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4章:火腿肠泡面瞬间不香了
    蛋鸡杨志坚:振华,我明天早上到你厂里看一看,怎么样?

    李振华急忙起床,打电话过去:“杨哥,你现在过来么?十点?好,我现在就到厂里等你,欢迎!”

    洗漱收拾好,草草喝了点粥,李振华去仓库观察了凤凰虫培育机。

    看着培育机的凤凰虫交-配室内,一只只食指大小的凤凰虫幼虫,李振华心里有了底。

    此时凤凰虫幼虫全身已经黑褐色,并且开始结蛹。

    结蛹之后就会羽化,然后交-配产卵。

    卵孵化之后,幼虫就会自动爬到装有食物的箱子。

    这也是利用黑水虻不直接在石屋中产卵,而是在附近缝隙产卵的特性。

    “孵化时间从4天缩短到2天,幼虫期时间倒是没变,但是个体变大,由2厘米长到5厘米,食量也变大了,效率提高很多。”

    “难怪虫土筛选机分筛虫土之后,会把一些幼虫送回培养池。”

    “我上次收割幼虫还是太早了,可以多养几天,再烤了吃。”

    “那时候应该更肥了,不过也要体内去污……”

    李振华将自己观察到的数据和机器自动观测的数据两相结合,对应脑海中系统塞入的知识,确认没有问题,便给机器加了物料。

    随后,他取出二十万只凤凰虫幼虫。这些都是昨晚孵化的幼虫。

    带着幼虫,他来到厂里,然后将幼虫交给杨土根,自己则整理资料。

    这时发现导师在微信上回复:“什么事情?”

    李振华回道:“导师您和沈教授是朋友吧,我这里有一份资料发给您,您先看看。”

    他将黑水虻的资料打包,通过邮件发给导师,里面还包括“六十四代选育超级黑水虻”所有的研究资料和选育方法。

    导师是研究面包虫的,而且是面包虫研究领头人,和同样研究虫子的沈教授熟识,在垃圾处理上,两个人也都有交流。

    借助导师搭线,李振华想做一些可行的事情。

    导师这边事情处理好,杨志坚也到了。

    他依然不苟言笑,一张黝黑的脸满是严肃。

    “杨哥,来,这边。”

    消杀之后,李振华引导杨志坚参观粪土处理系统,从调配池一步步,给杨志坚介绍。

    杨志坚沉默不语,但他时不时或震惊,或呆滞的眼神,充分说明了他此刻内心的震动。

    当粪土和他打招呼的时候,他更是震撼地张大了嘴,看着李振华一时不能言语。

    检查了成品有机肥和凤凰虫之后,他沉默许久。

    “我不怎么会说漂亮话。”

    杨志坚看李振华的目光透着尊敬,“还好我来了。”

    “其实来之前我网上查过很多资料,但是来到这里之后,我……我只能说,科技变化真快。”

    “农村真的需要你这种厉害的人。”

    声望+1+1……

    “杨哥夸张了,术业有专攻么,我只是学得多,实际操作中,也需要向你学习的。”李振华看着声望增加,心里乐开了花。

    “不一样的,时代不同了,脑子不更新,什么时候被淘汰都不知道。”

    杨志坚叹了口气,“即便现在我不把鸡粪卖给你,过段日子,我也不得不卖给你。”

    “我只是怕,到时候十里八乡的鸡粪猪粪都给你买走了,那时候你压我们的价。”

    杨志坚一眨不眨,眼神突然变得犀利,注视着李振华的双眸,好似要看透李振华一般。

    “杨哥你是怕我垄断吧?到时候压价。”李振华诚挚道,“说实话,这个我空口无凭,很难保证。”

    “但是,我能保证的是,我不会亏待大家。”

    看得出来,杨志强是有点东西的,当垄断形成,市场价还不是李振华说了算。

    可是,连普通人一口大粪的钱都要抢,这地道么?

    “不管你说什么,其实我也没有选择。”杨志强哂然一笑,“你明天早上到我那里拉鸡粪吧。”

    “说实在的,不需要花心思处理鸡粪,也算是给自己减负,轻装上阵,日子更轻松。”

    “好嘞,多谢杨哥信任!”

    李振华喜道,他随即询问,“杨哥,看你的样子,挺有学识的,是高材生么?”

    “我是小学生,都是八年前鸡场的那场禽流感,让我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这才一点一点自学的。”

    聊到过往,杨志坚话也多了起来。

    李振华很喜欢和这些年长的人聊天,因为他们身上好似有无穷无尽的故事可以挖掘。

    每个人身上都承载着一个国家、一座城市、一座村庄,乃至一个家的兴衰史。

    ……

    海城大学农学院。

    王浩刚从南岛的南繁科技城回来。

    南繁基地在华夏农业科研人员眼中,就是“育种的天堂”,农民眼中的“种子基地”,普通人的“天然温室”。

    南繁基地几乎有着华夏农业所有的重要作物,221年底华夏农业植物新品种权审定,其中有七成以上经过南繁洗礼。

    从高产玉米、水稻、抗虫棉花,无不有着南繁的影子。

    三十厘米的矮水稻,红色的水稻,一颗辣椒可以辣哭全村的涮涮辣……

    王浩回海城是上课的,上完课后,他回到一个月也待不了几次的办公室,眯眼休息了一会。

    他脑海里想着凤凰虫培育的事情,作为国内凤凰虫研究的领头人,他的地位可谓是举足轻重。

    要知道,科研极其需要一个领头人,比如我国曾经的大豆领头人,因为意外,导致我们大豆研究落后一个断代。

    大豆原产地可是我国!

    王浩正想着凤凰虫的事情,突然,他脑海里蹦出那个野性十足的学生身影。

    迟疑片刻,他打开电脑,从里面下载了李振华的文件。

    “选育六十四代超级黑水虻实验过程及结果?”

    王浩盯着文件夹的文件名看了半天,一时没反应过来。

    “黑水虻?凤凰虫?这小子啥时候搞这东西了?”

    “按理说他这人虽然野了点,思路天马行空,但是也不至于搞学术欺诈。”

    “六十四代,一年十代,这得六年多选育?”

    本着对李振华的理解,王浩觉得李振华不会干出出格事情,他便耐着性子点开文件夹。

    文件夹里有两篇论文:《六十四代超级黑水虻选育实践总结》《六十四代超级黑水虻生长习性及应用研究》。

    此外还有一个照片文件夹:《六十四代超级黑水虻各阶段照片单独汇总》。

    王浩眉头一皱:“难道这家伙来真的?所以让我联系老沈?”

    他先点开照片文件夹,一张张有着编号序号和名称的照片呈现,几乎覆盖了凤凰虫整个生命周期。

    “这是!”

    王浩突然停下翻动照片,他盯着照片里的凤凰虫,这只虫子在卡尺上测出7厘米长,边上还有李振华的手掌。

    虫子的长度超过了李振华的中指!

    边上写有字:这是目前培育出的最大的凤凰虫,但平均长度也有五厘米。

    王浩怔然良久,这才喃喃道:“不会吧,这家伙玩真的?”

    衷心提醒:本书所有科研人员的名字都是化名,但真的有那么一帮科研人员默默为我们的美好生活不断付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