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比亚迪的野心
    从川海材料研究所回到紫金山脚下的别墅中,洗了把脸后徐川走进了书房,从抽屉中取出了两张专用的信纸。

    坐在书桌前,他思忖了一会后,提起手中的钢笔落下了一行行的建议。

    【尊敬的】

    【在当今世界,能源、材料、信息,是现代科技的三大支柱。前者我们已经掌握了可控核聚变技术,后者也已经突破了传统计算机的限制,拥有了量子计算机。那么剩下的就是材料领域的发展了。】

    【而对于材料领域竞争的核心在于关键材料的突破能力,传统材料研发依赖大量“试错”实验,周期漫长(动辄十年以上),成本高昂。】

    【所以,在这方面我们需要一种更先进的研究方式。】

    【毫无疑问,在量子计算机技术突破的今天,计算材料学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这一领域。】

    【它绝非实验室中的理论游戏,而是国家重大工程与产业升级的底层支撑,是突破“卡脖子”瓶颈、锻造科技自立自强脊梁的关键工具。】

    【计算模拟则在数字世界中精准“合成”、“测试”材料,揭示原子/电子层面机制,筛选性能最优解,将新材料发现与优化周期缩短数十倍。】

    【特斯拉通过材料计算,大幅缩短新型电池材料验证周期;米国“材料基因组计划”以计算为核心,目标即为十倍加速材料研发】

    不得不说,大师兄樊鹏越的话的确很有道理。

    在无极量子超算中心建成的今天,无论是计算机领域还是由此而延伸出来的其他领域确实都很有必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规则和标准。

    虽然说国家高层肯定不缺乏具备长远眼光的学者和领导,但如果他能在这方面推一把,进程肯定会加快许多。

    尤其是计算材料学领域,甚至搞不好可能需要限制一下低端量子计算机的出口。

    毕竟量子计算技术和量子算法叠加在一起更适合计算材料学,流体动力学、生物医药研发、医学图像分析等等需要复杂和多重计算的领域。

    低端的量子计算机也是量子计算机,99量子比特位数量的10无极量子芯片在计算能力上已经足够比得上一座大型超算中心了。

    如果有必要的话,他们得继续减少量子比特位的数量,以‘优化’出口量子芯片的性能。

    至于这样做是否会引起其他国家的质疑和抗议,以及其他国家是否会采购更低端的量子芯片等等问题。

    这些完全不需要考虑。

    量子计算机目前是华国独有的技术产品,其他国家虽然也有研究,但远没到成熟的地步。

    至于阉割性能版是否会引起抗议,这是肯定的。

    但抗议有用吗?

    落后就得挨打,十几年前硅基芯片盛行的时候,老米操控半导体技术在全球纵横得意了那么久,说禁止出口就禁止出口。

    其他的国家有没有抗议?有没有说违背自由市场原则?

    有!

    但有用吗?

    没用!

    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

    

    花费了半个多小时的时间将自己对量子计算机和计算材料学的一些理解和建议写到信纸上后,徐川又认真的看了一遍,确认没什么问题后发了个消息给郑海,让他过来一趟。

    “教授,你找我。”

    不一会,正在隔壁别墅检查着附近安保措施的郑海便迅速赶了过来。

    徐川点点头,将已经装进了信封中的信件递了过去,笑着道:“嗯,这里有封信得麻烦你帮我送一下。”

    郑海接过信封小心放进怀里保存好,顺口问了一句:“老样子吗?”

    徐川笑着点点头,‘嗯’了一声。

    能够让他写信的,也就只有长安街的那座小岛了。

    “还有其他的事情吗?教授。”

    “没有了,去吧。”

    徐川应了一声,旋即又说道:“哦,对了,顺便通知一下吕玲或汤然,让她们将我的课程表挂上去,我明天下午去南大上数学课。”

    “好的。”

    郑海应了一声,点点头走了出去。

    搞定了这些事情后,徐川伸了个懒腰,站起身活动了一下筋骨。

    验证超光速航行技术的航天飞机已经发射,锂空气电池隔离交换膜的研究已经完成,火星地球化改造工程的进展目前也不需要他太过于关注,在十一月之前,他可以给南大的学子们上上课。

    不得不说,他还是挺喜欢给那些本科生们讲课的。

    在他看来这是一件让人心情愉快的事情。

    一方面既能够回顾一下那些平时基本上不会想起的简单的数学知识和定理,另一方面和那些充满了青春和活力的学生们混在一起,也能够有效的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金陵,南大。

    数院的教学楼中,徐川合上了一本代数几何领域的教材,宣布了下课。

    这些天以来,他也算是久违的回到校园中,捡起了他的第一份工作,南大数院的正教授,给数学的学子们上了几堂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对于这些学子们来说,当听说川神总算想起来自己还有个教书的工作后,别说是数院的学生们了,就是隔壁物院、天文学院,甚至是金陵其他的学校都有不少的学生跑过来蹭课。

