人,并且給出的福利待遇都不是很好,所以羅文欣不太想出去找事做。

    恰好這時候程蔓要招人,且學歷要求不高,羅文欣就動了心思,畢竟給別人打工哪有給自家人做事舒服。

    而且招生老師的工作說出去也體面,雖然不教書,但挂了老師的名,工作內容也輕松,動動嘴皮子就行了,正好适合她。

    于是她跟程進說,如果他能把她弄到程蔓那上班,她就同意不創業做生意。

    程進沒辦法,就跟程蔓提了這件事。

    要是早幾年,程蔓肯定不會答應程進,畢竟那時候她跟羅文欣關系不好,吃撐了才把她弄到自己手底下。

    但這幾年她們沒再發生過矛盾,姑嫂關系雖然談不上親密,卻也不算差,一口拒絕顯得太不近人情。可要讓她直接答應,程蔓心裏又不是很願意,她不太放心羅文欣。

    而且很多時候,請神容易送神難,萬一把羅文欣弄到輔導班後,她卻借着親戚身份作威作福,程蔓是開人還是不開?

    開吧還不如現在就拒絕,不開她輔導班事關事業金錢。

    所以考慮過後,程蔓去找了燕敏芝,問她店裏招不招人。

    得到肯定答複後,程蔓就提了羅文欣的事,請燕敏芝幫忙給安排個工作,要是成了算她欠一個人情。

    程蔓是這麽想的,燕敏芝和羅文欣雖然認識,卻并不熟悉,如果羅文欣入職後偷懶耍滑作威作福,燕敏芝可以毫無顧忌地開掉她。

    如果被開後羅文欣再想到輔導班上班,程蔓也有理由拒絕,畢竟前面給她介紹的工作她都沒有做好,怎麽能讓人相信她能幹好招生老師的工作。

    在她家人面前,她也有了交代。

    至于欠燕敏芝的人情,程蔓并不擔心。

    畢竟是女主角,燕敏芝人品是很過得去的,程蔓請她幫忙安排工作,後期她索要人情不會超過這個範疇。

    程蔓相信自己能還得起。

    燕敏芝聽後一口答應了下來,一來她本身就要招人,二來程蔓說了,如果羅文欣不好好幹活,直接開除就行,不用顧忌她。

    沒有風險,還能白得程蔓一個人情,燕敏芝自然不會拒絕。

    搞定工作後,程蔓就去找了程進,她也沒找什麽借口,直接說覺得羅文欣條件不太附和招生老師的要求,所以她另外幫忙在燕敏芝那找了份工作。

    程進聽後挺高興,雖然羅文欣指定要去程蔓輔導班當招生老師,但他覺得只要有份穩定工作就行了。

    而且燕敏芝店裏的員工工資待遇都不錯,一個月底薪有二十五,全勤兩塊,也就是說一個月只要上滿二十六天不請假,底薪就有二十七。

    底薪之餘還有提成,這個是按照全店營業額算的,普通員工每個月差不多能拿到十塊錢提成,領班店長則要高不少。

    不過提成有考核任務,投訴率低于五起能拿到全部提成,六到十起只能拿到提成的百分之八十,并以此類推。

    定下這樣的标準主要是為了服務質,畢竟現在做餐飲,比拼的不僅是食物好不好吃,還要看服務質量。

    基本上認真幹活的人,月底都能拿到全部提成,算下來月收入能有三十七。

    一個月三十七不少了,很多國營單位工資也就這個數,何況燕敏芝店裏上班時間也短,分了早中晚班,每個班次都有八個小時。

    這兩年燕敏芝店裏每次有崗位空出來,都會有幾十甚至上百人去應聘。如果不是燕敏芝跟程蔓關系好,這工作根本輪不到燕敏芝去幹。

    程進對這工作很滿意,提出請吃飯作為感謝。

    但程蔓沒去吃這頓飯,因為她不知道羅文欣能不能長久幹下去,現在吃了飯,以後羅文欣工作要是沒做好,她容易夾在其中。

    所以她直接跟程進說了,她看在他的面子上才幫忙安排工作,但後續羅文欣工作幹得好不好,是能升職加薪還是被開除,她不會插手。

    程進聽後表示理解,他也沒想過讓程蔓一直幫他們。

    和程進的滿意不同,羅文欣得知結果後卻不太高興,她覺得程蔓這是看不起自己,否則輔導班明明沒招滿人,為什麽不讓她去當招生老師?

