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252章 :央视发布!震撼全网的“兵王是怎样炼成的”
    视频接着以情景重现的方式,展现了苏寒在新兵连的“糗事”:

    走队列同手同脚、实弹射击把子弹打到别人靶上、五公里越野需要战友用绳子拉着跑……

    扮演苏寒的演员将那种笨拙和挣扎演绎得淋漓尽致,而穿插其中的真实训练镜头和战友采访,更是增加了无比的真实感。

    “我的天……苏教官以前真的这么……菜吗?”

    张萌捂着嘴,眼睛瞪得溜圆,难以置信地看看手机,又偷偷瞄了一眼远处的苏寒。

    画面继续,重点落在了那位面容严肃、恨铁不成钢的班长(刘勇)和那位嘴上骂得最凶、罚得最狠,却会在背后默默关注的上尉连长(周海涛)身上。

    当看到班长因为苏寒的错误而被“连坐”罚跑,累到几乎虚脱,却依旧对苏寒说“进了三班的门,就是三班的人”时;

    当看到连长周海涛夜里查铺,悄悄给苏寒掖好踢开的被子时;

    食堂里安静了下来,许多学生的眼眶开始湿润。

    林浩宇死死盯着屏幕,他终于明白了下午苏寒那番话的重量,也明白了那六十四圈自我惩罚的源头。

    那不是一时兴起的作秀,那是刻在骨子里的军人作风——上级负责制,以及“集体荣誉高于一切”的信念传承。

    班长为兵的过错负责,连长为整个连队负责,而苏寒,作为教官,自然为他所带领的每一个“兵”负责。

    “原来……是这样……”林浩宇喃喃自语,心中的那点委屈和抱怨彻底烟消云散,只剩下沉甸甸的感悟。

    画面一转,旁白声音凝重起来:【没有人天生强大。挫折与落后没有让他沉沦,反而激起了他骨子里不服输的狠劲。从那一刻起,苏寒开始了他的“自残式”训练。】

    接下来的画面,让所有观看的学生倒吸一口凉气!

    深夜的器械室,苏寒一遍遍拆卸组装枪支,手指被金属部件划破,鲜血淋漓却浑然不觉;

    寂静的跑道,他背着远超标准负重的背囊,独自一人奔跑至深夜,跑到呕吐,跑到瘫倒在地,又挣扎着爬起;

    单杠上,他手上的老茧被磨破,血水混着汗水浸湿了杠身,他却仿佛感觉不到疼痛,只是咬着牙,一次又一次地将自己拉上去;

    沙袋前,他的拳头早已皮开肉绽,每一次撞击都留下清晰的血印,他却像疯了一样不知疲倦地击打,直到精疲力尽……

    镜头特意给到了他疲惫到极致却锐利如鹰的眼神,给到了他伤痕累累的双手和肩膀,给到了那被汗水反复浸透、结出白色盐渍的作训服。

    【别人休息,他在加练;别人合格,他追求优秀;别人优秀,他挑战极限。他的训练量,往往是别人的数倍。】

    【他用一种近乎残酷的方式,逼迫自己的身体突破一道道关卡。支撑他的,不是天赋,而是那股“只要练不死,就往死里练”的惊人意志力。】

    食堂里寂静无声,只能听到纪录片里沉重的呼吸声和训练时的撞击声。

    许多女生看着画面中苏寒血肉模糊的拳头,忍不住红了眼眶,悄悄擦拭眼角。

    男生们则感到一股热血直冲头顶,拳头不自觉地握紧。

    302班的学生们终于明白,白天苏寒那恐怖的体能和意志力是从何而来。

    那不是天生的,那是一拳一脚、一步一血印拼出来的!

