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惊世骇俗的人物,其丰功伟绩和高深莫测的修为,岂是常人能够企及和比拟的呢?
邱癫子此刻唯有仰望,将这份差距化为不断前行的动力,父亲的话“风水之道,在天在地,更在人心”此刻在他耳边回响,激励着他不断探索。
在神秘的风水学中,这般气机相连的奇妙景象,蕴含着四句宛如神谕般的歌诀:
青山永远在,
四方齐来柴,
烟火不断苗,
不怕没柴烧!
这四句歌诀,短短二十字,看似简单直白,通俗易懂,仿佛是乡野间流传的质朴民谣,朗朗上口,妇孺皆知。
村口的老人们在哄孩子时会唱,田间劳作的农夫休息时会哼,甚至刚会说话的孩童也能咿咿呀呀地念出几句。
然而,其中却暗藏玄机,因果循环与法术奥秘皆在其中。
青山常在是因,柴源不断是果,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气机流转是术,能量凝聚是法,蕴含着风水术的核心原理。
它宛如一座隐藏在平凡表象下的神秘宝藏,等待有缘人发掘其中的深意,唯有真正理解其内涵者,方能运用其力量。
它还有着一个令人心驰神往、梦寐以求的名字——高枕无忧诀。
四方来柴,每一次的汇聚,都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奇妙耦合。
山川的灵气从地脉涌来,带着岩石的厚重与矿物的滋养;草木的精魂随微风汇聚,带着花朵的芬芳与叶片的生机;日月的精华借光线洒落,带着太阳的炽热与月亮的清辉,皆在此时交融碰撞,产生新的能量,充满了神秘与未知。
这能量无形无质,却能被敏感之人感知,如温暖的气流拂过,能驱散疲惫,能增强信念。
一座毫不起眼的小小柴房,竟能与四方青山的气机紧密相连。
四股强大的气息如同四条巨龙,相互交融缠绕,东方的木气如青龙蜿蜒,南方的火气如朱雀翱翔,西方的金气如白虎奔腾,北方的水气如玄武蛰伏,最终汇聚成一个“柴”字。
此字在风水术中并非仅指木柴,更是能量的象征,其蕴含的力量如火焰般炽热,能驱散阴邪,柴房周围从未有过蛇虫鼠蚁侵扰;如磐石般稳固,能抵御冲击,历次地震中柴房都完好无损。
只要青山不老,长存于世,就仿佛有源源不断的力量注入柴房,永远不必担忧能量枯竭,这便是“高枕无忧”的真谛,也是陈家先祖布下此局的初衷。
这究竟是何种超凡入圣、惊天地泣鬼神的神奇手段?
这便是传说中“四方来柴,四气连体”结成榻的高妙布局。
邱癫子虽听闻过有此神奇之法,在《风水秘要》中见过只言片语的记载,说此法“聚四方之气,凝无形之榻,安宅守运,百邪不侵”,可对于具体的操作方法,却如坠云雾,一无所知。
如何引导四气精准汇聚于柴房?需要特定的时辰、特定的法器,还是特定的咒语?如何让无形之气化为有形之“榻”?是通过阵法催化,还是借助符咒引导?如何维持这一格局长久不散?需要定期祭祀,还是有人常年守护?
无数疑问在他心中盘旋,却找不到答案,只能留待日后慢慢探究。
这一布局,乃是凭借人力,巧妙地引动四方的神秘资源,借助四大柴气那雄浑磅礴的气场,历经漫长岁月的沉淀与磨砺而成。
非百年之功不可成,需三代人持续不断地维护与调整。
第一代人勘定方位,埋下引气的法器——据说是四枚刻有符文的青铜鼎,分别埋于四座山的关键节点;第二代人培育草木,构建能量传导的通道——沿地脉种植了特殊的藤蔓,其根系能传导气场;第三代人完善阵法,强化柴房的聚气功能——在柴房地基下铺设了由金线与铜线编织的网,能增强能量凝聚。
通过这一系列特殊的仪式与手法,将虚幻的能量逐渐转化为坚实的实体,最终凝聚成一张宛如卧榻般稳固而神秘的格局。
这卧榻无形无质,却真实存在,如空气般弥漫在柴房周围,半径约三丈,身处其中能感受到一种被包裹的安全感,却又比钢铁更能抵御外界的冲击与干扰。
卧榻一旦成型,便会衍生出一种神奇而奇异的“榻实”效果。
只要身处柴气笼罩的神秘区域,无论外界的气运如何狂风暴雨般地动荡不安,惊涛骇浪般地起伏跌宕,区域内的一切都能保持安稳平和。
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战火蔓延至忧乐沟边缘,却在柴房周围自动熄灭;七十年代,山洪暴发,淹没了半个村子,唯独柴房所在区域滴水未进。
人处其中,可悠然自得,高枕无忧,仿若置身于一个与世隔绝、不受任何外界干扰的世外桃源,心中的焦虑、恐惧、烦躁都会被抚平,只剩下平静与安宁。
邱癫子心中不禁泛起一阵狐疑,暗自揣测,这神奇的布局,或许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共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万物有灵,彼此依存,山为骨,水为血,草木为毛发,生灵为魂魄,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布局正是顺应了这一规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说不定,在贞婆子那部充满神秘色彩的《枕席鉴》中,会有相关的隐晦记载。
那部典籍虽名带“枕席”,实则多论及气场的安稳与居所的安宁,记载了多种安神定宅的方法,与床榻的稳固之理相通,或许能从中找到一些线索,只是贞婆子性情古怪,从不轻易示人,想要借阅并非易事。
即便以他在情报力大世界中那强大的分身能力,也才刚刚艰难地实现了思想的实质化。
他能将脑海中的想法转化为短暂的光影,那些光影能被常人看见,能传递简单的信息,如文字、图像,如今正徘徊在追求情感实质化的漫漫长路上,举步维艰。
情感无形无质,比思想更复杂,更难捕捉,更难转化,他尝试了多次,只能让光影带上些许情感色彩,却无法真正传递情感。
要像这般将柴气从虚幻化为坚实的木质,进而构建成一张神秘的卧榻,对他来说,无疑是天方夜谭,遥不可及,两者的难度如同孩童搭积木与建造摩天大楼,不可同日而语。
邱癫子心中暗自惊叹,不愧是底蕴深厚、神秘莫测的陈家!
