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1959)。
陈光良带领团队,来到日本考察造船行业,他的首站便是在大阪的日立重工。陪同他考察的,还包括他的长房二子陈文铭。
日立重工株式社的社长小林圭三,带人迎接了他的到来。
在一个船坞,小林圭三指着正在建造的船只,说道:“陈先生,这便是我们正在建造的10万吨油轮‘UNIVERSEAPOLLO’号,它采用单螺旋桨推进预计今年6月下水。”
陈光良说道:“大型油船最惧怕的是原油意外渗漏,在这方面,贵方有什么样的新举措?”
原油泄漏可是重大灾难,特别是在欧美的海域泄漏,更是可能让船东赔的倾家荡产。当然,这也是可控的,不仅仅是高级海员的专业精神,还有造船厂的相应技术,最后便是投保险了。
一名日本工程师,当即回道:“我们运用了住友的双层船体技术,同时钢板也采用了3吋厚这些新举措有效预防原油意外渗漏,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潜在污染。”
“嗯,确实安全了一些。”
随后,陈光良开始钻进造船内部考察,很多技术他都要问的清清楚楚。
他积累的造船技术,对以后华夏造船业都有很大的帮助。毕竟闭关锁国那么多年,早已经和世界脱轨,造船业一开始连国际标准都搞不懂,只懂苏式标准是不行的。
第一天考察技术,第二天则开始在会议室谈条件。
此时正值航运寒冰期开始,再加上陈光良在世界航运界的影响力,所以日本方面的诚意很足。
小林圭三开口说道:“陈先生,一艘‘UNIVERSEAPOLLO’同型号的油船,我们的报价是1500万美金.另外,日本政府对日本造船有大力支持,允许银行贷款六成,且年息五厘五.”
价格是优势,贷款也是优势。
目前油船新造已经将价格打压至150万美金/万吨,搁以前都要300万美金以上;造船这个产业,并不是跟着通货膨胀走的,反而会越来越便宜,这是技术上的改变。
例如后世1998年左右,韩国造船厂已经将造船价格压缩至100万美金/万吨;当然,特殊船只不再此列。
另外,等到‘石油危机’以后,船东们还需要考虑油价的问题,注重高效节能的技术。
但此时,一吨石油不到3美元,很少有船东关注这个问题。
陈光良询问道:“造船周期呢?”
小林圭三回道:“一般16个月就可以下水试船!不知道陈先生打算造几艘?”
陈光良说道:“今年打算造四艘”
此话一出,小林圭三的脸色果然一喜,他早猜测出,环球集团一旦开始造船,必然会下大单。
“不知道陈先生对报价或贷款,有什么异议?”
陈光良随即说道:“对报价无意义,但对贷款我希望能提高至八成,利息五厘。当然,我也知道需要和日本银行业谈,但我希望日立重工来做这个说客!”
他其实不缺钱,但如果只是五厘的利息,那他觉得贷款更划算。
资金放在手中,他更有安全!
而且,今年预计要建造50万吨新船,明年又要造50万吨新船,后年.三年时间,预计在1962年时,环球集团的总吨位将达到300万吨。
环球航运的崛起,自然意味着最大影响是希腊和日本,欧美航运本身就已经没落。日本因为是扶持造船,对航运并没有扶持,反而鼓励香港船东在日本造船,再租给日本。
“好,陈先生的信誉,我相信日本的银行界不会拒绝的。”
条件很快谈的差不多,毕竟日本政府支持造船业的决心很大,所以政府就会责令银行给与极大的优惠。
东京的一幢豪华别墅里,陈光良正在和司叶子在一起。
司叶子也为陈光良诞下两个儿子,长子陈文瀛今年已经5岁,次子陈文绳今年则2岁。
在亭廊里,陈光良盘坐在蒲团上,司叶子则身穿鲜艳的和服跪在蒲团上,向自己的男人汇报投资情况。
“陈先生,目前我们一共投资了15只股票,成本200万美金,如今的市值已经超过500万美金。其中涨幅较高的是索尼、松下、丰田.其余资产为固定资产,包括这幢别墅,银座的一幢物业,总价值在300万美金出头.去年的股息.去年的租金.”
