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12章 沒回
    data-ad-slot="6549521856"</ins

    第112章 沒回

    華枝春/懷愫

    容府整個宅園分隔成三處, 三處院落又都圍繞容老太太的顧恩堂,朝華住在三房的簌爽齋內。

    屋中只留一粟孤燈,燈火投到屋外, 照着檐下冰棱又反映回來, 窗臺牆上仿佛落着一塊塊冰影。

    甘棠捧盒掀簾進來,悄步走到朝華身邊。

    “姑娘, 我去瞧了, 五姑娘把南邊帶來的箱籠都留下了……”角院中的廂房內壘着十好幾只樟木箱,那是專為了裝嫁妝打的箱子,箱上都貼了封條,桌上還有一份清單。

    原本預備要給五姑娘的嫁妝,她全沒帶走。

    甘棠心中慨嘆,羅姨娘為着五姑娘那樣摟錢, 主意都打到了三姑娘的嫁妝銀子上,可五姑娘終究一文也沒帶走。

    “五姑娘本來一個人也不想帶的, 百靈非要跟着去, 她們倆也就帶了些随身衣物被褥, 還有老太太給的米面炭火。”

    朝華聞言擡眸。

    甘棠将手中盒子擱到桌上:“這裏頭是清單, 珊瑚姐姐說老太太吩咐過,三房的東西還歸三房, 明兒讓我帶人去收點。”

    朝華依舊沒開口。

    甘棠知道姑娘心裏不好受, 勸慰道:“姑娘也寬寬心, 五姑娘是……是自知身份,不想再……”

    不想再沒名沒臉的住在容家,享受容家供給的衣食。

    朝華終于開口了:“你去惟綠軒, 問問令舒那邊何時給永秀送東西。”令舒必要悄悄去給永秀送銀兩衣裳的。

    北邊的冷與南邊可不一樣,臘月未過, 滴水成冰,永秀是暖棚子裏開出來的花,突然出去怎麽經得住。

    她是羅氏的女兒,可她不該為母罪而死。

    “是。”甘棠垂眉應聲,猜測着姑娘的心意問,“那,四姑娘給多少,咱們也跟着添多少?”

    半晌都沒有聲音,甘棠點頭:“我知道了。”

    剛要退出簾外,就聽朝華叫住她。

    朝華喉口仿佛絮了團棉花,清了清嗓子,依舊喑啞:“沈聿,是不是在餘杭會館?”

    甘棠已經久未從姑娘口中聽到沈公子的名字了,她不忍去看姑娘的臉色,只答道:“聽說進京趕考的學子大多都住在會館裏。”

    沈公子是餘杭舉子中的頭名,商會捧他且來不及,哪會讓他宿在外頭的客棧,必是好吃好喝留在會館裏。

    朝華颔首,伸手打開了桌上墨盒。

    屋中無人時也暖炭也不斷,墨盒中并不結凍,取一枝狼毫,鋪開素紙。

    永秀的事,該告訴他一眼。

    甘棠見姑娘要寫信,又給添上一盞燈,燈燭冰棱将投出許多碎影,朝華在這些影子的中間将短信寫了一遍又一遍。

    等甘棠早上來取信時,就見案上壓着一封薄信,炭盆中堆着許多紙灰。

    也不知這麽一封薄信姑娘昨夜寫了多久。

    她裝作不知,也不問姑娘是什麽時候睡的,只禀報道:“昨兒夜裏我去了四姑娘那兒,水竹松節翻箱倒櫃的找毛料皮子,應當是想給五姑娘送去的。”

    四姑娘哭得眼睛通紅,小丫頭到院外欄杆下捧了雪來給四姑娘冰眼睛。

    “我同四姑娘說了,請她一并把銀子帶去。”

    芸苓提了食盒進來,掀開食盒捧出個梅花盅,芸苓小聲道:“廚房送了綠萼燕窩粥來,綠萼是昨兒夫人那邊送來的,說是房中日日燒炭容易燥熱,讓姑娘也好清清火。”

    朝華大概猜到這花是真娘親手收的,燕窩粥中擱足了糖,聞着就香甜,她捧起來小口喝着。

    甘棠看她眉間松了,也跟着神色一松:“昨兒我出惟綠軒的院門就碰見了周姨娘,周姨娘說六姑娘也有東西想帶給五姑娘。”

    周姨娘還是那副不緊不慢的樣子,她在容家多年,不該打聽的事絕不會打聽,哪怕容老太太對永秀的處置叫人瞠目,她也不敢多說半句。

    不問令舒,反而先問甘棠,是怕朝華知道了不高興。

    “我請周姨娘放心,盡可送去。”

    朝華輕應一聲,看向桌上的信:“這信,請紀叔親自送去。”

    ……

    沈聿在普照寺中住了七八日,楚六應約來了,徐年卻遲遲沒來。

    倒也得虧楚六來了,他一來,楚家派了兩三輛車跟來。

    把禪房修整一新,窗戶換了厚明紙,薄被換成厚錦被。再将火炕一通,屋子裏燒得暖暖和和的。

    外間山上還積着厚雪,松枝上結着冰棱,屋裏能穿單衫不說,還得給窗戶開道縫好多透透氣兒。

    楚六手握松枝,扒拉着炭盆裏的烤紅薯,問沈聿:“沈兄,這算是烤好了沒有?”

