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290章 父母几十年的夙愿,助其圆梦!
    滋啦滋啦滋啦——

    早上6点半,田小妹一边在厨房里翻炒着一份土豆丝。

    心里也一直在琢磨儿子前两天提到的,正在和朋友合伙开店的事。

    开一家饭店,是她和丈夫姜闻畅想了几十年,但一直没能如愿的事情。

    两人刚结婚那会儿,就想着开一家夫妻店。

    但那会儿姜涛的爷爷奶奶也没什么积蓄,帮不上什么忙。

    两口子也不愿到处求人借钱,于是便出门去打工赚钱。

    刚攒到开店的钱,田小妹怀上了老大姜河,开饭店的计划只能搁浅。

    两人就想着等老大两三岁上了幼儿园的时候再开店。

    结果又怀了老二,然后是老三……

    终于等到老三姜冰也上了幼儿园的时候,姜涛的爷爷奶奶又先后患病离世。

    姜闻是家里的独子,没有兄弟姐妹帮衬。

    给父母看病和办丧事儿,不仅花掉了家里全部的积蓄,还欠了不少外债。

    等两口子把家里的外债还完的时候,家里的老房子也因为年久失修,到处漏风,快成危房了。

    于是,又推掉了老房子,开始盖新房。

    结果就是又欠了一屁股债。

    等盖房的债务还完,姜河,姜涛,姜冰三兄妹也陆陆续续开始上初中,高中,到了花钱最利害的年龄段。

    两口子一边还债,一边供三个孩子上学。

    明明每年都是从年头忙到年尾,忙得要死。

    但就是赚不到什么钱,一到过年的时候姜闻两口子连给三个孩子买新服都发愁。

    别人家过年杀头猪,姜闻两口子最多也就买个二三十斤肉。

    买鞭炮也是抠抠搜搜,只买一点点。

    好不容易供三个孩子上完学,又给老大姜河盖房,给他娶媳妇儿。

    老大结完婚,老二结婚。

    姜闻和田小妹两口子婚后忙忙碌碌四十多年。

    一直在赚钱,欠债,还钱,赚钱,欠债,还钱这样的循环当中度过。

    活了大半辈子,从来就没富裕过,手里的存款从没超过10万的时候。

    两口子心心念念一直想开一家饭店的梦想,也一次又一次的破灭。

    在养家糊口和梦想面前,不得不为几两碎银而低头。

    打工至少是稳赚不赔,上一天班就有一天的钱。

    最大的风险就是老板卷款跑路。

    姜闻两口子求稳,即便是一天少挣几十,也一直都只跟认识的老板干。

    倒也不用担心老板跑路。

    开饭店,不仅要付出房租成本,设备成本,材料成本。

    能不能做起来,也都是未知数。

    每年都有那么多新饭店开张,也有那么多的老饭店关门。

    谁能说自己一定就是生意兴隆的那家?

    而不是因为生意萧条而不得不关门的那家?

    姜闻和田小妹两口子大半辈子都在贫穷中度过,大半辈子如履薄冰。

    可以说没有丝毫的抵抗风险的能力。

    所以,一直以来开饭店的梦想,两人也只能闲聊的时候畅享一下。

    从未去落实,也没有机会去落实。

    两口子这庸庸碌碌的一辈子,也是绝大多数普通人的真实写照。

    打工是普通人一辈子的主旋律。

    自主经营,哪怕是开一家小店当老板的都是少数中的少数。

    姜闻和田小妹老两口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老了竟然也有这么享福的一天。

    他俩在姜氏食品厂那边上班,姜涛给俩办理了京城这边的社保。

    扣完五险一金,老两口一个月到手也有3万多!

    两人每天要做的工作也很简单,就是调配腌制八宝酱菜的秘制配方。

    这点儿工作量,两人基本在一个小时之内就能做完,剩下的时间完全自由分配。

    现如今的日子过的也是老两口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

    但老两口忙活了一辈子,真让他们清闲点儿,他们还挺不习惯。

    每天在食品厂那边调配完秘方后,老两口也会下车间,跟车间里的普通工人一起干活儿。

    姜涛和姜冰都说过他俩,让他俩别那么劳累,多注意休息,但说了也不管用。

    虽然在食品厂那边赚的不少,工作也清闲,但要说喜欢,还真没有。

    老两口打心底里,还是想要开一家饭店。

    开饭店快成两人的执念了。

    前两天听到姜涛说正在跟人合伙创业开饭店的时候,老两口原本淡了的心思,瞬间又活跃起来。

    只不过……

    他俩还没想好怎么跟姜涛说呢。

    咔~

    锅里的土豆丝炒到微微焦黄,田小妹关掉了燃气炉,动作麻利地用勺子将土豆丝拨到一个盘子里。

    “妈辛苦了,我来端吧。”