    而且服務員這工作早些年是算體面的,但随着私營企業冒頭,服務員的崗位要求已經變成了沒有要求,基本只要手腳健全就能幹。

    尤其是今年國家放松了戶口限制,來城裏打工的鄉下人漸漸變多,很多私營飯館招的服務生都是鄉下人,畢竟他們只要包吃包住就行,對工資待遇沒有特別要求。

    雖然燕敏芝的店因為福利待遇好,城裏人也搶着去那上班,可服務員哪有招生老師說出去體面。

    但她不願意也沒用,輔導班是程蔓開的,招不招她程蔓說了才算。而當不成招生老師,去燕敏芝店裏上班就成了羅文欣最好的選擇。

    畢竟這幾年國營單位都很難,很少有單位招人,而私營企業中,很難有的福利待遇比燕敏芝店裏更好的。

    除非自己創業。

    只是創業不僅需要投入,還要考慮做什麽,羅文欣一沒手藝項目,二得不到程進的支持,争吵過後只能憋着氣去燕敏芝那入職。

    解決掉羅文欣的工作,其他人就好辦多了。

    不管是親戚還是街坊鄰居,想來上班都需要投遞簡歷,符合崗位要求可以進入面試環節。面試有好幾輪,一步步篩選掉不合适的人選,最後留下的才能入職。

    街道辦那邊則相對棘手,一來晚上輔導班沒有人守着,如果有小偷進門,只能指望鄰居發現,所以跟街坊鄰居關系不能鬧太僵。

    而輔導班附近的街坊鄰居,十有八九也想走後門自己,或者把親戚朋友的孩子弄到輔導班來。她不管是一個不招,還是招一兩個人,都會有人心裏不平衡。

    但如果直接跟街道辦對接,就能将矛盾轉移。

    這可不是程蔓不厚道,利用對方。

    說白了,街道辦的人來找她,也是想讓她多招幾個本街道的人員,提高就業率,最終轉化為他們的政績,這本身也是一種利用。

    他們這樣最多算是互相利用,彼此彼此,所以程蔓心裏一點都不愧疚。

    二來因為上面下發的很多通知都是由街道辦轉達的,所以程蔓跟街道辦的工作人員也需要維持良好的關系。

    畢竟她是在街道內辦輔導班,而非普通住戶,很多時候需要第一時間收到消息,否則可能會影響到開門營業。

    總之,因為種種原因,面對街道辦的工作人員時,程蔓不能太強勢,該放的口子得放。

    因為程蔓八月下旬已經招了一名招生老師和一名會計,所以這次要招的就四個人,其中有三個是招生老師,一個是做衛生的阿姨。

    這樣兩邊輔導班各能安排兩名招生老師,方便排休息的同時,咨詢家長多的時候也不至于忙得抽不開身。

    阿姨則是一個人負責兩邊的衛生,因為輔導班目前只周日開課,哪怕兩邊場地離得并不近,打掃壓力也不會很大。

    另外程蔓答應了街道辦,阿姨會直接從街道裏的住戶中定,招生老師中給出一個名額優先錄取街道內人員,實在沒有合适的,才會往外招人。

    另外兩個崗位則直接對外招聘,兩種招聘方式,街道裏的人只能選擇一種投遞簡歷。

    街道辦跟程蔓對接的幹事聽後覺得有點奇怪,他覺得分開招聘更浪費時間和精力,合在一起,同樣條件下,優先錄取街道內人員不就行了嗎?

