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09章 全流通改革
    1. 北京,金融街,一场不寻常的饭局

    2004年3月,北京金融街的“兰亭会所”,一场私人晚宴正在进行。

    卓西度坐在主位,对面是证监会某司长、央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以及几位国有银行的高管。酒过三巡,话题终于转向了股权分置改革。

    证监会司长(放下酒杯):“卓总,你那篇《关于推动股权分置改革的建议》,上面很重视,但阻力也不小啊。”

    某国有银行副行长(冷笑):“说白了,就是你们这些民营资本想低价吃进国有股,等全流通了再高价抛售,赚国家的钱!”

    包厢里瞬间安静。

    卓西度慢条斯理地剥了一只虾,蘸了蘸醋,才开口:

    “张行长,贵行持有的中石油非流通股,按净资产算每股1.2元,如果按市价流通…您算过增值多少吗?”

    副行长脸色一变。

    央行副司长(打圆场):“好了好了,改革总要推进,关键是方案…”

    卓西度突然从公文包抽出一份文件:“这是卓信证券做的测算——如果对流通股股东按10:3送股补偿,市场承接力完全没问题。”

    文件在众人手中传递,上面盖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参考章。

    证监会司长(瞳孔微缩):“你们…已经递到上面了?”

    卓西度微笑不语。

    ---

    2. 上海,卓氏证券的“数据战争”

    2004年6月,上海陆家嘴,卓信证券总部。

    深夜的办公室里,三十多名分析师正在疯狂敲击键盘。墙上大屏幕显示着一组爆炸性数据:

    “a股非流通股总量4200亿股,若全流通,需至少2万亿资金承接!”

    研究总监(擦汗):“老板,这数据要是公布,市场肯定崩盘!”

    卓西度站在窗前,望着黄浦江的夜景:“不,我们要换个算法。”

    他抓起马克笔,在白板上写下:

    “方案一:直接全流通→崩盘”

    “方案二:分批解禁+送股补偿→慢牛”

    “明天召开全国机构电话会,重点讲方案二。”

    第二天,资本市场炸锅。

    某基金公司老总(电话咆哮):“你们卓信证券凭什么说市场接得住?我们测算明明…”

    卓西度(淡定截断):“李总,你们重仓的三一重工,大股东就是我刚谈妥送股补偿的试点企业。”

    电话那头瞬间安静。

    三小时后,该基金公司发布报告:《股权分置改革带来历史性机遇》。

    ---

    3. 深圳,一场“意外”的停电

    2004年8月,深圳证券交易所。

    股权分置改革首批试点投票日,卓氏控股的三一重工和清华同方正在表决。

    下午两点,计票关键时刻,深交所突然全楼停电!

    交易所副总(急得跳脚):“备用电源呢?!”

    技术主管(满头大汗):“被人…被人为破坏了!”

    监控录像显示,一小时前,一个穿电工制服的人溜进了配电室…

    与此同时,某私募基金办公室。

    基金经理(狂笑):“停电好啊!那些散户没法网络投票,我们就能操控表决结果!”

    他的笑容突然凝固——电视上,央视财经正在直播:

    “最新消息,卓信证券开通‘手机短信投票通道’,已有37万散户完成投票…”

    基金经理摔了杯子:“卓西度这王八蛋早有准备!”

    ---

    4. 北京,最后的博弈

    2004年9月,中南海某会议室。

    关于股权分置改革的最终方案正在激烈争论。某央企负责人拍桌子:

    “给流通股股东送股?这是国有资产流失!”

    卓西度突然站起来,播放了一段视频——

    画面里,美国华尔街分析师正嘲笑:“中国股市连基本制度都不健全,永远只能是赌场!”

    “各位领导,”卓西度关掉视频,“如果这次改革失败,国际资本永远不会真正尊重a股。”

    会议室鸦雀无声。

    三天后,国务院批准《股权分置改革试点通知》。

    2004年底:资本市场的重生

    12月31日,上证指数收盘于1266点,全年上涨15%。

    但真正的变化在水面之下——

    - 卓信证券成为股改指定保荐机构,承销费收入暴涨

    - 卓氏控股的试点企业股价平均上涨200%

    - 地下钱庄流出的三亿资金,正在澳门赌场监控里闪烁

    卓西度站在上海中心大厦顶层,对苏晚晴举杯:

    “现在,游戏才真正开始。”

    ---

    喜欢重生1983年请大家收藏:重生1983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喜欢重生1983年请大家收藏:重生1983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