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名确定大家都到齐了,宋大邦这才宣布社员大会正式开始。
高小毕业的宋大邦,肚子里面也没有多少墨水,只是上面要求要开一个有关养猪积肥的动员会,这才赶鸭子上了架。
听说要养猪,大家那叫一个激动。
可当听到要专设一名饲养员负责养猪积肥,并配置什么四级环扣的管理体系,大家的表情就没那么愉快了。
等到宋大邦宣布,生产队得建大猪圈,村子里家家都得有猪圈,每个圈都养着猪,并且还得努力向“一人一猪,一亩一猪“目标靠拢。
那表情,就像见了鬼一般!
上面一张嘴,他们可是要跑断腿。
首先,猪圈怎么建,建在哪儿?
其次,笼子猪儿(小猪仔)从哪儿来?
第三,拿什么来喂?
……
乡亲们炸了,宋大邦的脑子也炸了。
饭要一口口吃,事情要一件件解决。
宋大邦大手一挥,做下决定。
“笼子猪儿和猪食的事情先放一放,咱们先把猪圈给修了。
下放人员没有养猪的要求,那里位置也好,咱们队的大猪圈就修在一间半石头房旁边。
现在咱们也不知道猪是什么品种,烈不烈。
这猪圈就只能往高了修,越牢靠越好,就拿起房的标准干。
咱们宋家村什么都缺,就是不缺石头,咱们就起石头房吧!
整规矩了,咱们再请领导过来检查!”
顺便,诉诉苦,提提要求!
这话,宋大邦没有说出口,但村里的老少爷们却都心知肚明。
宋大邦一锤定音,本以为事情就这么了了,谁知道门外突然传来了宋李氏阴阳怪气的声音。
“真的是,说得轻巧,吃根灯草。
大峰山是不缺石头。
但那石头不要人打,就落下来了吗?
落下来的石头不要人挑,它就自己回村了迈?
没得石灰、水泥,那石头就生拢(合在一起)了迈?
饭都吃不饱,都喊人下力,不晓得的还以为是地主使唤长工呢!”
这话说的,可就有点过了。
别说宋大邦一个队长,只怕是张尚文这个大队长,高季宇这个社长也带不住这顶大帽子。
宋大邦狠狠地瞪了一眼宋李氏,那目光让宋李氏有一种被饿狼盯上的错觉。
宋李氏打了个寒颤,往更角落的地方缩了缩。
宋大邦用目光制住了这个刺头,这才安抚起了剩下的村民。
“虽然咱们宋家村天远地偏的,是穷了点,可咱们也得支援国家建设不是?
我也知道修猪圈是个累活,也不能让大家白干,咱们计工分,双倍!
等这活干完了,咱们正好分粮,让大家都能回家补补!
大家觉得咋样?”
虽然说着大家,但宋大邦的目光却死死的盯着宋李氏。
又是双倍工分,又是分粮的,大家哪有不答应的,就连刺头宋李氏也没敢跳出来蹦哒,这事就这么定下了。
见萝卜加大棒的法子凑了效,宋大邦又假惺惺的让“当家人们”回去和家里人商量猪圈位置和规模,上报给会计宋大和,这才大手一挥,宣布散会。
这社员大会可没有下放人员什么事儿。
江永华老爷子和曹勇死死的盯了半天祠堂,眼瞅着“当家人们”鱼贯而出,江永华老爷子也坐不住了,借口上厕所,捂着肚子就往宋向文家窜。
宋向文看在眼里,也朝着厕所方向走,默契的两人顺利在厕所的墙根处碰了头。
“咋了?”
“也没啥,就是打算在你们那一间半旁边修个大猪圈。”
江永华老爷子掏了掏耳朵,不敢相信自己听到了什么。
宋向文却一脸肯定的点了点头,道:“你没有听错,队里响应号召搞养猪运动,公家的大猪圈就打算修在一间半旁边。”
江永华老爷子脸上的血色满满的褪去,只剩下一脸仓惶。
宋向文安抚性的拍了拍江永华老爷子的肩膀,柔声说道:“队长当着这么多社员说出来的话,不可能收回去。
但大猪圈修在那边,靠寝室还是厨房,门朝那边开,粪池修在哪儿,不都还没有定么?
要是力墙靠厨房,说不得你们还能接个共墙遮风挡雨。
要是粪池挨着厨房,那糊黄泥的夹墙可隔不开粪臭味儿。”
宋向文的一番话,无形中提点了江永华老爷子,他轻声道了谢,忙不迭的跑回一间半,跟等了半晌的曹勇商量了起来。
不一会儿,两人就带着在箱子里面躺了许久的“黄果树”,找到了“隔壁”队长宋大邦家。
“黄果树”一入袋,宋大邦当即拍着胸脯表示:
大猪圈的位置早就选定了,放在一间半的厨房旁边。
为了群众的出行方便,粪池放在远离一间半的下风口,大门开在朝宋大邦家那头,方便监督工作。
由于下放人员暂住的房屋年久失修,经下放人员和生产队共同协商,最终达成共识,共同修整房屋。
江永华和曹勇出资人民币三元整,拥有下放期间的临时居住权,生产队出力修整,拥有房屋的所有权。
江永华和曹勇离开生产队后,房屋收归生产队所有,作为管委会办公室使用。
立下字据后,江永华和曹勇心里的大石头总算是落了下来。
虽然花了三块钱,但只要他们一天不离开宋家村,这一间半就是他们的。
三块钱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两个人几乎是捧着那一纸协议回的“家”,一到“家”就把那张纸给锁进了箱子里。
看着两人郑重其事那样,宋大邦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这年头,谁特么都不容易,这帮子下放人员也不是故意跟他抢房子,这事就这么算了吧!
一个院子里面住着的宋大和见势不对,立刻冲了出来,大喊了一声,“哥!”
虽然只出了一声,但声音里面的不满情绪,宋大邦怎么会听不出来。
宋大邦掏出兜里的“黄果树”,散了一支给自家兄弟,拍了拍他的肩膀,沉声道:“一把年纪了,怎么还这么沉不住气?
人家都乐意出钱了,你还死盯着那一间半石头房干嘛!”
宋大和接过那支“黄果树”,嘟囔道:“咱们家那么多人……”
看着愚钝的弟弟,宋大邦忍不住叹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