不知不觉,司叶子也拥有800万美金的财富了。
当然,陈光良前前后后也就大概给了350万美金。
毕竟是两个儿子,陈光良总归要给一些钱;更重要的是,日本经济体量大,投资也需要资金。
“司叶子,这一次我教你贷款投资!”
司叶子抬起头,一双美目看着自己的男人,然后小心的说道:“陈先生,你不是经常警告我,不能负债吗?”
陈光良故意严肃,然后说道:“所以,你是在质疑我吗?”
司叶子马上坐直身体,然后朝着陈光良鞠躬道:“不是.我只是太笨,想不明白!”
“哈哈”陈光良笑道:“你这算是对了,你还真是太笨!如果你私自贷款,我问你,承担风险的能力,你有多少?但如果我叫你贷款,你需要承担风险吗?”
司叶子一想就明白了,陈先生叫自己贷款,他自然就是自己的靠山;自己私自贷款,陈先生会很不高兴。
“嗨,我明白了!”
陈光良一直在警告自己的子女,不要轻易的去创业,至少也要和他沟通;因为他明白,只要自己的子女不创业,他给的财富几辈人都花不掉。
前世的李泽钜,继承李家成的家业后,守着那些家业,甚至还在高峰时卖卖卖,唯独鲜有大手笔的投资,其资产不知道有多少,恐怕世界上鲜有几个富豪可以拿出他那么多现金流。
前世的郑志刚,创办K11购物中心,一开始风光无限,大手笔的买买买,仅在内地就投资上千亿,结果呢,差点把新世界发展给弄没有了。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上市公司是上市公司,这些家族的现金流和固定资产,隐形的不知道多少。
所以,陈光良其实不高兴看到子女私自去创业。当然,如果真创业,失败对于他这个家族来说,好像也损失得起。
“司叶子,我们抵押银座的那幢物业,应该可以贷款100万美金以上;另外,我再给你100万美金,算是你替我养儿子的辛苦费。两笔资金加起来,我们全部去投资证券,股票我选好了,继续买进丰田、松下、索尼、日立、东芝.这些股票。”
投资这些股票,都是长期投资,理论上是在1989年底套现。
不过期间,日本在奥运会(1964)似乎回调不少,当然这些都无所谓,也不用管。
司叶子留着和奥黛丽赫本一样的短发,日本传统女人的韵味十足,此时她闻听又能获得资金,并没有很高兴,而是说道:“陈先生,两个儿子也是我的,我不需要辛苦费。”
陈光良勾勾手,示意司叶子,她马上起身,迈着小碎步来到陈光良身边,然后躺在怀里。
鲜艳的和服下,是白皙娇嫩的肌肤。
陈光良抚摸着她的脸蛋,说道:“我要让儿子们成为日本最有钱的人,所以会一直给你钱,并教你投资。等他们成长起来后,我又会亲自指导他们投资生意。所以,这钱不是奖赏,而是我作为父亲的责任。”
司叶子并没有很高兴,是因为她在忐忑这段感情中,陈光良有没有真心对待她,是不是只知道拿钱打发她。
“那我算你的太太吗?”
