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332章 谋征长安
    一场酣畅淋漓的酒宴,宾主尽欢。

    一文一武两位俊杰收入麾下,王匡胸中块垒尽消,只觉意气风发。

    木炭烧制虽需时日,然军情如火,王匡片刻不愿耽搁。

    次日,便携新投的贾诩、张济、张绣三人,快马加鞭,直奔并州心脏,晋阳。

    两日跋涉,风尘仆仆,主臣几人于鞍马劳顿间谈古论今,关系愈发亲近。

    日暮时分,一行五人抵达晋阳城州牧府前。

    王匡雷厉风行,当即下令:“速召别驾,并张辽、吴利、高顺、张益、赵云四位将军至府议事!另请王彧、王肱二位族老,及从事胡母班前来。”

    府衙之内,灯火通明。

    程昱、张辽等重臣悍将肃立堂下,族臣王彧、王肱,以及王匡的妹夫、前执金吾胡母班亦已就位。

    自曹操占据了兖州,别驾王彧作为刘岱一脉颇受排挤,弃官来投王匡,正巧王匡手下缺人,将之拜为治中,一应事务到他手中井井有条。

    王肱也是如此,曹操领东郡太守之前,王肱不敌黄巾军,弃官来了太原。

    如今再次被启用,在州牧府中担任主簿。

    胡母班原为执金吾,身居高位,王匡不忍见他蒙尘,拜他为功曹从事,委以重任。

    王匡目光扫过众人,朗声道:“诸君辛苦。今日得蒙天眷,幸遇贤才。”

    他侧身示意,“此乃武威贾诩贾文和,智谋深远;此二位,乃北地豪杰张济、张绣叔侄,皆万人敌也。今投我麾下,共襄大业!”

    众人目光聚焦新来者,或好奇,或审视。

    王匡随即安排职司:

    “张济将军,统兵十余载,久历沙场,老成持重。先前为投效我军,毅然舍却三千部曲,只携二百亲信驻扎河内,此心可鉴。今并州新募四千劲卒,由高顺将军操练数月,已成雏形,然未经战阵,终非强兵。此军,便托付于张济将军,望将军善加统领,淬其锋芒!”

    张济闻言,眼中精光一闪,抱拳躬身,声如洪钟:“末将张济,谢主公信重!定不负所托,必使此军成明公手中利刃!”

    王匡颔首,看向英气勃勃的张绣:“张绣将军,骁勇异常,暂入亲卫营,任统领之职。此乃我军惯例,凡新得猛将,皆先随我左右,共历甘苦,方知彼此心意。”

    张绣昂然出列,单膝点地:“能随侍主公左右,护卫周全,张绣之幸也!敢不效死力!”

    堂下众将闻言,皆会心一笑。

    高顺、张辽、典韦、赵云等人皆由此途而来,深知此乃明公亲信倚重之始。

    最后,王匡看向始终低调立于一旁的贾诩:“文和先生,暂于将军府挂参军之职,参赞军机。”

    贾诩微微躬身,声音平稳无波:“诩才疏学浅,蒙主公不弃,敢不从命?愿竭驽钝,以供驱策。”

    众人纷纷向三位新同僚道贺,堂内气氛一时热烈。

    待贺声稍歇,王匡神色一肃,环视全场,沉声道:“寒暄已毕,当议正事。五日后,于河内怀县,聚将点兵,共商——伐长安、讨国贼李傕郭汜之大计!”

    “伐长安!讨国贼!”众将官热血沸腾,齐声应和,声震屋瓦。

    王匡轻咳一声,压下激昂之声,开始做出周密部署:

    “程昱听令!”

    “昱在!”程昱肃然出列。

    “汝以并州别驾、镇北将军府长史之职,总揽并州军政要务,统筹调度一切粮秣、辎重、民夫,确保大军无后顾之忧!”

    “昱领命!定保州境稳固,粮道畅通!”程昱声音铿锵。

    “吴利!”

    “末将在!”

    “汝率本部兵马,配合程别驾,务必确保晋阳城及周边郡县安定!若有宵小趁机作乱,立斩不赦!”

    “末将遵命!晋阳在,吴利在!”

    王匡目光转向两位年轻却已显大将之风的骁将:“文远、子龙!”

    张辽、赵云齐步上前:“末将在!”

    “文远,并州新定,七郡之内,明里暗里,心怀叵测者恐不在少数。黑甲军乃我并州柱石,坐镇中枢,震慑四方,保境安民之责,非你莫属!”

    张辽抱拳,目光坚毅:“主公放心!张辽在此,并州稳如磐石!定教内外之敌,不敢觊觎我并州疆土!”

    “子龙,杀胡口乃边塞咽喉,胡骑窥伺之所。银甲轻骑迅疾如风,游弋边关,扬我汉军之威,慑服诸胡,使其不敢妄动!”

    赵云银甲熠熠,朗声道:“赵云领命!必使胡马望我银甲旌旗而远遁!”

    王匡见两位爱将毫无被排除在伐长主力之外的失落,反而深感责任重大,欣然领命,心中大为宽慰,赞道:“好!真大将之风!胸有全局,目及长远!并州有汝二人,我无忧矣!”

    随即,他声音陡然拔高,带着金铁之音:“高顺!张益!”

    “末将在!”两位陷阵、玄甲的主将慨然应诺。

    “命你二人,即刻点齐本部精锐兵马,备齐军械粮秣,明日拂晓,随我拔营,兵发河内!”

    “末将遵命!陷阵营(玄甲骁骑)已整装待发!”两人声如雷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王彧、王肱、胡母班,三人随行!”

