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61章 这些不肖子孙怎能如此?
    看向韩成道:“我国火器局一直存在,不仅六部有,内廷兵杖局亦设有火器制造部门。

    接下来我会将你的构想告知兵杖局,让他们着手研究,尽快做出成果。”

    原本朱元璋打算让兵杖局与六部中负责火器的部门共同完成此事。

    但思虑一番后,决定交由兵杖局处理更为妥当。

    毕竟这是内廷机构,离他更近,便于掌控,保密性强。

    至于六部下属的火器局虽正规,长期供应军需火器,且他已废除丞相和中书省,将六部归于麾下。

    可经过李善长、汪广洋、胡惟庸等人的经办,面对如此重大之事,朱元璋仍略有疑虑。

    “圣上,仅现有人员恐不足,圣上不如招募更多合适人选来负责此事。

    火器一门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值得大力投入。

    必须高度重视。”

    朱元璋听罢韩成所言,郑重点头认可其见解,承诺会照此行事。

    然而转念一想,又有些忧心。

    若只是寻找造火器的工匠倒也容易。

    但韩成提到的能研发新型火器的人才,一时之间还真难以寻觅。

    得知朱元璋的困境后,韩成思索片刻,笑着说道:“陛下,我有一计。接下来,陛下可多多搜罗那些装神弄鬼、欺骗百姓、炼丹制药的不良方士。

    把这些人都抓捕起来,查明罪行后定罪。

    然后让这些人参与到火器的研究中。

    若他们表现良好,不仅可以免去罪责,甚至还能给予奖励,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研究火器,特别是研制,非常危险,稍有不慎便会。不过,用这样的人来做这种事,就算真的出了问题导致伤亡,也不可惜,毕竟这是他们咎由自取。

    而且,这些人原本就擅长炼丹,闲暇时总喜欢往炉子里加东西胡乱试验,最终搞出来的成果。这事儿对他们来说也算专业对口。”

    听完韩成的话,朱元璋展颜而笑。

    他指着韩成道:“你这小子,真有办法!这样的主意都能想出来!好,就按你说的办。

    也让这些人替咱们大明做出贡献,别让他们再招摇撞骗、坑害百姓了!”

    朱元璋登基后,曾特意召见龙虎山天师。

    在肯定正一道的同时,他也采取了一些手段限制道教势力的扩张,避免其过度发展与官府争夺资源。

    比如限制合法道士人数。

    此外,还推行了更为严厉的黄册制度。

    直接丈量土地,建立严格户籍体系,清理出大量隐匿的田产和人口。

    在江西一带,势力庞大的正一道同样未能幸免,许多隐匿田产被揭穿。

    在这种情况下,四处游走的方士数量也随之增加。

    人越多,麻烦也就越多。

    其中确实有好人,行善积德,为百姓治病。

    但任何行业都难免有败类,这类坑蒙拐骗之人也不少见。

    各地监狱里关押了不少。

    有的已被处决,有的仍在等待。

    这些人身份比较特殊,朱元璋对此有所顾虑,不知是否继续执行死刑。

    这时听闻韩成的建议,他顿时找到了合适的处理方法。

    这也是他此刻如此开心的原因所在。

    朱标随之笑了起来,“这便是物尽其用啊!韩成兄的安排真是绝妙,堪称一绝!这般高招,也只有你能够想得出来。”

    随后,韩成又同朱元璋、朱标谈及了些关于火器与火器局的想法。

    这些谋划,韩成早已成竹在胸。

    原打算明日朱标向自己请教八部金刚功时再提及此事。

    今日恰逢朱元璋与朱标同时来访,言辞之间便聊到了这里,韩成索性将心中所思全盘托出。

    有朱元璋在场,日后推行这些计划会更顺畅。

    朱标与朱元璋对韩成所言铭记于心。

    二人觉得今晚的造访实在值得。

    不仅享用了韩成精心准备的佳肴,还收获颇丰。

    其中不少见解,若非韩成这位来自未来之人道出,仅凭他们的认知与思路,是断然无法想出的。

    但这并非因为韩成比他们聪慧。

    老实说,就智慧而言,韩成与他们这类人物差距甚远。

    韩成的优势在于生于数百年后的信息爆炸时代,掌握了诸多现代知识及对明朝未来的深刻理解。

    许多后世司空见惯的事物,在这个时代却可能蕴含深远意义,甚至开创先河。

    一番畅谈后,朱元璋与朱标起身告辞,带着满满收获,满心欢喜地准备离开韩成家。

    正事已毕,韩成也希望他们尽快离去。

    此刻时间尚早,他们走后,他便能与未来的小娘子叙旧。

    因此,对他们离开的请求毫不推辞。

    然而就在此时,朱元璋突然止步。

    犹豫片刻,望着韩成问道:“韩成,能否详细说说四哥登基后对待藩王的具体情形?”

