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08章
    data-ad-slot="6549521856"</ins

    第108章

    太子微服出宮, 在南城消磨了半日的消息,除了近侍及秦夏外再無人得知。

    那些個當日擺攤的商販只記得,曾經招待過一個長得和金童似的小公子, 買的東西不貴, 結賬時卻會多給幾枚銅板。

    虞九闕伴駕有功, 多得了一日休沐, 在家和徐氏、邱瑤一起做針線, 學着往肚兜上繡圖案。

    嬰兒肚兜,多繡五毒,包括蟾蜍、蠍子、蜈蚣等, 取其消災辟邪之意。

    這樣的圖案, 也不拘孩子性別, 怎樣都能穿。

    虞九闕先拿了個繡繃, 找了塊布頭練手。

    小邱瑤在一旁的炕桌上跪坐,幫忙描繡樣子。

    徐氏整理着一筐繡線,分出能用得上的顏色。

    算了算,這個孩子應當是冬月底或是臘月裏生,虞九闕繡上幾針, 就忍不住摸摸自己的肚子,摸着摸着,就察覺到孩子又踢了自己一下。

    徐氏扶他換了個姿勢坐, 笑言, “看來是個皮猴子。”

    虞九闕的後腰挨上軟枕, 總算沒那麽酸了。

    “我覺得也是,這才幾個月, 就成日裏讓我不得安生。不過頑皮些也好,起碼說明有力氣, 是個健壯的。”

    徐氏給他端一盞蜜水潤喉。

    “正是,什麽都抵不過孩子康健,平平安安。”

    歇了繡,繡了歇,幾個來回過後,虞九闕只覺得眼睛酸,徐氏便不讓他再動針線了。

    “孕期最易傷眼,回頭要養回來就難了。”

    虞九闕不再逞強,吃了午食,趿拉着軟鞋回了卧房,又睡了一覺。

    醒來時跟着秦夏去外頭的小厮回來了,說秦夏去了糖坊、酒坊兩處,怕是要晚歸。

    虞九闕遂吩咐下去,讓竈房提前備晚食。

    大福叼着個小球過來邀他玩耍,虞九闕摸了摸鵝腦袋,接過小球。

    “正好躺了許久,骨頭都疏懶了,便出去和你打發會兒時間。”

    大福聽懂了,嘎嘎叫了兩聲,咬住虞九闕的衣裳把人往外拽。

    “你個賴皮鬼。”

    虞九闕只得緩緩起身,領着它朝外去,在廊下落座,把球扔出去,再等着大鵝撿回來。

    一來一去,不亦樂乎。

    京郊。

    秦夏正在糖坊裏看冊子,上面記錄了現下糖坊已有多少産量。

    如今糖坊制作的糖分兩種,分別是紅糖和砂糖。

    甘蔗做的砂糖,一包二斤裝的,在大雍可售一兩銀子,普通人家別說吃了,見都沒見過幾回。

    而甜菜做的砂糖,核算過本錢後,可以做到比甘蔗砂糖便宜足足一半,紅糖同理。

    這還是按照市售價格算的,對于本就有糖果子生意的秦夏而言,雙管齊下,所得的盈利無疑更高。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這生意若是換了別人幹,還真要掂量掂量有沒有這個本事,能吃得下這筆富貴。

    第一批糖作為原料,不日将入箱裝車,運往齊南。

    秦夏離開田莊,又去酒坊。

    比起果子酒,蓮花白的釀制沒有那麽順利,不過這次新釀出的一份,若是再陳釀至少一年,口味應當勉強符合秦夏的要求。

    蓮花白中不僅有白蓮,還有十幾味中草藥,包括當歸、熟地、黃芪、何首烏等,秦夏在現代書中看到這個配方時,上面寫明是禦酒所用,種種藥材被統稱為“藥料”。

    後人不知真假,總歸沿用了下來,既是藥酒,也是佳釀。

    古籍中有記,蓮花白酒,堪比玉露瓊漿,更有養生之效。

    文人寫酒,難免有誇大之嫌,但秦夏給了趙老爹足夠的時間,希望這份另一個時空的名酒,能夠在大雍再現人間。

    趙老爹看出秦夏還不算十成十的滿意,他主動提出,會繼續試釀。

    蓮花白不同于果子酒,釀造成功,僅僅封陳幾個月是不夠的,但他能夠沉得住氣。

    這家奴都當了大半輩子了,只要入土前能拿回自己的賣身契,他躺在棺材裏就能阖眼。

    回到府中,秦夏給虞九闕帶了一包糖。

    是在田莊裏借那邊的鍋竈,用過濾出的姜汁、糯米粉,加紅糖做的姜汁軟糖。

    這兩味食材加在一起,補血暖身。

    為了豐富口感,外面還裹了一層芝麻碎。

    “你的新零嘴,要是愛吃,我再給你做。”

    紙包打開,淡淡的姜味浮現,但吃到嘴裏,還是紅糖的甜味更濃。

    尤其是,比起玉晶糖,虞九闕一直更喜歡吃軟糖。

    他嚼了一塊,又讓秦夏也吃一塊。

    片刻後輕吻在一處,唇邊都是充滿暖意的甜。

    “明日起上值我就帶着這個去。”