    徐莉进到厨房后笑吟吟跟婆婆说了一句,伸手端起盘子朝着餐厅的方向走去。

    “小涛起床了没?你就惯着他吧,三十多的人了,天天睡懒觉,比小雪起床还晚。”

    田小妹一边解下自己身上的围裙,一边笑着吐槽一句。

    当然,她也就是嘴上说说。

    看着儿媳妇儿对儿子那么好,夫唱妇随,她心里高兴还来不及呢。

    “我老公他每天早出晚归的很辛苦嘛,我刚刚已经叫他了,正在穿衣服。”

    徐莉说话的时候有些脸红,刚刚的叫醒服务,不足为外人道。

    婆媳俩一前一后走出厨房的时候,姜涛也刚好推门走出卧室。

    “辛苦了老妈,咦,我爸呢?”

    姜涛一出门不见老爸的踪影,有些疑惑地问了一句。

    咔~

    姜涛话音刚落,姜闻用钥匙从外面开门进来,手里还拎着一袋老家平县那边的缸炉烧饼。

    “小涛起来啦,我刚去市场上买了几个缸炉烧饼,还热乎着呢。”

    “新开的这家手艺不赖,跟咱们老家那边的味儿差不多。”

    姜闻一边说着,一边举起手中的食品袋,展示一下自己刚刚买的烧饼。

    “是吗,京城这边想买到咱们老家的这种缸炉烧饼还真不容易,我高低得来一个。”

    姜涛看着老爸买回来的缸炉烧饼,脸上露出期待的笑容。

    京城这边的烧饼,大多都是那种电炉烤的麻酱烧饼。

    有麻酱味儿,有椒盐味儿还有就是豆沙之类的。

    姜涛他们老家那边的缸炉烧饼,算是一个地方特色。

    2010年的时候还被评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缸炉烧饼兼具了香、酥、脆三种特点,百吃不腻。

    姜涛从小到大吃了几十年都没吃腻。

    再往里面塞点儿驴肉什么的,那味道比驴肉火烧都不遑多让。

    “哎,你们说巧不巧吧,卖烧饼的老板还是咱们平县的老乡呢!是王家庄的。”

    姜闻坐到餐桌旁后,打开了话匣子,聊着自己今天早上遇到的事情。

    “王家庄的?王志远他们村的。”

    姜涛一边说着,一边伸手从食品袋里拿出一个还有些烫手的缸炉烧饼,咔嚓一声就咬了一口。

    一口缸炉烧饼咬到嘴里,表皮的芝麻层又香又酥又脆,里面咸香味儿的饼坯也很有嚼劲。

    “这味道确实不错,没有十年八年的功夫做不出来这种味儿。”

    一口缸炉烧饼吃进嘴里,姜涛也竖起大拇指称赞一句。

    “我也尝尝。”

    徐莉一边说着,伸手拿起一个巴掌大的缸炉烧饼从中间掰开。

    她饭量小,一顿吃半个就足够了。

    “嗯,味道确实不错哎!”

    徐莉尝了一口后,也竖起大拇指称赞一句。

    “还是做小吃行业有前途,有这个手艺,即便赚不了大钱,一个月赚个万八千的应该也不难。”

    姜闻这会儿虽然赚的比做缸炉烧饼的老板更多。

    但他心里却是有点儿羡慕人家可以创业成功当老板。

    “对了爸妈,你们不是想开饭店吗?”

    “我和我朋友准备在咱们平昌区这边再开一家美味砂锅的分店。”

    “您二老要不要考虑一下做我们这边分店的大老板和二老板?”

    姜涛目光看向父母,脸上满是真诚的询问两人的意见。

    今天凌晨第二次刷新到父母想要开饭店的情报信息。

    姜涛准备给二老圆梦一波。

    “你们……你们这么快要开分店吗?”

    姜闻听到儿子的话后很是惊讶,看向他的目光也有些难以置信。

    第一家店才刚刚开始装修,还没正式营业呢,这就开第二家了?

    这是不是太快了点儿?

    姜闻虽然做梦都想开饭店,但也怕儿子步子太大扯到。

    “是啊,你们第一家店不是还在装修吗?”

