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239章 新宋恩科
    这是新宋第一次恩科。

    它延续了北宋的做法,考试还是以经义,策论为主。

    近来新宋诗社蔚然成风,此次科举便开设诗词赋科。

    而为了对抗安国的科技,赵构还又开设了科技科。

    文武并行。

    文状元考完,接着就是武状元。

    这是新宋难得的盛事。整个新宋国民,都在谈论此事。

    经义以易经,周礼为主,兼有论语与孟子。这考的是默书以阐释经义。

    主要提拔有德之士。

    佟众婿自然在考生之列。他是今科呼声最高的状元人选。

    而诗词歌赋上的选拔,考生更多。想凭借一首诗词飞黄腾达的人,不在少数。

    可以说,此时投靠诗社的人,皆是投机取巧之辈。

    赵构对此次恩科,是非常重视的。他指派黄潜善为主考官。

    秦桧为副主考,负责经义科监考。

    秦桧人品方正,博学多才,忠君爱国,友爱同僚,关心黎庶。

    乃几千年不世出的忠贞坚毅,果敢之辈,是为南宋的脊梁骨。

    由他当经义科考官,可谓合理至极。

    诗词歌赋课的考官,则由陈与义担任。他是宣和三年的进士,博学多才的鸿儒。

    一句“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便在宋词界占的一席之地。

    至于科技科考官,则由陈规担任。

    陈规本来只是小小的县令,只因发明了竹火枪,打败叛军,而被火速提拔。

    说来也是凑巧,该着陈规发达。

    他剿灭叛军的事情,被新宋周报的记者得知。

    那记者赶忙去往德安府。

    在了解到竹火枪的凌厉时,这记者便添油加醋一通书写,还配有竹火枪的图案,发表到报上。

    赵构那日看报纸,便被这个小故事吸引。更吸引他的,还是文章后的那一段话:

    竹火枪乃天赐新宋的利器,今日剿匪安民以为宝,明日剿安收地当为神。

    赵构拍案叫绝。

    江南之地,别的东西没有。这竹子可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若竹火枪真的威力巨大,到时候新宋士兵人手一份。

    面对安国大军,噼里啪啦一阵射击,还不把安国人打的屁滚尿流,魂飞魄散?

    赵构赶忙将陈规招到临安府。

    他与陈规一番交谈,又看了竹火枪的威力,当即拍板将其提拔为新宋科技直学士。掌管新宋科技院。

    陈规平步青云,受宠若惊。誓要为新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告诉赵构,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想要将竹火枪发扬光大,必须选拔有用人才。

    赵构便加了一科,允许陈规自由选拔。

    从这一点看,赵构还是很有治国手段的。

    而武状元的主考官,当然由韩忠担任,副考官则由岳举担任。

    有宋以来,武不如文的观念已有百年。大家对武举考试,根本没人在意。

    出将怎么比得上入相。

    小孤岛,双安诗社聚会。

    再有三日就要科考。这是双安诗社临时加的一场考试。

    刘安妃与李易安早早来到诗社,忙碌起来。

    上一次是煮腊八粥,这一次她们是在蒸螃蟹。

    秋水洗螃蟹,螃蟹味更美。

    这螃蟹不是来自西湖,而是来自阳澄湖。

    这一个个螃蟹大如手掌,壳硬膏黄,美味非常。

    竹笼上铁锅,稻绳缚螃蟹。这些横行无忌的水中小霸王,只一根草绳便给它收拾的服服帖帖。

    诗社成员在蟹香味中陆续到场。

    诗社门楣上,早挂有题幡:蟹

    这就是今日的诗词题目,以蟹为题,作诗作词。

    螃蟹还没有上桌,年轻的才俊们,或坐或站的思索。

    “易安,你可有好词?”

    李易安拿着木柴,正往锅灶里添。这个浓睡不消残酒,日晚倦梳头的女人,也变得勤快起来。

    李易安摇摇头:“我身体偏冷,食不得蟹。因不得其味美,便无有诗词奉上。”

    刘安妃笑语:“那你可以做上一首哦。”

    李易安诙谐,谨遵社令:“一安添柴火,一安理蒸锅。任你蟹钳硬,遇安吓哆嗦。”

    刘安妃被逗笑。“易安,你可真是调皮。罚你吃蟹一只。”

    八月二十,恩科开考。

    大考一连七日,要到九月下旬,方能有榜张贴。

    经义科后,佟众婿刚出考场,便被人群簇拥。

    这前呼后拥的场面,堪比帝王出巡。

    “佟大师,试题是不是很难?看你都急出白头发来?”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佟圣,你能考上状元吧?”

    佟众婿整理一下帽子,微微一笑:“羽扇论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哇哇哇,佟圣就是棒。你要是考不上状元,指定有黑幕。”

    佟众婿嘿嘿两声:“无妨,人生需要豁达。”

    其实,他心里想:“有你们这些吱哇乱叫,我当不当状元,一样吃的好,用的好。”

    诗词歌赋科考完后,双安诗社那几人都笑了起来。

    加入双安诗社就是好啊。连科考题目都知道了。

    这次的考题是一句诗:“但见横行疑长躁,不知公子实无肠。”

    提问:请回答诗中描写为何物,以诗词作答。

    双安诗社的人,一眼就看出谜底。

    这不就是前两日刚刚吃的,红啦吧唧,大钳子啷当,沾着小醋碟,配着绍兴黄的大螃蟹吗?

    因为他们都做过此诗,且被李易安点评过,指导过。他们的诗词,都提高到一个很高的水准。

    他们的诗,便是不夺冠,也必定高中。而一旦上榜,参加了殿试,那就是进士。

    这可不兴,上了殿还淘汰那一说。

    于是,他们对双安诗社更加信赖与忠诚。

    这样的题目,会有人答不出来吗?

    比比皆是。

    君子远庖厨。

    读书人不但不进厨房,很多人也不吃这种河鲜。吃完了拉肚子,这谁能受的了?

    尤其参加考试,你要是肚子咕咕叫,拉考棚里,这可真是时来运转哦。

    所以,很多考生不但没见过,也没有吃过。即便吃过,也是被剥好的。

    没有见过螃蟹的本来面目,便无从知道它的来龙去脉,便无法书写它的生平。

    而螃蟹那或一帆风顺,或逆境拼搏,或冷眼旁观,或热情似火的事迹,便无从夸赞与谴责。

    喜欢大宋小农民请大家收藏:()大宋小农民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