    是夜,更深露重之时,太原王氏家主王靖,手持拜帖,亲至州牧府求见。

    书房之内,烛火摇曳,两人密谈良久。王靖言辞恳切,表达宗族全力支持之意,王匡亦投桃报李,许诺王氏子弟建功立业之途。

    直至月上中天,万籁俱寂,王靖方带着满意的笑容离去。

    次日,太原王氏一族,慷慨解囊,捐出万石粮草,犒劳并州军,以“保境安民,共襄义举”之名。

    更有数十名王氏年轻子弟,精神抖擞,加入大军,博取功名。

    三日后,河内怀县。

    这座日益繁荣的城池,因即将到来的大战而更添几分肃杀与喧嚣。

    王盖、徐晃、宋宪、郝昭诸将早已在城外军营等候多时。

    旌旗猎猎,刀枪如林。

    王匡率张益、高顺、典韦、张济、张绣并贾诩、王彧、王肱、胡母班等抵达时,营门大开,鼓角齐鸣。

    玄甲骁骑与陷阵营的精锐之气,混合着张济叔侄带来的百战老兵特有的剽悍,令河内诸军精神为之一振。

    王匡特意从黑甲军中带出的骁将王凌,策马紧随其后,眼神锐利,已非昔日游侠模样。

    稍作安顿,镇北将军府中军大帐,灯火通明。

    伐长之战前,至关重要的参谋正式召开。

    巨大的舆图悬挂于帐中。

    王匡端坐主位,左右分列文武:左侧以陈宫为首,贾诩、王彧、王肱、胡母班等谋士文臣;右侧则以典韦、王盖为首,徐晃、张济、高顺、张益、张绣、宋宪、郝昭、黄英、廖化、王凌等战将列席,气氛凝重肃杀。

    王匡环视帐内济济一堂的英才猛将,沉声道:“诸君!李傕、郭汜二贼,劫持天子,祸乱朝纲,荼毒关中,人神共愤!我王匡世受汉恩,忝居州牧,镇北将军,讨贼勤王,责无旁贷!今聚我五万雄兵(含辅兵),誓要克复长安,迎还天子,廓清寰宇!”

    他示意程昱:“军师,先报我军兵力部署与粮草。”

    程昱起身,手持簿册,声音清晰洪亮:

    “禀主公,诸将!此役我军参战兵力如下:

    亲卫军:八百锐士,统领张绣将军。

    虎卫军:两千悍卒,统领典韦将军。

    玄甲骁骑:一千精骑,统领张益将军。

    陷阵营:两千重甲步卒,统领高顺将军。

    鹰扬军:一万步骑,统领王盖将军。

    烈武军:一万步骑,统领徐晃将军。

    并州军:八千二百新锐(包括张济亲卫两百),统领张济将军。

    粮草军:四千人,统领黄英、廖化二位校尉。

    合计战兵三万八千人。另征发河内、河东等地精壮民夫万余,负责转运粮秣辎重,总计五万之众。”

    “粮草方面,”陈宫继续道,“太原王氏义捐万石,加之河内、河东府库存粮及沿途征购,首批足支大军三月之用。后续粮道,已责成各郡守接力转运,务必畅通。”

    王匡点头,目光投向地图上的长安:“长安城高池深,李、郭二贼拥兵号称十万,虽多为裹挟之众,然久据关中,实力不容小觑。此战,非力敌可速下,当以智取为上。诸君有何良策,尽可畅言!”

    帐内一时沉默,众将都在凝神看图,思索破敌之策。

    片刻,熟知凉州的老将张济率先开口:“明公,诸位。李傕、郭汜,皆董卓旧部,凶悍有余而谋略不足。二人虽共据长安,然素来不和,争权夺利,互相猜忌。此乃其最大破绽!若能施以离间,使其内斗,我军趁隙而攻,必可事半功倍!”

    张济此言一出,帐中众人皆点头称是。贾诩眼帘微抬,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芒。

    徐晃接着道:“张将军所言极是。然离间需时,且需契机。我军大兵压境,二贼迫于外患,或能暂弃前嫌。末将以为,当先示敌以威,以雷霆之势,打通入关通道,兵临城下,使其惊惧,内部矛盾方易激化。”

    王盖补充道:“公明所言甚是。入关之路,首在弘农。弘农太守段煨,乃董卓旧将,然素与李傕、郭汜不睦,持兵自守,态度暧昧。我军若能先克陕县,或迫降段煨,则潼关以东,再无险阻,长安门户洞开!届时大军直逼城下,李郭二贼安能不慌?”

    高顺声音沉稳如铁:“陕县乃坚城。末将请为先锋,率陷阵营先登!必为大军砸开此门!”

    “末将愿与高将军同往!”张益、典韦几乎同时请战。

    王匡看向一旁的贾诩,见他沉默不言,又看向陈宫:“公台有何高见?”

    陈宫这才缓缓起身,对着王匡及众人微微一揖,声音依旧平稳,却带着洞察人心的力量:“主公,诸位将军。张济将军洞悉李郭不和之根本,徐晃、王盖将军所言战略,切中要害。段煨此人,守成有余,进取不足,且深知李郭不能容他。我军大举西进,其心必乱。”

    他走到地图前,指向弘农:“离间李郭,确为上策,然需内应外合,非一日之功。当务之急,乃以堂堂正正之师,速取陕县,打通进军之路,震慑关中!对段煨,可双管齐下:大军压境,示之以威;同时遣一能言善辩之士,携明公亲笔书信,陈说利害,许以高官厚禄、既往不咎。段煨为求自保,投降或中立,皆有可能。纵其不降,见我大军势不可挡,守城意志亦必动摇,利于攻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