“算,算我的四太太。”
司叶子大喜,主动说道:“我知道你不方便公开我们的关系,但有你这句话就已经足以。”
陈光良感慨的说道:“不是不方便公开,而是我前面的子女已经长大,不宜大张旗鼓。”
没有必要再去融合了,哪怕是奥黛丽赫本的三个孩子,也远不会有严人美和蒋梅英两房的子女关系好。
毕竟两房子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在香港相处,从小建立的关系。
奥黛丽赫本的子女尚且如此,如果再将司叶子的孩子介绍,恐怕适得其反。
不过,陈光良准备在六十年代成立家族办公室,届时司叶子及孩子是可以进入的。孩子们长大后,能不能合作,能不能成为朋友,就要看他们的意愿。
整体来说,四房子女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将来商业上甚至可以合作。
随着香港经济的发展,大量的海外资本也涌入香港,这些资本包括东南亚及欧美的。
资本涌入香港,投资最大的便是地产行业,所以香港的地产在经过去年(1958)的暴跌后,已经第一时间恢复过来,并且上涨了不少。
地价方面依旧是涨幅最大,住宅地皮的平均价格已经达到180~200港币每平方尺,工业地皮的价格也在160~180港币每平方尺(这一时期工业地皮值钱),而中环的商业地皮价格则高达1600港币每平方尺。
相当于,中环好地段的商业地皮,可建一流商业大厦的,已经是基本需要2000~3000万。
陈光良在中环拥有六幢贵重物业:德辅道中的环球集团大厦、德辅道中的香格里拉酒店、毕打街的长江广场(原连卡佛大厦)、毕打街的康乐大厦(原香港大饭店)、皇后大道中的连卡佛大厦、花园道1号的平安银行大厦。
仅是这六幢贵重的物业,价值就已经超过2.5亿港币以上。
长实集团的会议室里,高层们齐聚一堂,包括地产业务、酒店业务(香格里拉酒店管理集团)、零售业务(连卡佛集团)、食品业务(维他奶)的高层。
陈光良坐在主席位上,意气风发的说道:“各位,我打算在三年时间内,将长实集团进行上市。上市的资产包括地产部分、酒店业务、零售业务、食品业务这四大资产,但不包括储备地盘及待重建地盘。所以在此之前,我们需要将业务重新进行分配,将储备地盘及待建地盘划分为我的私人企业,债务则留在上市资产上。”
稍后,严宽询问道:“上市的目的是什么?长实集团目前拥有非常强大的盈利能力,商业部分收租已经占据很大的比例,酒店、零售、食品都能提供很大的盈利贡献。”
言下之意,无需上市,长实也能发展。
陈光良点点头,但随即说道:“进入六十年代以后,很多建筑都需要强大的资金去支持,例如新加坡乌节路的商业综合体、新加坡的香格里拉酒店,以及日本商业地产的布局上市企业的优势是集资,可以将股民的钱化作自己的钱,而无需支付庞大的利息开支,这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
前世怡和在1961年上市,市值最高31亿港币,筹集资金9亿港币,结果第二年市值就暴跌,仅剩下10多亿的市值。
这不就是妥妥的抢钱嘛!
长实集团在香港的信誉,虽然不及怡和(单独论),但1961年上市时,筹集数亿资金也是轻轻松松。
陈光良拿着这些钱,买下他个人手中的新加坡、日本、香港的地皮和地盘,相当于将股民的钱,拿到他的私人手中。
后面长实集团的股票必然会暴跌,因为银行危机什么的,他再将股权增持到在75%便是。
上市地位还是要保持的,只是可以趁着每一题股市大旺的时候,发行大量的新股;再趁着股市低迷的时候,将股权增持至75%。
这样上市企业就相当于有着源源不断的资金,而陈氏依旧可以牢牢的掌控。
有高层也说道:“上市的优势很多,但有一个劣势,那就是会将利润与股东分享。”
言下之意还有,当心摊薄自己手中的股权;再说你又不缺钱,何必呢!
陈光良依旧是先点点头,表示有在认真听大家的意见,随后则说道:“无妨。适当的分享,有助于企业的知名度提高。而且长实集团不会满足一个香港的本地财团,迟早要去海外发展。”
“好的”
众人没有再发表反对的意见,开始纷纷出谋划策,准备进行资产上的分割,做上市前的一些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