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992章 开启疯狂基建,爆发式发展时代!
    在李宇阐述三年规划报告期间,整个会场极为安静,只有笔尖划着纸张的声音。

    大家都在做着记录。

    李宇在讲完第一个关于庄稼种植面积的规划后,停顿了片刻,喝了一口水。

    随后又继续说道:

    “第二个。”

    “关于人口扩张问题,从两个方面入手。”

    “1方面加强内部婚配嫁娶,鼓励生育,并且提供一定的生育津贴补助,不同级别的人员生育给予不同的津贴福利。”

    “第2方面,加大大樟树与石油城的宣传,吸引更多外部幸存者加入基地。给予新加入幸存者的贷款补助,确保刚加入的这些人能够在初期有生存保障能力。”

    “同时,扩大工人招募,提供更多的岗位开放给这些新居民,我们不仅仅要让他们进来,还要想办法让他们留下来。”

    “此外,必须要加强并且制定一整套的人员引入流程,将流程标准化规范化,避免一些极端分子加入,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台下,陈耳心中泛起了嘀咕:

    目前的建造工程需要的人员量,基本都饱和了,再招募更多的人,也消化不了啊。

    难不成又要开启更多的基建工程?

    随着李宇的阐述,会议室响起一片嗡鸣。

    各自都小声讨论。

    “这个意思,就是要彻底放开了?那人口岂不是要彻底暴涨?”

    “感觉步子迈的有点大啊,不过按照目前大樟树的情况来说,倒也很正常。”

    “啧啧,这要引入进来这么多人,整个缓冲城怕都容纳不下。”

    

    李宇停止了说话,台下众人瞬间安静下来。

    等到他们彻底安静下来后,李宇才继续说话。

    这是规划报告,不是跟他们商量。

    大事开小会,小事开大会。

    这种涉及到未来发展的问题,李宇只是与二叔、三叔他们在许久之前就小范围讨论过的。

    要是这种大方向的问题都拿出来跟这两百号人讨论,估计讨论个十天十夜都聊不出一个结果来。

    现在阐述给大家,只是告诉他们接下来基地打算怎么做。

    他们负责执行就行。

    当然,在细节层面他们可以提出一些意见和想法,但在整个大的战略层面,是已经定死了,无法再更改的。

    会场安静下来后。

    李宇继续说道:

    “第三个。”

    “加强基础建造。”

    “首先,在各个分基地周边都建造出一个或者多个独立的种植园。”

    “其次,在强化宣传推广之后,为了能够承接接下来庞大的幸存者人群,光靠目前基地的面积很难完全承接,所以要扩展基地规模。”

    “基于缓冲城之外,划分一个边缘城拿来承接流入的幸存者者。”

    “介于基建难度较大,所采用方式为,建造一个使用混凝土构造、八米左右高度的围墙,设置一层智能化移动闸刀,全围墙铺设智能化紫外线灯”

    “平时的话,流入的新居民可以居住在这里,一旦天灾到来,将他们暂时挤入缓冲城躲避灾难。”

    

    边缘城的设置,规模不会特别庞大。

    主要作用是拿来容纳下这些新居民,还有就是可以在这些地方建造工厂。

    之所以在前面一个庄稼种植规划中,不把粮食种植区域设置在边缘城中,也是基于各方面考量的。

    边缘城的设立,可以有效承接流入人口,另外基建压力不会那么大。

    

    台下众人都聚精会神地听着,李宇在短时间内丢下来的信息量太大了,让他们无法分神,只能够认真地听着。

    李宇继续说道:

    “以上是第三点关于基建规划,接下来说第四点。”

    “第四点,关于加强大樟树势力影响力,覆盖全国。”

    “首先。

    大樟树总部这边做到覆盖到整个赣省、湘省、闽省、粤省,吸纳这些区域幸存者。

    石油城做到覆盖豫省、鄂省、晋省、陕省东部、鲁省西部”

    北境则做到覆盖冀省、京都、天津、辽省等区域。

    西北基地则覆盖整个甘省、往南青海、往北内蒙。”

    “争取在三年后,能够再将大樟树势力的影响力扩展到这些省份”

    “其次。”

    “北境重新定位问题”

    

    台下的吕成听到李宇说到这个,瞬间来了精神。

    不仅仅是他,李浩然、阿红、秦天洛等从北境飞过来的这些人都打起了精神,认真听着。

    这可涉及到未来北境的规划。

    北境从拿到手,到现在就一直没有怎么发展过。

    一直定义为粮食生产区,说句不好听的话,就是为石油城输血的。

    石油城之所以能够这么快发展起来,北境在背后付出了不少。

    别的不说,就粮食这一个方面,前期光靠石油城自己生产的粮食压根养不活那么多人,其中大部分的粮食都是从北境,通过运输大队输送过去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现在,石油城的缓冲城建造好了,温室大棚普及。