    沈兄手中握書,翻過一頁:“沒有。”

    楚六便又老老實實把松葉松針蓋上,他在山上住倒住得慣,畢竟現在整間禪房都跟原來大不一樣。

    牆上挂着文昌文曲,屋外貼着大紅對聯,書桌書架筆墨紙硯全是一式兩份,比他們在萬松書院的學舍還更寬敞更清淨。

    跟他看的那些話本子裏寫的,深山古寺破廟苦書生,那是八竿子也打不着。

    只有一樣不比家裏,廟裏得吃素,頭天來時楚六還說年節裏吃的油大,正好清一清胃,不過七八日的功夫,聞紅薯都覺得香。

    楚六正扒拉炭火,白菘叩響了門:“公子,有人找。”

    沈聿擱下書,走到窗前一看,就見老松下是容家姓紀的管事。

    當時放定走大小禮都是這位管事出面,沈聿心如鼓擂,套上衣袍出門,楚六還問:“是誰?又是會館那些人?你都躲到山上來了,還不消停呢?”

    沈聿沒有答話,徑直出門,踩着薄冰幾乎是小跑到樹下:“紀管事。”

    紀恒拱手作揖:“沈公子。”

    他先去了餘杭會館,會館中的小夥計馮四告訴他,沈公子年前就跑山上普照寺讀書去了。

    破費了一點碎銀,馮四還告訴紀恒,會館中相中了沈公子,想說回家當女婿的老爺們太多,沈公子只好避出去了。

    沈聿還施一禮:“紀管事,不知紀管事來是為何事?”

    沈聿每日除在了房中讀書作文章之外,還會去普照寺偏殿打坐背書,偏殿清寂,冷風吹得人靈臺清明,越到中夜越是清醒。

    可偏偏就是在那樣清醒的時刻,面向古佛供臺和供臺上他每日點起的一支清香時,沈聿會暗暗生出一點熾心,期盼有一日朝朝能回心轉意。

    也許她能想通,也許她能放下,不論如何補償她都可,只要她想,只要她願意。

    紀恒打小就是按豪門管事的規格來教導的,文人詩詞他沒讀過幾首,以前侍候大姑娘時偶爾聽到兩句還要回去查書。

    但偏偏此刻,他明白沈聿眼中那驟然亮起的火星是為了什麽。

    紀恒捧出書信:“沈公子,這是姑娘給你的信。”

    沈聿心頭不住急跳,他出來時手腳分明都是暖和的,聽到這句,卻覺得四肢血液都向心而去,手指一片冰涼。

    “容姑娘……是為何事寫信?”薄紙一張,接過去卻不敢打開。

    紀恒望向沈聿時,拱了拱手:“祝沈公子金榜提名,鵬程萬裏。”

    說完,紀恒轉身下山。

    沈聿握着那封信,立在松下,山間除了松間野冰化雪的聲音外,他便只聽得見自己的心跳聲。

    良久拆開,只匆匆一眼,山間又只剩下化雪聲。

    沈聿把落款看了又看,略帶薄繭的指尖摩挲過那一筆一劃,将那封信攏進袖中。

    白菘識得來人是容家的管事,又見公 子拿了信站着許久都不動,他不敢上前,可眼看公子站在老松下,整個人被倒灌的山風吹的好似一座冰尊。

    估摸着公子再站就要被凍透了,這才跑到松下,小聲道:“公子,進屋暖一暖罷。”

    楚六的紅薯終于烤好了,褐色薯皮烘烤的滲出蜜汁來,他掰開一塊呵氣吹着遞給沈聿:“吃不吃?”

    沈聿搖頭,還未入夜,他便抱着書本向偏殿去。

    點起清香,端坐蒲團,仰視石刻佛像,閉目背起《雜律》來。

    紀恒離開普照寺下山,剛坐上馬車,就覺眼前一花,一匹快馬疾駛而過。

    城中裴府內,張宿接到消息就往書房中去,他懷中揣着兩封剛送到的信,都是關于容三姑娘的。

    裴忌正在寫公文,他落筆不停:“報來。”

    張宿抽出一封,展開禀報:“容姑娘給沈聿寫信了。”

    裴忌依舊眉目不動,聲音平穩:“而後呢?”

    “沈聿沒回。”

    夏青在蹲在廊外的木欄杆上,心裏啧啧,真是郎心如鐵。

    裴忌沒有說話,将手上寫了一半的公文繼續寫完,擱下筆問:“春闱還有幾日?”聲音頗有些森然。

    張宿老實回答:“還有一個月。”跟着他又抽出懷中第二封,展開一瞧,牛眼疑惑,“容姑娘的爹娘和離了。”

    <span本站無彈出廣告,永久域名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