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每天早上都是被巷口张婶家的公鸡叫醒的,不是那种城里超市卖的冷冻鸡,是张婶特意从乡下亲戚那抱来的小雏鸡养起来的,羽毛油亮,叫起来底气足,一声能穿三个巷子。老王揉着眼睛坐起来的时候,老婆已经在厨房忙活了,铁锅碰着瓷碗,哗啦一声,是在煮面条,还卧了个鸡蛋,老王知道,那是给儿子准备的,儿子今年高二,正是要补的时候。他趿拉着拖鞋走到门口,先把杂货店的卷闸门往上拉了半截,透透气,巷子里已经有了动静,卖豆腐脑的推着小推车过去了,铃铛叮铃响,还有早起的老人牵着狗,慢慢悠悠地走,狗尾巴在地上扫来扫去,扫起几片昨天落下的梧桐叶。
老王的杂货店开在巷口第二家,不大,也就十几平米,货架从门口一直堆到里面,左边是零食饮料,右边是油盐酱醋,最里面还摆了些日用百货,像肥皂、牙刷、电池之类的,都是街坊邻居日常用得上的。他开这店有十年了,从儿子刚上小学那会儿开始,之前他在工厂上班,后来工厂效益不好,他就辞了职,凑了点钱盘下了这个小门面,一开始生意不怎么样,后来街坊们熟了,都愿意来他这买,一是方便,二是老王实在,不缺斤短两,有时候人家忘带钱了,说下次给,他也笑着说没事。
今天拉门的时候,老王特意往对面看了一眼,对面是上个月刚开的一家连锁超市,红底白字的招牌,亮得晃眼,里面货架摆得整整齐齐,还有空调,夏天进去凉飕飕的。自从那家超市开了,老王的生意就不如以前了,以前早上一开门,张婶准来买酱油,李叔会来买包烟,现在张婶有时候会说“去对面超市顺便带一瓶”,李叔也偶尔会绕到超市那边,说“超市烟有时候搞活动”。老王心里就有点犯嘀咕,手指敲着柜台,柜台是实木的,用了十年,边缘都磨得发亮了,他敲着柜台,心里跟算算盘似的,昨天卖了两桶油、三瓶酱油,烟卖了五包,比上周少了两包,饮料也只卖了四瓶,以前夏天这个时候,饮料一天能卖个十几瓶。他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好像每一笔都比以前少,眉头就皱起来了,连老婆端着面条出来叫他,他都没听见。
“发什么呆呢?面条都要凉了。”老婆把碗放在门口的小桌子上,小桌子是折叠的,平时收在店里,早上吃饭的时候才拿出来。老王哦了一声,坐下来拿起筷子,扒拉了两口面条,没什么味道,平时觉得挺香的,今天不知道怎么了,嘴里发苦。老婆看他不对劲,就问:“又琢磨对面超市呢?我跟你说,别瞎想,咱这店开了十年,街坊们心里有数,真要想去超市的,拦也拦不住,不想去的,还来咱这。”老王没说话,又扒拉了两口,抬头看见儿子背着书包出来了,儿子叫王小宇,个子比老王还高一点,就是有点瘦,戴着眼镜,平时话不多,学习挺努力的。王小宇拿起桌上的鸡蛋,剥了壳,咬了一口,说:“爸,我今天模拟考,下午就出成绩。”老王心里咯噔一下,本来还在琢磨生意的事,这下又多了一桩心事,他赶紧说:“考试的时候别紧张,仔细点,不会的先放放,把会的都做对。”王小宇嗯了一声,背着书包就走了,脚步挺快,怕迟到。
儿子走了之后,老王更没心思吃饭了,碗里还剩小半碗面条,他推到一边,站起来整理货架,把昨天卖空的位置补上,酱油瓶摆得整整齐齐,零食袋也捋平了,其实这些活昨天关店的时候就整理过了,他就是找点事做,不然心里慌。正整理着,张婶来了,手里拿着个空酱油瓶,说:“老王,给我打瓶酱油,要生抽。”老王赶紧接过瓶子,从货架上拿了桶生抽,拧开盖子往瓶里倒,倒的时候眼睛还瞟着对面超市,张婶看出来了,就说:“老王,你是不是担心超市抢你生意啊?我跟你说,昨天我去超市买酱油,排队排了半天,结账的时候还得扫码,麻烦死了,还是你这儿方便,随来随买,还不用等。”老王听了这话,心里稍微舒服了点,笑着说:“可不是嘛,咱这就是图个方便。”张婶付了钱,拿着酱油走了,走的时候还说:“小宇今天考试吧?别给孩子太大压力,孩子挺懂事的。”老王点点头,看着张婶走远了,心里又想起儿子的成绩,儿子上的是县里的重点高中,平时成绩在班里中等偏上,要是能再提提,考个好大学应该没问题,可就怕关键时刻掉链子,上次期中考试就比平时少了二十分,老王当时急得一夜没睡,拉着儿子聊了半宿,问他是不是上课没认真听,是不是跟同学闹矛盾了,儿子说就是没发挥好,老王还是不放心,又去学校找了老师,老师说小宇基础不错,就是有点紧张,让家长别给太大压力。
中午的时候,太阳有点毒,巷子里没什么人,老王坐在柜台后面,扇着扇子,心里还是琢磨着两件事:生意和儿子的成绩。他拿出手机,翻了翻通讯录,想找以前工厂的老同事问问,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拉点生意,比如搞个促销什么的,可翻来翻去,也没找到合适的人,老同事有的去外地打工了,有的在家待业,也帮不上什么忙。正翻着,手机响了,是儿子班主任打来的,老王心里一紧,赶紧接了,手都有点抖,生怕听到不好的消息。班主任说:“王小宇爸爸,你好,这次模拟考王小宇成绩不太理想,比上次还少了十分,主要是数学和物理拉分了,你晚上能不能来学校一趟,咱们聊聊?”老王挂了电话,心里沉得像块石头,刚才张婶说的话带来的那点安慰,全没了,他坐在椅子上,扇子也不扇了,额头冒出汗来,明明风扇开着,可他觉得浑身发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下午生意还是不好,就来了两个人,一个买了包纸巾,一个买了瓶矿泉水,老王有气无力地找了钱,看着外面的太阳,觉得时间过得特别慢,盼着早点关店去学校,又怕去学校,怕老师说儿子的问题很严重。好不容易熬到五点,儿子放学了,背着书包走进来,头低着,不敢看老王,老王知道儿子肯定知道成绩了,就没问,只是说:“晚上我去学校找你老师,你先回家跟你妈吃饭。”儿子嗯了一声,放下书包就走了,脚步比早上慢了很多。
晚上去学校的路上,老王特意买了包烟,平时他不怎么抽烟,只有遇到烦心事的时候才抽两根。走到学校门口,看到很多家长也在往里走,都是被老师叫去的,老王心里稍微好受了点,不是只有自己家孩子成绩不好。跟班主任聊了半个多小时,班主任说的跟早上电话里差不多,就是说小宇最近有点浮躁,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压力太大了,让家长多跟孩子沟通,别一味地催成绩。老王点头答应着,心里却更急了,压力大?哪能没压力呢?现在考大学这么难,不抓紧怎么行?