    程蔓心想這樣當然不行。

    招生老師的工作可不僅是招生,她們還要收錢,以及負責上課點名。

    而一旦跟錢扯上關系,就不能讓一個人,甚至是兩個原來就很熟悉的人全權負責,就像財務規避中,出納和會計不能是一個人一樣。

    這種重要崗位,如果只有一個人,公司被搬空了老板可能都不清楚。

    所以同一個輔導班裏,她不可能招兩個以前認識的人當輔導老師。

    如果混着招聘,萬一街道裏來應聘的人中有好幾個條件差不多的,而對外招聘的人條件都一般,她是要把街道裏來應聘的全部招進來,還是招兩個漏兩個?

    全部招進來,那她輔導班裏招生老師全是以前認識的人,萬一兩人沆瀣一氣,輔導班被搬空她都不知道。

    招兩個漏兩個,後續他們一對口風,就知道程蔓這裏招人程序有問題了,心裏肯定會有想法。

    雖然這種事說起來概率不大,但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程蔓不能等到事情發生了再去愁,得提前考慮起來。

    當然,對着街道幹事,程蔓給出的理由沒那麽實誠,而是把自己的擔心反過來說,變成了擔心對外招聘的人員條件太好,混在一起招聘,街道裏的人排不上名字。

    而且為了避免街道幹事争取更多名額,程蔓特意強調說這是給街道內人員的特殊待遇,自己那些親戚朋友最近也沒少找她走後門,但她都沒答應給他們安排工作,而是讓他們遞簡歷,跟對外招聘的人員一起競争。

    之後程蔓又嘆氣道:“我們輔導班規模還是太小了,招生老師暫時只需要這麽幾個人,多了我養不起,唉!”

    她都這麽說了,街道幹事當然沒辦法再得寸進尺要更多優待名額,于是事情就這麽定了下來。

    搞定托關系走後門的人後,招聘進程就快了起來。

    剛進九月中旬,程蔓就招到了三名招生老師,其中一人家就在輔導班附近,另一個住在她家附近,還有一是對外招聘的陌生人。

    後兩個崗位可不是程蔓在故意搞平衡,錄誰不錄誰,完全看個人條件。

    程家那些親戚也不是程蔓故意打壓,而是他們能力不見得有多少,卻恨不得立刻升職加薪當上總經理。

    她招的是幹活的員工,而不是想找個大爺,果斷把人篩下去。

    做衛生的阿姨則是街道安排的,程蔓見過後覺得性格沒什麽問題,做事也認真,就直接将人留了下來。

    人員招滿後,程蔓安排了一個新人去分機構那邊,讓那邊的老員工帶着。另外兩個新人則由她自己來帶。

    因為就算是街道辦想塞人,程蔓也盡量把主動權握在了自己手裏,人員全是她親自挑的,所以招進來的人能力都不錯。

    而且她工資開的高,底薪還是二十,全勤也設了兩塊,加起來底薪二十二。提成沒有暑假給高珍他們那麽高,新生按照五毛錢一個人算,老生報新的課程也算是新生,續舊課程的話則按點拿提成。

    算下來,招生老師一年只要能拉到五百新生,年收入就能有五百多,攤下來每月四十多。

    工資高,工作也算輕松,所以招來的幾人都很用心,學得非常快。

    前兩天程蔓還是接待咨詢的主力,到第三天她就把工作分給了兩名新人,看了三天後,她就徹底撒手不管了,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新的分機構準備中去,已經開起來的兩個輔導班,只每天早晚去轉一圈就行。