    提及此事时,朱元璋的表情略显复杂。

    韩成心知肚明,这定是洪武帝听了他的暗示后,对朱棣的行为有所察觉,对藩王制度产生了动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或许,他开始思考如何调整或改革这一制度了。

    一时之间,难以寻得更优解法,便想参考永乐大帝的应对之道,从中汲取经验。

    韩成原意是送客,但察觉朱元璋的语调与平日有异,虽细微,却能听出几分倦怠与疲惫。

    他对韩成也更为客气。

    韩成本就柔和,见状,话到嘴边的送客之言又咽了回去。

    “自然可以。”

    韩成招呼二人落座,自己亦归位。

    此事若细述,耗时不少。

    整理思绪后,重新讲述接下来的内容。

    韩成将朱棣继位后的举措——削减藩王护卫、提高宗室待遇、推行养猪政策等告知朱元璋。

    有些事韩成曾提过,不过不够详尽;有些则从未提及,例如宗室养猪一事。

    这次,韩成悉数详细道来。

    朱元璋听完,沉默良久。

    片刻后,轻叹一声,再点点头。

    他眼下最忧虑的便是宗室问题。

    得知自己引以为豪的宗室体系竟引发内乱,便决意不将此隐患留给后代。

    然则,始终未能觅得良策。

    “朕是否该效仿永乐帝的方法来处理藩王之事?”

    韩成发问时,朱元璋本能地想摇头,忽而意识到自己在韩成面前并无太多秘密可藏。

    此人来自未来,且对大明似乎颇为熟悉。

    在此情境下,他并无太多隐秘可保。

    遂点头应允。

    这也是朱元璋在韩成面前不刻意掩饰情绪的原因之一。

    他认为韩成已知晓真实的自己。

    在这种前提下继续伪装,不过是自欺欺人,既让自己不适,也会被韩成看穿。

    “陛下,这般方法还是莫要使用为妙,它同样是陷阱。”

    韩成苦笑而言。

    怎会如此?

    朱元璋闻言,不禁一怔。

    老四的应对之策,他虽觉略有瑕疵,整体尚可施行,此乃困境之下最优选。此法难道竟藏隐忧?

    朱元璋对此心存疑虑。

    但听韩成细述后,他迅速认同……

    (本章终)

    ------------

    "永乐帝所采之策,表面看来确有成效。

    放弃部分权益,改善宗室待遇,辅以强硬手段,迫使藩王勉强接受,从而收缴诸多藩王的军权。

    暂且平息了设立藩王制的弊端。

    然而,此法同样存在巨大隐患。

    此后虽未再出现藩王谋反之事。

    确保明朝不会发生内乱,后世皇帝皆出自永乐一系,皇位得以延续。

    可是,藩王制的负面效应并未根除。

    成为明朝的隐患,严重拖累国家。

    明朝衰亡,除了天灾人祸与先前告知陛下的太子二子之因外,藩王制亦是重要因素之一。

    若无藩王制,明朝或许还能延续数十年国运。"

    偏殿之内,韩成话语传来,朱元璋父子心中顿时掀起波澜。

    竟有这般后果?

    不仅是朱元璋认为朱棣所用之法可行,连朱标也持相同看法。

    看似仍有诸多问题,但从实际出发,尚属佳策。

    消除了藩王掌控军权带来的威胁,有助于国家安定。

    提供相应补偿,兼顾宗室情谊。

    怎料韩成口中,这些措施竟如此不堪?

    居然削减了国运?

    这般严重,如此夸张?

    并非不信韩成之言,而是其说辞与心中所想相去甚远。

    "那些藩王仗势欺人,祸害百姓,横行乡里?"

    朱元璋沉思片刻,目光凝重地望向韩成问道。

    尽管韩成尚未明确承认,但朱元璋已基本认定,实际情况与他的猜测相差无几。

    诸王虽受封于内,兵权尽失,失去兵权,他们便无法造反。

    据韩成所述,这些诸王确实未有异动。

    既然未曾有所行动,却仍造成如此大的影响,唯一的解释便是这些诸王依仗地位,在封地上胡作非为,欺压百姓。

    这种情况虽在意料之中,但也让人难以接受。

    自己尚在世时,第一代诸王就藩后,已有不少人行为失德。

    若放任长远发展,第二代、第三代……恐怕会更甚,做出更多不堪之事。

    “的确有不少人为非作歹,仗势欺人,侵占田产者亦不在少数……”

    听罢韩成之言,朱元璋怒火中烧,呼吸急促。

    尽管已有心理准备,但亲耳听到验证,朱元璋内心依然沉重。

    这些不肖子孙怎能如此?

    忘了朱家昔日的艰辛,忘了自己的祖训?

    “不过,这些事虽严重,却非最要命的。

    相较其他方面,这些仅是皮毛小患。

    虽然对大明有些许影响,却不足以动摇国运。”

    韩成此言一出,正怒不可遏的朱元璋顿时怔住。

    竟不是因为这个?

    不是因为这个,那还有什么?

    这些人造成的祸端竟能更甚?

    这些事已是小疾,究竟何事才能让大明的国运衰退几十年?

    旁边的朱标也是一脸疑惑,随后陷入深思。

    喜欢大明:洪武帝的崩溃瞬间请大家收藏:()大明:洪武帝的崩溃瞬间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