    尤其是林浩宇,自己那点训练量,连苏教官当年的万分之一都不及,自己居然还有脸装晕逃避?羞愧和敬佩如同海啸般冲击着他的内心。

    纪录片的高潮,是周海涛连长和刘勇班长的访谈。

    周海涛(时任新兵连长,现七连连长)面对镜头的近期采访,语气带着心疼和无奈:“说实话,我带过这么多兵,没见过这么拼的。好几次夜里查岗,看见他还在加练,我都怕他把身体练垮了。拦过,骂过,但他认准的事,十头牛都拉不回。他那不是训练,是拼命!”

    刘勇(时任新兵三班班长)的采访:“我是他的班长,他犯错,我受罚,天经地义。但我宁愿多跑十圈,也不愿看他那样折磨自己。看着他手上的伤,心里的伤……我这当班长的,难受!但我更佩服他,是真的佩服!从吊车尾到兵王,他吃的苦,只有他自己知道。”

    旁白深情总结:【从青涩到成熟,从落后到领先,从平凡到卓越。苏寒用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千锤百炼始成钢,百折不挠终成才”。他的成长之路,是一部用汗水、血泪和坚韧写就的励志史诗。他不是天生的英雄,他是努力出来的榜样!】

    画外音道:“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兵王的勋章,是用汗水、鲜血和远超常人的毅力铸就的。”

    (第一集结束)

    后面是预告,两天后,将发布第二集,主要围绕苏寒的后期的实战能力。

    纪录片第一集结束,食堂里却久久无人说话。

    所有人都被这巨大的反差和其中蕴含的艰辛深深震撼了。

    良久,食堂里才爆发出巨大的议论声。

    “我哭了……原来苏教官这么不容易!”

    “这才是真正的逆袭!太励志了!”

    “想想我们白天还抱怨军训累,跟苏教官比,我们简直是在度假!”

    “我终于明白他为什么对我们要求那么严格了,因为他自己就是这样过来的!”

    “他不是在为难我们,他是想把他从部队里学到的最宝贵的东西——责任、担当、永不放弃,教给我们。”

    “哪怕只有短短一个月。”

    “还有他的班长和连长……”

    “那种带兵方式,看起来狠,其实是真在乎。苏教官现在对我们,不就是有点像周连长和他班长对他那样吗?”

    “对!嘴硬心软,罚得狠,但担得也更狠!”

    学生们纷纷点头,再看向苏寒时,目光里的敬畏之外,更多了一层深刻的理解和认同。

    不远处的教官就餐区,王磊看着手机,长长呼出一口气,对陈思远苦笑道:“我现在终于知道,我跟苏寒的差距不仅仅在体能上了。

    他是在用他班长和连长带他的魂,在带这群学生啊。这境界,比不了。”

    陈思远深以为然地点点头:“是啊,我们想的是怎么顺利完成军训任务,他想的是怎么在这一个月里,给这些孩子心里种下一颗叫‘军人精神’的种子。”

    就连校长张启明,在办公室看完纪录片后,也沉思了许久,对身边的李梅主任感叹道:

    “李主任,我们请来的不只是一名优秀的教官,更是一位真正的‘师者’。他教的不是队列动作,是立身之本啊。”

    “通知下去,各院系要配合好教官工作,尤其是302班,要作为重点观察对象,看看这场军训,最终能带来怎样的改变。”

    网络上的风暴则更加猛烈。

    #苏寒新兵连吊车尾#和#兵王是怎样炼成的#等话题瞬间席卷热搜。

    纪录片视频播放量呈几何级数增长,评论区和弹幕彻底爆炸。

    “哭着看完!从吊车尾到九连冠,这逆袭太热血的!”

    “原来每一个兵王背后,都有一个替他扛事的班长和一个嘴硬心软的连长!”

    “我终于明白他为什么替学生跑完26圈还要罚自己64圈了!这是刻在骨子里的带兵之道!”

    “这样的教官,活该他成为‘感动华夏’候选人!他不当选天理难容!”

    “致敬每一位严格要求却又默默付出的班长和连长!致敬人民军队的传承!”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