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气火炉”的成功运行,如同在兵械院沉闷的空气中投入了一块炽热的烙铁,瞬间点燃了所有人的希望。
那稳定呼啸的高温气焰,不仅熔化了铁料,更熔化了因工部封锁而弥漫的焦虑。
消息虽被严密封锁在院内,但变化是肉眼可见的。
金相坊那座改造后的冶炼炉几乎十二时辰不间断地喷吐着炽热的气焰,铁水的质量和产出效率甚至超过了使用西山优等焦炭之时。
匠人们看着那重新变得充盈的铁水包,腰杆都不自觉地挺直了几分。
叶明趁热打铁,立刻下令组建“气火炉建造团”,由宋应文总领,抽调参与过一号炉建设的骨干,开始全力复制、建造更多的气火炉。
目标是在最短时间内,让金相坊的主要冶炼炉全部用上这“石火”之气!
与此同时,叶明并未忘记另一项重要的制度革新——专利。
他亲自监督了那几位对脚踏纺车做出关键改进的匠师的专利授予仪式。
在兵械院众匠师的见证下,盖有兵械院大印和皇帝内务府特批印信的正式专利文书,被郑重地交到那几位激动得手足无措的匠师手中。
更让他们和所有围观者瞠目的是,叶明当场让“巧工木器行”的掌柜,抬上来一个沉甸甸的木箱,打开后里面是白花花的银元宝。
“此乃过去一月,售卖新式纺车所得之‘专利使用费’,按《专利条例》,扣除本院一成运转费用后,余者尽归诸位发明者所有!”叶明高声宣布。
工匠们一片哗然!看着那几位同伴颤抖着接过足以让他们全家数年衣食无忧的巨款,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羡慕和炽热!
原来,专利不是虚名,是真的能换来真金白银!原来,自己的奇思妙想,真的能得到如此厚重的回报!
“自今日起!”叶明的声音传遍全场,“凡我院匠师,无论军民籍,但有工艺创新、器物发明,经专利司核定有用者,皆可申请专利,享专属之利!本院必严格护卫诸位权益,任何人不得强取豪夺!”
“叶大人英明!” “万胜!” 台下爆发出海啸般的欢呼声,许多老匠人激动得老泪纵横。
他们从未想过,自己这操持贱业的手,竟也能创造出如此价值,得到如此尊重!
专利授勋与重赏的效果立竿见影。仅仅几天之内,专利司就收到了数十份专利申请和创意提交!虽然大多只是一些小工具、小方法的改进(如一种更省力的锉刀握把、一种快速校准角度的木工尺),但其中蕴含的创造热情却让叶明欣喜不已。
更让他惊喜的是,格物组的匠师受到启发,改进了杠杆比较仪上微型齿轮的加工方法,虽然只是提升了一点效率,也兴冲冲地跑来申请专利。
这种对精密和效率的极致追求,正是叶明最希望看到的。
利益的驱动,比任何空泛的说教都更有力量。一股蓬勃的创新活力,开始在兵械院内部涌动。
然而,就在院内形势一片大好之际,一缕不和谐的青烟,却从兵械院的西北角悄然升起。
那里是负责处理废料和垃圾的区域。以往,多是些碎木、废渣,焚烧起来并无异常。
但自从气火炉投入运行,以及大量使用替代燃料进行实验性生产后,产生的废料中开始混杂进一些燃烧不充分的煤渣、以及一些成分复杂的冶炼废渣。
负责焚烧的杂役并未在意,依旧如同往日一般将其点燃。
但这一次,燃烧产生的烟雾却带着一股奇怪的刺鼻气味,颜色也略显诡异的黄绿色,袅袅升起,虽然不高,却在晴朗的天空下显得有些扎眼。
这缕异常的青烟,并未引起院内大多数人的注意,却恰好被一个在兵械院外墙高处进行测绘的工部小吏,无意间看在了眼里。
这小吏素知上官对兵械院的“关注”,心下起疑,便悄悄记下了时辰和方位。
当日下午,一份关于兵械院“焚烧不明之物,产生异色毒烟,恐危害京畿”的密报,便被悄然送入了工部侍郎王焕的书房。
王焕看着密报,眼中闪过一丝阴冷的笑意。正愁找不到新的把柄,这真是瞌睡来了送枕头!
“异色毒烟?”他轻轻敲着桌面,“叶明啊叶明,你终究是年轻,得意便忘形。这僭越、扰民、乃至危害京畿的罪名,我看你如何担待!”
他立刻唤来心腹,低声吩咐:“去,让京兆府的人‘偶然’接到百姓投诉,就说兵械院方向常有恶臭异味,恐有邪祟或毒物。再让御史上个折子,语气要忧国忧民些…”
一张罗网,再次悄无声息地撒向兵械院。这一次,攻击的借口,恰恰来自于叶明引以为傲的技术突破本身所带来的、未被及时重视的副作用。
技术的进步往往伴随着新的问题,而政治的诡诈,最擅长利用这些不经意间的疏漏。那缕无意的青烟,或许即将在朝堂之上,掀起一场新的风波。
喜欢穿越之我在古代搞发明请大家收藏:()穿越之我在古代搞发明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