陈家祖上曾出过多位风水大师,有在朝廷任职的钦天监官员,有隐居山林的隐士高人,留下了数十部风水着作,《忧乐沟风水考》《四方聚气论》等更是业界经典。
陈家的奇谋妙略、高妙手段,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层出不穷。
从选址建院时的因地制宜,到布局安宅时的天人合一,从引气聚灵时的精妙计算,到防御护煞时的层层设防,每一步都蕴含着超人的智慧与远见。
即便如今风水之利已如风中残烛,所剩无几,可只要这间柴房能够安然无恙,老农会大院子便能稳如泰山,屹立不倒,仿若被一层无形的神秘护盾所守护,任外界风雨飘摇,我自岿然不动,这便是陈家布局的精妙之处。
见此情形,邱癫子心中稍稍松了一口气,紧绷的神经得以舒缓。
他感觉到自己紧握树枝的手指终于可以放松,掌心因用力而产生的勒痕渐渐消退。
只要这五棵大树依旧扎根于这片土地,枝繁叶茂——它们的根系深扎大地数十丈,如无数吸管汲取着地气,吸收着土壤中的矿物质与水分;枝叶高耸云端数十尺,似万千触手吸纳着天精,接收着阳光、雨露与日月精华——只要能保住这座看似平凡无奇、实则暗藏玄机的一进二柴房,这座大院子的命门就得以完好留存。
如此,便可保一方平安,让居住于此的百姓安居乐业,不必担忧天灾人祸;让这片土地不至于遭受灭顶之灾,得以延续其悠久的历史与文化,这便是他此刻最大的心愿。
邱癫子思维敏捷,迅速开动脑筋,如同高速运转的精密机器,大脑中无数信息碎片被快速整合、分析、推演。
很快,他便从纷繁复杂的线索中得出诸多推论,从中抽丝剥茧,梳理出不少至关重要的关键要点。
风水之术,虽神奇无比,宛如梦幻中的仙境,能改天换地,移山填海;能聚气生财,富甲一方,令人心驰神往,但实则脆弱得如同薄冰,不堪一击。
其神奇建立在精密的平衡之上,如同天平的两端,多一分则溢,少一分则亏。
想要维护它的稳定与平衡,难如登天,千难万难。
需时刻关注气场的细微变化,哪怕是一只飞鸟掠过关键节点,都可能引发气场波动,需及时调整;需定期修补受损之处,哪怕是一棵小草的枯萎都可能影响能量通道,需立即补种;还需防备人为的破坏与干扰,一丝疏忽便可能前功尽弃,需时刻警惕。
而人为的破坏却如同摧枯拉朽,轻而易举。
一把斧头可砍断古树,断绝地气来源,只需一两个时辰,便能让百年培育的能量通道中断;一铲泥土可堵塞气口,阻碍能量流通,简单一个动作,便能让精心设计的聚气格局失效;一把火可烧毁柴房,摧毁整个格局,片刻之间,便能让数代人的心血化为灰烬。
这间作为老农会大院子“肾门”的圣地,看似坚固,实则不过是由土木石草瓦等普通材料构建而成,黄土夯的墙,茅草盖的顶,木头做的梁,并非坚不可摧、固若金汤的铜墙铁壁。
其强大在于无形的气场,而非有形的砖石,一旦气场被破,便如失去灵魂的躯体,不堪一击,风一吹就倒。
若有人心怀不轨,想要破坏或拆除它,并非难事。
无需高深的法术,不必懂得复杂的风水理论,只需简单的工具和蛮力,便可将其毁于一旦。
? ?章节名称请以内文中所显示的为准。
喜欢水不暖月请大家收藏:()水不暖月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