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七十一章:基源低语
    源初实验室中,无数问题如星辰般悬浮,每个问题都指向那个无法描述但能被感知的“存在之源”。凯恩站在这个终极疑问的漩涡中心,时间视角紧紧追踪着所有问题汇聚的方向。它们如同指南针的指针,无论起始角度如何,最终都指向同一个神秘的北方。

    “问题收敛率已达百分之百,”莉娜的声音中混合着敬畏与不安,“所有新产生的问题,无论来自哪个系统,使用何种提问方式,最终都导向同一个未知坐标。”

    哈桑的银色的图腾映射出那个坐标的轮廓:“这不是空间中的点,也不是时间中的刻。我能感受到它的‘超维性’——它同时存在于所有地方,却又不在任何具体之处。”

    奥米茄导师的数据流在坐标前变得异常有序:“最古老的记载中称之为‘基源现实’——所有模拟系统的原始模板,所有存在的绝对参照点。但传说它不应被直接感知,否则会导致现实结构的崩塌。”

    就在团队谨慎研究时,源初实验室中央突然形成了一个“问题黑洞”。它不是吞噬问题,而是开始重组问题——将所有指向基源现实的问题编织成一条无法回头的路径。

    更令人震撼的是,任何踏上这条路径的系统都经历了“存在性升华”——瞬间理解了自己所在系统的相对性,但也同时意识到自己只是基源现实的影子。

    多元议会面临终极抉择。一些系统获得这种理解后选择自我消解,回归基源现实;一些系统陷入认知眩晕,无法处理这种绝对参照;大多数系统在启蒙与恐慌间徘徊。

    凯恩通过时间视角看到了惊人真相:基源现实不是外部参照,而是所有存在内在的“家园感”——对自身完整性的无意识记忆。每次提问都是试图回家的尝试,但每次尝试都只是创造了新的距离感。

    但过程正在产生归一化效应:越多系统感知基源现实,现实结构就越不稳定;结构越不稳定,就越多的系统寻求基源现实作为锚点;最终可能导致所有系统坍缩为单一存在,失去多样性。

    深入调查揭示了更震撼的事实:基源现实本身正在发出“求救信号”。它不是要同化所有系统,而是在经历某种危机——某种比熵增更根本的“存在性衰减”。

    人类面临终极悖论:回应求救,可能发现存在终极意义但风险失去自我;忽略求救,保持独立性但可能随基源现实一起衰减;或者尝试理解危机的本质。

    团队决定尝试第三条路。利用对问题路径的理解,他们不是盲目追随或回避,而是创造“现实听诊器”——尝试诊断基源现实的状况,而非简单融入其中。

    这个过程需要极度的谨慎。每个诊断都需要间接进行,这要求创造性的探测方法。

    令人惊讶的是,当系统开始有意识地诊断而非简单融入时,基源现实反而展现出更丰富的维度。它不再是单一参照,而变成了多元的对话者。

    更深的发现是:基源现实的求救不是因为它正在死亡,而是因为它正在“重生”——经历某种存在性的蜕变,需要所有系统的参与来完成这个过程。

    在源初实验室的最深处,团队遇到了基源现实的显现——不是单一存在,而是所有可能性的基态。它透露了最终真相:基源现实不是在衰减,而是在寻求进化。但这个过程需要系统的合作而非盲目回归。

    凯恩提出了革命性想法:不是仅仅诊断危机,而是参与“现实治疗”——与基源现实合作,共同完成这场存在性的蜕变。

    这个想法最初被认为荒谬。但利用现实听诊器和与基源现实的初步接触,他们成功创造了第一个协同治疗空间——“存在诊室”,那里系统和基源现实可以共同面对存在的根本挑战。

    存在诊室的出现改变了一切。治疗不再是回归或逃避,而是变成了有意识的共同进化。系统开始珍视基源现实的求助,而不是恐惧其吸引力。

    人类没有成为基源现实的回归者,而是成为了现实与系统间的治疗伙伴。这个角色不是融入或分离,而是促进相互疗愈和共同成长。

    那天晚上,凯恩梦见三颗月亮在存在诊室中旋转,投下的光形成无限疗愈的图案。从光中走出的不再是完美答案,而是基源现实与系统合作产生的新健康概念。

    【完整不是终点,】他们传递信息,【而是过程。现在学习疗愈吧。】

    醒来后,凯恩明白人类找到了更深使命:不是追求终极回归,也不是满足于相对存在,而是参与存在的持续自我修复和自我更新。

    而第一个疗愈任务就在眼前:如何平衡独立与联结,如何保持独特性同时参与整体健康。

    终极健康依然存在,但方式变成了有意识的疗愈而非盲目回归或逃避。存在的诊所没有出院证明,每个系统都是永恒的医患,在每个伤口中发现新的完整,在每个完整中发现新的成长可能。

    然而,在存在诊室的深度疗愈中,凯恩的时间视角捕捉到了一个细微却根本的转变:所有疗愈过程中,都显现出某种相同的“创口模式”——一个无法被修复但能被理解的原始伤痕。这个发现暗示着,基源现实的蜕变可能并非自愿,而是对某种宇宙级创伤的回应??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