    因為八月份的gg效果非常好,所以接下來程蔓想把不止跨大一些,争取在其他人還沒徹底反應過來前,迅速搶占市場。

    所以下半年她想籌備三個分機構,正好臨江三鎮,每鎮一個。

    雖然程蔓在江這邊已經開了兩個機構,但這兩個場地都不是很大,能容納的學生加起來也就一千出頭。

    而這邊是啓明星輔導的大本營,知道且信任他們的人最多,相應的生源也更廣,程蔓覺得這邊還能繼續擴大規模。

    與之相對的,江對面的兩個鎮屬于未開發的市場,雖然之前打的gg有用,但一次性開太多輔導機構,可能會導致生源不夠,掙不到錢。

    程蔓雖然想把步子邁大點,但性格仍是謹慎的,不想沖動地把攤子鋪到無法收場的程度。

    未來兩年裏,她計劃在江這邊邁大步子,迅速搶占市場,同時在江對面穩紮穩打,一點點開發新的市場。

    所以江對面的兩個鎮,程蔓今年都只準備開一家分機構,規模在一千人左右,教室的話需要十三到十四間。

    這樣的場地并不難找,那十年裏很多獨棟的大房子被收歸國有,再分配給了國營廠職工居住。而那些職工住進去後,會因為家裏人口增多對房屋各種改造。

    想租一棟被分割出十幾個房間的房子不容易,卻也不算很難,程蔓忙碌招聘工作時就順帶着完成了這項工作。

    江這邊的場地反而沒那麽好找,因為這邊是大本營嘛,生源最多,所以新場地的規模不能太小,否則短期內她可能還需要再開分機構,也不能太偏,否則規模大了學生招不滿。

    而程蔓理想中的場地,最好能分割出二十間以上的教室,但能滿足這個條件的房子非常非常少。

    其實這麽大的場地,最好的解決辦法是買地自己蓋,但這樣開銷肯定不會少,程蔓手頭沒那麽多錢。

    雖然現在已經有了經營貸款,但這樣一來,未來兩年她的壓力會非常大,所以考慮過後,程蔓還是決定穩妥一點,想一想省錢的辦法。

    程蔓發愁時,偶然聽到說輔導班裏的學生又不是在一個教室裏上課,她其實沒必要拘泥于獨棟的大房子,租兩棟并排的房子,或者在國營廠職工院租下一排,或者幾個院子也行。

    程亮的話打開了程蔓的思路,她開始朝這方向去找,最後直接租下了制衣廠的辦公室。

    制衣廠早些年也是國營大廠,但改開後受到的沖擊比紡織廠還大,因為人們生活富裕後,買衣服開始注重生産地和牌子。

    現在粵省的衣服最吃香,因為款式多質量好價格還便宜,滬市的也好賣,很多都是大品牌,跟這些地方的衣服比起來,本地生産的衣服又貴又土又不好看,大家也越來越不愛買。

    如今紡織廠還能繼續掙紮,制衣廠卻是早已撐不下去,開始租賣廠房和辦公樓了。

    制衣廠的辦公樓是七十年代初建的,高有五層,每層有十來間辦公室,且每個辦公室大小都剛剛好。

    程蔓看過後,直接租下了制衣廠辦公樓最上面兩層,稍微修整就開始安排人打桌椅板凳。

    九月中下旬,程蔓已經不能算是兩頭跑,光要盯的新場地就有三個,已經開起來的輔導機構也要時不時去看一看。

    家裏雖然不用她太操心,家務做飯和接送孩子都有王姐,但她也不能完全撒手不管,時不時還得關心一下閨女。

    男人倒是不需要她花費精力陪伴,倒不是他們感情變淡了,而是今年要舉行國慶大閱兵。

    五九年國慶大閱兵後,國家就再也沒有舉行過閱兵,直到去年冬天,經領導人提議,上面才決定恢複國慶大閱兵。

    陸平洲所在的空軍部隊就在受閱隊伍中,人選則是經過幾輪選拔定下的。

    選拔從過完年就開始了,四月份人選徹底确定,等進了五月,陸平洲就随大部隊去了首都,入住閱兵村參加集訓。

    因為這是國家大事,不止全國人民,全世界的人都在盯着,一點差錯都不能出。陸平洲又擔任着職務,集訓期間每天都很忙,一個月也不見得能給程蔓打兩通電話。

    等進九月份,兩通電話都沒有了。

    當然,程蔓是很能理解陸平洲的,畢竟這是榮譽,哪怕只是成為其中的一根小小螺絲釘,後半輩子也有吹的了。

    唔,其實雖然沒能參與其中,但也不妨礙程蔓對外吹牛,只是吹之前得加上三個字——我男人。

    二更合一,明天見~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