    几乎每一堂课的阶梯教室都坐的满满当当的,就连走廊过道都坐满了人。

    当然,这也和徐川27年几乎没怎么上课有关系。

    有许多报考南大数学系的新生都是冲着他来的,结果一年到头都看不到几次他们心目中‘川神’的身影。

    这回有机会了,不得抓紧时间围观一下要个签名合照什么的。否则下一次又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对于徐川来说,和这些学生们打打闹闹也不介意,至少年轻的生命就是充满了青春和活力。

    

    从教学楼回到办公室中,徐川的屁股都还没挨着椅子,隔间内,助理汤然就走了进来汇报道。

    “教授,您上课的时候,比亚迪汽车集团那边的董事长王传福先生来过,他想和您预约时间见一面。”

    听到助理的汇报,徐川有些好奇:“比亚迪?”

    汤然点了点头,道:“是的,王传福先生先生现在还在待客室那边休息等待,如果您没时间的话,我这边去拒绝好了。”

    徐川:“他找我有什么事吗?算了,你去让他过来吧,正好现在我也没什么事。”

    “好的,教授。”

    汤然点点头,快步走了出去。

    不一会,比亚迪汽车集团那边的董事长王传福便跟在后面走了过来,在看到徐川的时候,他脸上顿时就露出热情的笑容,三步并做两步跨了过来,伸出了双手。

    “徐院士。”

    徐川笑着伸出手握了握,招呼道:“王董事长,你好。”

    王传福双手握着徐川的手用力晃了晃,满脸热情笑容的说道:“很早很早就经常听人提起您的名字,只是一直都没机会见一面,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咱们国家能有您这样的学者,真是国之幸事。”

    “请坐吧。”

    徐川笑了笑,招呼着对方坐下后开口问道:“不知道王董事长今天过来找我有何贵干?”

    他和比亚迪过去也有一些合作,巴陵老家那边打造的锂硫电池生产厂,就是比亚迪建造的,为巴陵创造成千上万个工作岗位,带来了不小的经济利益和发展。

    这也是他愿意抽出一些时间见见对方的原因。

    被徐川单刀直入的风格弄的有些没适应过来王传福愣了一下这才反应过来,紧跟着进入正题开口道。

    “是这样的,徐院士,这次过来,我主要是想在电池领域加深一些咱们的合作。”

    “这里有份文件,你可以先看看。”

    说着,他从随身带过来的公文包中取出了一份保存在透明文件袋中的文件,双手递了过来。

    伸手接过文件资料后,徐川看了一眼上面的标题。

    《锂空气电池技术研究合作方案》

    在看到标题的时候,徐川微愣了一下,脸上的神情有些古怪,他将手中的文件放到了茶几上,看向了这位比亚迪的王传福董事长,笑着开口道。

    “合作研究的话,就不用了。”

    听到这个拒绝的回答,王传福顿时就懵了,回过神来,他脸上带着些焦急的神色,快速的开口道。

    “在锂空气电池的研究上,我们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现在的核心问题在于隔离交换膜需要的一种碳材料,其专利在您名下的川海材料研究所中。”

    “如果咱们能够合作的话,我有信心能够在一年内完成对锂空气电池的研发工作,这是个价值万亿的庞大市场。”

    “徐院士您要不要重新考虑一下?咱们之前的合作一直都很顺利。”

    老实说,在来之前王传福对这次的合作其实是很看好的。

    毕竟双方此前在人工sei薄膜和锂硫电池的合作上都相当的愉快顺利,包括巴陵那边修建的锂硫电池生产工作,无论是工资福利待遇,还是环境保护措施等等,一切都是严格按照这位徐院士的标准要求来的。

    在来之前,他还特意了解过,在前两年的时候,这位徐院士还去过巴陵那边的锂硫电池生产工厂视察过,对于比亚迪的工作还是很满意的。

    这次怎么看都没看就直接拒绝了?

    这突如其来的拒绝,还真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

    是和宁德时代合作了,还是说有什么其他的问题是他没了解到的吗?

    沙发对面,徐川端起汤然泡好的茶水,抿了一口润了润嗓子后笑着开口道。

    “我说不用合作研究的原因不是因为咱们的合作不顺利,而是因为锂空气电池我已经研究出来了。”

    听到这个回答,王传福又愣了一下,张着嘴像是有点没反应过来,半响才愣愣的开口道:“研究出来了是什么意思。”

    徐川笑了笑,道:“字面意思。”

    深吸了口气,从震撼中回过神来,王传福咽了口空气,开口道:“您是说,您已经解决了锂空气电池的一系列难题,研发出来了可商用的锂空气电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