    虽然还是无法完全满足与日俱增流入人口所需要的粮食,但是好歹有两万多亩温室大棚,也颇具备粮食生产能力了。

    台上。

    李宇看着满脸激动的李浩然,顿时觉得有些好笑。

    这小子那点小心思,一眼就能够看得出来。

    李浩然不是那种安于现状的人,不然也不会从舒服的总部基地跑到北境去。

    只是北境以前定位一直都是粮食生产区,相对封闭。

    他过去其实无法大展拳脚,因为没有机会。

    不过经过这两年的历练,现在北境重新定位,他有了这两年的基础,应该也能够上手做好。

    李宇脑中想着这些,但嘴上却没有停下来。

    “北境重新定位,在未来的三年内建造成北方的石油城。”

    “参考石油城与交易集市的发展模式,加强吸引周边几个省份的幸存者。”

    “在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各方面人员、专家、技术、材料等,都由石油城与总部基地支持提供。”

    反向输血。

    现在的石油城已经发展的很强了,除去某些方面还有些短缺之外,其他各个方面,从军事、农业、工业等方面都颇具备实力。

    反观北境,现在则一穷二白。

    北境支撑石油城那么久,贡献这么大。

    也该到了让石油城帮助北境的时候了。

    另外,石油城人口太多了,劳动力一度消化不过来。

    进入里面的幸存者找不到工作,内卷,那就留不下来。

    而且没事干的人,也会成为一个不稳定因素。

    之前还有总部基地帮忙消化劳动力,通过左茹雪他们的运输大队,几乎每一次从石油城来总部基地的时候,都会带上数量不等的居民,输送到总部基地。

    这也是为何总部基地人口能够在短短时间内,从两万人,一度增加到八九万人的原因之一。

    可是,现在总部基地也开启了大肆宣传阶段。

    覆盖范围到粤省、闽省等地方。

    每日流入的人口也在增加,估计过些时候也无法再承接石油城那边汹涌流入的幸存者。

    大樟树基地承接不了,但

    北境可以。

    北境在多年前袁植手中的时候,人口规模都有十几万。

    城内面积也足够大。

    但现在北境人口连五千都没有,所以显得极为荒凉。

    北境,即便不扩大规模建造缓冲城,也能够容纳下超过十五万人口。

    

    “北方的石油城!”

    听到李宇说到这句话的时候,李浩然已经幻想出画面,在未来的几年中,他亲手一点点将北境打造成石油城与交易集市的样子。

    卧槽!

    这种感觉简直成就感爆棚好嘛!

    李浩然很激动,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去实现这个目标。

    光是让人想想就很激动好吧。

    那个交易集市有多么繁华,他也是极为清楚的。

    目前的北境与石油城对比,简直就不是一个级别的。

    终于,轮到他了,终于有了个大展拳脚的机会了!

    台上的吕成听到李宇的这些话后,心情倒是没有太大起伏。

    毕竟他年纪大了,可是当他看到李浩然一脸激动的样子。

    脸上顿时有了笑意,这种改革的大事,还是要交给年轻人来啊,

    毕竟年轻人更有冲劲。

    

    李宇说完了北境重新定位的事情后,继续说道:

    “刚才说道扩大大樟树势力影响力,然后是北境重新定位。”

    “最后说一下运输力量问题。”

    “基于目前来说,交通运输是个大事,几个分基地互通有无,才能彼此促进发展,其中资源与人员输送是重中之重。

    可是天灾难以判断,我们恢复铁路建造毫无意义。因为完全有可能花了许多心思恢复了铁路建造,一次天灾之后,花费的心血就付之东流。

    所以要强化公路运输,这方面与我们最近一直想要实现汽车生产,现有汽车新能源化升级有关。”

    “为了能够保证公路运输,亟待解决的就是增强中转站抗风险能力,及扩大中转站规模。”

    “从北境到石油城之间的石家庄市的驾校中转站,

    到石油城与总部基地的武市军事基地中转站。

    再到还在建造的石油城与西北的咸阳机场中转站。

    这三个中转站,在接下来一年当中,必须增加基础建造,增派更多人手驻防。力图从单一的中转站,蜕变成为拥有多功能的小型驻点。

    未来这几个中转站,也能够发展成为类似于石油城这种地方。”

    

    台下。

    前来开会的高忠田与王城,两人浑身剧震。

    他们以为像他们这种中转站负责人过来参加大会,只是打打酱油而已。

    没想到竟然还有他们的事情。

    不过这样也好,中转站规模变大了,他们手中所掌握的权利也会变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