    兩人分開,虞九闕拍拍荷包,輕揚眉梢。

    沒有小孩子喜歡姜味,估計明日之後,小太子一段時間內都不會問他讨糖果子了。

    ——

    進入八月,盛京的街頭風尚應季而變,近來時興賞菊、吃蟹。

    宮中花房所育的菊花品種集天下之珍,最是罕見,不少親信之臣都得了賞賜。

    虞九闕得的這一盆,名喚綠雲。

    花瓣染輕綠,如春日嫩生生的柳芽,且由內向外,逐漸延伸、下垂、微微打彎,若美人裙擺,婀娜多姿。

    身為商人的秦夏,當然也要追一追熱點。

    炎夏已成往事,和光樓的鴛鴦鍋近來略略式微,暫且讓路給了樓內新推出的菊花鍋子。

    秦夏差人買了一些尋常但也漂亮的菊花盆栽,裝點在酒樓各處。

    一進門,便可嗅到絲絲菊香。

    還備了可食用的菊花,用在鍋子中。

    菊花鍋子,不用形如太極兩儀的大銅鍋,而用比巴掌略大一圈的小銅鍋,約莫就和現代旋轉小火鍋用的鍋子差不多大,一桌幾人,就有幾只。

    下面配小爐,點炭火,樂意自己上手也可,請小二過來代勞也可。

    要說這菊花鍋子怎麽吃,那就有講究了。

    秦夏也是試了幾回,才試出這麽一個清淡卻不減回味的做法。

    湯底用高湯,卻不是雞鴨魚湯,而是排骨湯。

    排骨煨湯,但要做到湯清如水,并不是容易事。

    也正因為此,它的味道和雞湯、鴨湯等截然不同,也不像豬棒骨吊的湯那麽膩味。

    如果食客叫來小二幫忙煮鍋子,就會看到這麽一幕——

    小二拿精致銀挑子撥弄兩下炭火,火旺了以後,高湯一滾,便開始朝內下菜。

    菊花鍋子的配菜是固定的,有葷有素。

    葷是魚片、河蝦、牛肉卷、豬肚等,雖是葷食,俱都是下鍋就熟。

    用這樣的食材,不污湯底,要是丢兩個鴨掌下去,那一鍋湯都要滾到糟爛了。

    素是粉絲、小青菜、油豆皮三樣,油豆皮是豆漿加熱後最上面的那一層皮,薄如蟬翼、滑嫩至極。

    整個南城,會這一手的豆腐坊屈指可數,每天的産出,基本都供應了和光樓。

    下菜時,要先下葷菜,再下素菜,都下進去後蓋上鍋蓋,心裏掐着時辰。

    時辰一到,掀開鍋蓋,倒一碟葳蕤、纖長,清洗幹淨的菊花瓣入內,登時花香飄散,就可以吃了。

    和鴛鴦鍋不同,菊花鍋子不給蘸料,吃的時候,連湯帶菜一起入口。

    這道新品很快走俏盛京,門前的木板上照舊有一張大畫,畫着飄着魚片、蝦子、花瓣的鍋子,還題寫了養生功效,曰:平肺腑、潤秋燥。

    凡是來酒樓用飯的,桌桌必點。

    配套的飲子則早就由石榴做的鴛鴦飲,換成了溫熱的洛神紅果茶,深得女子、哥兒的喜愛。

    要是照舊還想喝涼的,也有,乃是一壺胡瓜梨子汁。

    大雍人哪裏喝過胡瓜榨的汁,一開始人人推拒,後來喝了一口發覺——真香。

    胡瓜清爽,配着淡甘的梨子,真是把市面上各式各樣的飲子都比了下去。

    還有人專門從家裏提着壺來,給足了銅板,灌滿了回家慢慢喝。

    現代有個理論,叫養成一個習慣,只需堅持二十一天。

    對于盛京人士而言,距離和光樓開張已經過了快四個“二十一天”,他們确實已經被養成了有事沒事,就去和光樓吃一頓的習慣。

    盛京其他酒樓、食肆,都有招牌菜,樂意标榜庖廚出身何處。

    這裏聚集五湖四海客,當然也就有更多的人,偏好在此尋找家鄉味。

    和光樓卻不同。

    人人都知秦夏和高陽兩個掌廚出身平原府,可抛開高陽,天南地北甭管哪裏的菜,秦夏都能做。

    他還有不少花樣,是任你再走南闖北、見多識廣,都不曾見識過的,令人甘拜下風,不得不服。

    ……

    宮內,皇上也在吃菊花鍋子。

    他一入秋就犯了咳疾,成日裏喝苦藥湯子,食不知味。

    直到虞九闕奉上了秦夏新琢磨出來的,菊花鍋子的食方,交由禦膳房循着萬歲的口味略改良,這位的臉上才總算有了幾分笑模樣。

    吃了幾頓之後,連咳嗽都轉好。

    皇上徹底喜歡上了這道菜,每天換着涮菜的花樣,連吃數日都沒喊膩。

    到了仲秋宮宴時,更是下令,給赴宴的衆人,都上一份菊花鍋子。

    “過去的宮宴,大菜是不少,多數只圖好看,端上來時都涼透了,不見得能動幾筷子。朕還是皇子時,就常覺這般鋪張浪費,乃是陋習。今歲不妨就改為熱鍋子,宮中用的炭火都是好炭火,不見煙塵,想來也沒什麽不妥。 ”

    虞九闕稱贊了萬歲聖明,很快開始着手安排,同時向聖上請旨,宮宴當日,他想告假。

    能用的現成理由有不少,他現在身子重,本來難以支撐一整場的宮宴。

    哪知一肚子的說辭沒有半句用上,皇上直接點了頭。

    “朕答應過你,要許你和秦夏團聚,去年仲秋你二人就分隔兩地,往後以你的身份,怕是這等大宴之日,也難抽身。今歲便念你有孕在身,給你這個恩典。”

    “十五那日,便回府中過吧。”

    一席話,令虞九闕如聞天籁。

    <span本站無彈出廣告,永久域名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