    田小妹看向儿子的眼神也满是关怀和担忧。

    “我们对姜氏美味砂锅有信心,开业之后一定可以爆火。”

    姜涛一脸自信笑道:“一次开两家,在我看来都算是很保守了。”

    “要不是人手不足,我还想着一步到位把姜氏美味砂锅开遍整个京城,开他个二三十家呢。”

    “二三十家?”

    徐莉和姜爸姜妈听到姜涛的豪言壮语,脸上都露出惊讶的表情。

    当然,惊讶归惊讶,他们还是坚定的支持姜涛的任何决定。

    “对,未来我们姜氏美味砂锅会开遍整个京城,各个区域内都有我们的分店。”

    姜涛脸上带笑,语气轻松的就像在说今天去哪儿去哪儿吃饭一样。

    开饭店做生意对他来说仿佛是一件很微不足道的事情。

    今天的他有足够的抗风险能力,也有足够的本钱去犯错。

    不用担担心生意失败后一辈子都难以翻身。

    当然,有刚刚学到手的“系统级厨艺”和具有美味加成的“美味砂锅”。

    相当于手握两张王牌。

    这怎么输?

    这要是再创业失败,真就不如晓艳老师说的那样,赶紧回家养猪得了。

    “老公你真厉害,你一定会成功的!我们都相信你。”

    徐莉看着自家老公信心满满的样子,感觉他特有魅力,看向他眼神也变得更加眷恋。

    “妈也相信你。”

    田小妹看着越来越自信的儿子,也是老怀安慰。

    姜涛看向老妈问道:“妈,我小舅学的怎么样了?”

    前段时间姜涛把小舅田小光和田明荣一起接来京城,就是想着让他俩接老爸老妈的班呢。

    也算是他为老爸老妈从食品厂那边离职留的一个后手。

    小舅田小光也是姜涛身边一个值得完全信赖的人。

    把八宝酱菜的秘方教给他,姜涛也放心的很。

    “你小舅这次很上心,也很争气,没给你丢脸。”

    “他已经能独立完成酱汤的熬制了。”

    说起自己这个弟弟,田小妹看向儿子的眼神中带了几分感激。

    弟弟田小光今年已经52岁,是田家庄声名在外的老光棍了。

    原本,大家都以为他这辈子也就那样了,最后肯定是孤独终老的下场。

    村里所有人都是这么想的。

    就连田小光的亲朋好友们也都是这么想的。

    甚至包括田小妹这个亲姐姐也是这么想的,感觉弟弟这辈子算是毁了。

    任谁也没想到。

    今年已经五十多岁的田小光,突然破天荒的跟自己的初恋走到一起了。

    而且,田明荣虽然年纪大了点儿。

    但无论是长相还是身材,都不是村里那些四五十岁的妇女能比的。

    毕竟,田明荣年轻的时候,也是十里八村出了名的好看,是村花。

    田小光和田明荣走到一起,而且还光速怀孕,这两件事惊掉了所有人的下巴。

    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姜涛这个“月老”从中给两人撮合。

    田小光和田明荣也从不否认,一提到姜涛这个外甥,都是发自心底的感激!

    这次,姜涛邀请两人来京发展。

    又是给两人安排食宿,又是传授田小光自家的绝密配方技术,每月还给他开一万多的工资。

    食品厂那边,所有人谈论田小光的时候,都会忍不住羡慕,都夸他有个好外甥,跟着外甥沾了光。

    关于这一点,田小光同样是从来不否认。

    看着弟弟现在爱情事业双丰收,田小妹这个当姐姐的也欣慰的很。

    以前她总觉得弟弟打一辈子光棍,没能给老田家留后,她这个当姐姐的很是愧对父母。

    现在,她可以无比骄傲地告诉父母,弟弟有老婆了,也快有孩子了。

    当然,她同样知道,这一切都是自己小儿子的功劳。

    她疼了几十年的小儿子没白疼!

    “既然小舅已经能独立完成,那爸妈你们就逐步把工作交给他吧。”

    “你俩腾出功夫到处走走转转,在平昌区这边选一个合适开店的地方吧。”

    “面积最好是控制在200平到300平之间,别太小,也不用太大。”

    “有什么不懂,或者拿捏不准的地方,你们可以叫上姜佳琪。”

    “小琪那丫头懂得不少。”

    姜涛一边吃着缸炉烧饼,一边跟父母交代一下接下来要做的工作。

    “好!我们待会儿去厂里做完今天的酱汤,顺便跟你小舅说一声,上午就能去找地方了。”

    一直没说话的姜闻,此刻的心情也很是雀跃,很激动!

    几十年的夙愿即将达成,即将圆梦,人生也变得圆满了许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