从学校出来,老王没直接回家,绕到了菜市场旁边的一家补课机构,以前听别的家长说过这家机构,老师都是退休的老教师,补数学物理挺厉害的。他走进机构,里面挺小的,就两个房间,一个房间里有几个学生在做题,另一个房间里老师正在讲课。一个女老师过来问他是不是给孩子找补课的,老王说是,把儿子的情况说了说,女老师说:“我们这儿有周末班,也有晚班,你看你想报哪个?周末班是上午九点到十一点,晚班是周一三五晚上七点到九点,费用的话,一个月八百。”老王心里算了算,八百块钱,差不多是店里半个月的利润了,可一想到儿子的成绩,他还是咬牙说:“报周末班吧,这周六就开始。”女老师给了他一张报名表,老王填了儿子的信息,交了两百块定金,心里才算稍微踏实了点,觉得总算为儿子做了点什么。
回家的时候,老婆已经把饭做好了,炒了两个菜,一个西红柿炒鸡蛋,一个青椒土豆丝,都是儿子爱吃的。儿子坐在桌子旁边,没动筷子,等着老王回来。老王坐下,把去学校和补课机构的事跟老婆说了,老婆听了,皱着眉说:“八百块钱一个月?是不是有点贵了?再说小宇平时学习挺累的,周末还要补课,会不会吃不消啊?”老王说:“贵也得报,成绩上不去怎么办?累点怕什么,现在累点,以后就能轻松点。”儿子小声说:“爸,我不想补课,我觉得我能自己调整过来。”老王一听就火了,把筷子往桌上一拍,说:“你能调整过来?那这次怎么还考差了?我跟你妈辛辛苦苦的,不就是为了你能考个好大学吗?你倒好,还不想补课,你想干什么?”儿子被老王骂得眼圈红了,低下头,没说话,老婆赶紧劝:“你别跟孩子发火啊,有话好好说,小宇也不是故意考差的。”老王没理老婆,自顾自地吃饭,饭吃在嘴里,还是没味道,心里堵得慌。
接下来的几天,老王心里还是不踏实,一方面担心儿子不愿意去补课,另一方面还是担心生意。有天早上,他正在整理货架,楼下的李奶奶急急忙忙地跑进来,说:“老王,你看见我家的猫了吗?就是那个黄白相间的,昨天晚上没回来,我找了一早上了。”老王说:“没看见啊,是不是跑哪玩去了?”李奶奶说:“不可能啊,它平时晚上都回家的,会不会被人抱走了?”老王听了,也跟着着急起来,说:“您别着急,我帮您找找,巷子里我都问问。”于是老王关了店门,跟着李奶奶在巷子里找猫,问了好几家街坊,都说没看见,李奶奶一边找一边哭,说那猫跟了她三年了,跟亲孩子似的。老王心里也不好受,一边安慰李奶奶,一边帮着喊猫的名字,找了一上午,也没找到,李奶奶说:“算了,老王,不找了,可能真的找不回来了。”老王说:“您别灰心,说不定下午就回来了。”
下午的时候,老王正在店里算账,突然听见外面有猫叫,他赶紧出去看,只见李奶奶家的猫正蹲在店门口,尾巴翘得高高的,看见老王,还蹭了蹭他的裤腿。老王赶紧喊李奶奶,李奶奶跑出来,看见猫,一下子就哭了,抱着猫说:“你这小东西,跑哪去了?吓死我了。”后来才知道,那猫是跑到巷尾的老王家院子里,被院子里的桂花树吸引了,在树上待了一晚上,早上才下来,又在巷子里溜达了半天,才找到回家的路。李奶奶抱着猫,跟老王说:“真是谢谢你啊,老王,早上还让你跟着我瞎忙活,结果它就是出去溜达了一圈,你说我这心操的,白担心了一场。”老王笑着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您也别再着急了。”看着李奶奶抱着猫开心地走了,老王心里突然动了一下,觉得李奶奶这担心,不就跟自己一样吗?明明没什么大事,却瞎着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