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54章 龙城岁月
    从秦朝以来,晋阳就是中原王朝边镇一座非常重要的城市。

    北宋初年的时候,晋阳是北汉的都城。

    宋太祖灭了北汉之后,为了防止军阀割据,一把火将晋阳烧了个干净。

    但是晋阳作为抵挡草原南蛮族下桥头堡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

    大宋只能在晋阳的西边又建了一座太原城,但是规模来说就远远比不上晋阳了。

    汾水在太原西岸,紧挨着太原城。

    如果沿着汾水河谷一路北上,穿过恒山山脉,那么终点就会到达朔州。

    反过来效果是一样的。

    金军要想从大同拿下,只有两条路最便捷。

    东路攻破雁门关,长驱直入太原。

    西路攻陷朔州,沿着汾水破了楼烦关,也能到达太原城下。

    要是能够攻破太原,西路南下过了黄河就是西安了。

    大唐当年就是按照这个路线,取了关中,成就霸业。

    历史轮回,可能天下形势会千变万化,但是路就在那里,山也在那里,几乎千年不变。

    杨元嗣就是要用朔州和应州将金人南下的两条路线都堵死。

    长孙家族四五年前已经在朔州布局,现在朔州城内的留守府已经颇具规模。

    长孙信虽然是家主,不过比他年龄大辈分高的还有几个老家伙。

    要想家族团结一心,还需要给他们吃一颗定心丸。

    杨元嗣就是这颗灵丹妙药。

    “王爷是说这朔州和应州事务全部都是我长孙家自主决定?”

    一个长孙家的老者颤颤巍巍的问道。

    杨元嗣笑道:“我就是这个意思,但是经过朔州和应州的商队,我要收两成的税。”

    那老者面有喜色,又问道:“北边蛮族横行,王爷还是派驻大军到朔州为宜。”

    他说完这话,眼睛不断朝元嗣看去,神情紧张。

    这老家伙的定力算是可以了,只是在如此巨大的情绪波动下,还是破了功。

    杨元嗣如何不知道他的意思?

    “这个你们尽管放心,长孙长虹勇猛无匹,是个带兵的。”

    “练兵收饷,你们自处,万一有变,我手里十万军队还是有的。”

    杨元嗣刚说完,堂上的老家伙们发出一阵惊呼。

    长孙信要投靠杨元嗣的时候,他们还是有意见的。

    这个杨无敌虽然名满天下,但是他具体的实力还是个谜。

    现在事实表明,有些事情没有他,

    办不成。

    虽然不知道他为什么能够对金国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但是现在事实就是,

    完颜宗望给了长孙家安全的保证。

    现在杨元嗣如此安排,长孙家简直可以说是朔州的皇帝了。

    除了没有一个真正的名分,长孙家在朔州从此以后可以说是一手遮天。

    这种结果比预想的要好的多,比投降金国和宋国都要有利。

    应付完了这些老家伙,杨元嗣还要赶着去蔚州。

    长孙信跟他彻夜长谈,主动提出将自己的嫡长子和族中子弟三十多人送到登州。

    虽然明面上没有说,但是大家心里清楚:

    这就是质子团。

    长孙信看杨元嗣说话做事都是云淡风轻,不过他的野心还是不经意间能够表露出来。

    蛮族南下要走朔州,如果我们直接从朔州南下呢……

    长孙信心里想着会有这么一天,长孙家族也不能永远躲在一隅做个土财主。

    他的偶像是诸葛丞相,会不会有一天,长孙信的名字也会名扬天下呢?

    杨元嗣没有他这么些心思,他现在的一切布局都是为了阻止金军南下。

    现在看来效果显着,事情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燕云虽然没有全部归宋,主要的燕京和涿州掌握在手里就能顶一阵了。

    现在杨元嗣下一个要面对的是耶律大石的辽国残部如何处置。

    耶律大石现在已经过了长城,马上就能脱离完颜宗望的追击范围。

    如果再往北穿过沙漠边缘就是乐敦城了。

    但是杨元嗣知道,可敦城也不是契丹人的久留之地。

    因为现在黑罕虽然只占据着丰州,但是以后他势力会逐渐扩张。

    早晚会和耶律大石有重合的地方,那么冲突就不可避免了。

    耶律大石如此聪明的人,不会看不出这一点。

    这一路上契丹人都是按照约定一路往西北而去,没有什么差池。

    但是也不敢保证他们会突然做出什么出格的举动。

    现在来说,黑罕的骑兵远远不是耶律大石的对手。

    杨元嗣派出花荣带着登州骑兵一路监视着契丹队人马,务必跟他们到乐敦城。

    契丹人有三万精兵,快二十万人口,还有牛羊。

    花荣肯定能追上他们。

    杨元嗣首先要去蔚州解决萧干的奚人集团。

    奚人从唐朝时候就定居在燕云,历经风雨沧桑而没有泯灭。

    他们从来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国家,每次都是依附强者而生存。

    辽国初建的时候,奚人投靠了契丹人,成为辽国镇压其他民族的一把利刃。

    萧干成为奚王的时候,正好赶上了辽国的衰弱。

    本来他们跟着耶律大石从世代生活的蓟州举族迁移到丰州,已经有很多族人提出了反对意见。

    等到了蔚州的时候,所有人都知道大局已定。

    萧干当机立断,进入了蔚州城就再也不走了。

    奚族有骑兵有十多万,还有三十多万人口在蓟州。

    耶律大石也顾不上萧干的奚族,只能随他去了。

    萧干在蔚州城内也不好过,他本来想着投降金人。

    族人却是反对的比较多,因为久在燕云,奚人汉话已久,心里想着大宋的占大多数。

    萧干也只能顺应民心,只是没有什么门路。

    所以当他听说杨元嗣来访的时候,简直是喜出望外。

    他在燕云跟宋军和杨元嗣都有过接触,深刻认识到杨元嗣的实力和在宋军中的地位。

    杨元嗣这个时候来访,显然也是有招降的意思。

    一拍即合。

    萧干在府中设宴热烈欢迎杨元嗣,奚族所有重要的长老全都出席。

    杨元嗣笑道:“萧都统如此款待,受之有愧。”

    萧干还没有说话,他旁边一个高大的青年站起身来问道:“在座都是爽快人,王爷不妨有话直说。”

    杨元嗣笑道:“无事不登三宝殿,我来正是给大家带来一套富贵!”

    喜欢穿越大宋:逆转靖康请大家收藏:()穿越大宋:逆转靖康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