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昨日饮酒,第二天王明远睡醒的时间还是比往日晚了点,而且还有点隐隐的头疼。
家里就只剩了他和狗娃两人,其他人都已经早早出门了。
狗娃正拿着块抹布,有一下没一下地擦着桌子,眼睛却不时瞟向门外,心里想着为啥出去都不带他。
王明远看着狗娃,想起昨日师父的安排和拜师宴,也联想到之前想和张伯父一起合作的事情。
便对着盯着门外魂不守舍的狗娃出声说道:“狗娃,麻烦你去一趟张家,找下张文涛和张伯父,告知他们我拜师的事情,就说我有事相商,请他们来家里一趟。”
说完后,王明远又给狗娃详细讲了遍张府的地址,让他莫要乱跑,不懂就问路。
说完后,他看着狗娃眼巴巴的眼神,内心有点不忍,又从屋里拿出了一把铜钱塞给他,“路上给自己买点东西吃”。
狗娃顿时喜上眉梢,欢快的应了一声,便欢天喜地的跑出门了。
约莫一个时辰后,院门外就传来了张文涛那标志性的大嗓门,隔着老远就嚷嚷开了:
“明远兄!明远兄!开门呐!天大的喜事啊!
知府大人收你当徒弟啦?我的老天爷!快开门快开门!”
很快,张文涛圆滚滚的身子就挤了进来,胖脸红扑扑的,额头上全是汗,眼睛瞪得溜圆,闪着兴奋的光。
他身后跟着一脸笑意的张伯父,手里还提着一个油纸包,老远就飘来一股浓郁的肉香。
“明远兄!恭喜恭喜!知府大人的高徒啊!
我就知道!我就知道你是文曲星下凡!哈哈哈!”
张文涛一进门就扑过来,蒲扇似的胖手激动的拍着王明远的肩膀,拍得他一个趔趄,差点撞门框上。
“文涛兄,轻点轻点!”王明远哭笑不得地稳住身形,揉了揉被拍麻的肩膀,对着随后进来的张伯父恭敬地行了一礼,“张伯父,您来了。快请屋里坐。”
“哎,好,好!”张伯父笑呵呵地应着,把手里的油纸包递过来,
“路过福星楼,顺手买了只他们家的招牌烧鸡,听文涛说你喜欢这口。
明远贤侄,恭喜啊!
知府大人的入室弟子,这可是天大的荣耀!前途无量啊!”
他脸上满是真诚和喜悦,眼神里除了恭喜,还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慨和欣慰。
这孩子,真出息了!
“多谢伯父。”王明远接过还温热的油纸包,那股熟悉的酱香直往鼻子里钻,心里也暖暖的。
这时,狗娃也像条小尾巴似的从张伯父身后钻了出来,肚子鼓鼓囊囊的,嘴角还沾着油渍和点心渣子,手里还紧紧攥着半块没吃完的芝麻糖饼。
他看见王明远,咧着嘴嘿嘿直笑,含糊不清地喊:
“三叔!张爷爷和文涛叔给我买了好多好吃的,可不是我主动要的!
有福星楼的烧鸡!还有芝麻糖!可香了!
下次再有这种带话的活,还记得安排我去!”
显然,狗娃这一路没少被投喂。
王明远看着这比他还高一个头的侄子,再瞧他那副满足的馋熊样,无奈地笑了笑:“行了,知道了。去,把东西放灶房去。”
“诶!”狗娃响亮地应了一声,拿上油纸包,抱着怀里的吃的,像只偷到油的巨型老鼠,一溜烟钻进了灶房。
三人进了堂屋坐下。
张文涛屁-股刚挨着凳子,就迫不及待地凑到王明远跟前,小胖脸上满是好奇和兴奋:
“明远兄,快说说!知府大人长啥样?是不是特别威严?和唱戏里演的一样,胡子老长了?
收徒的时候啥场面?是不是特别威风?
对了对了,拜师礼你准备送啥?要不要我帮你参谋参谋?
我家商队里新到了几块上好的徽墨……”
他连珠炮似的问个不停,唾沫星子都快喷到王明远脸上了。
王明远被他这热情劲儿弄得有点招架不住,连忙摆手:
“文涛兄,慢点慢点。
知府大人……嗯,看着挺和气的,说话也温和,没想象中那么吓人。
拜师礼的事,我爹娘他们正张罗着呢。”
张伯父在一旁笑着瞪了儿子一眼:
“行了小兔崽子,瞧你那猴急样!让明远喘口气。”
他目光温和地看着王明远,
“明远,你这次可真是鲤鱼跃龙门了。
知府大人的门生,这身份可不一般。
往后在长安府,乃至整个西北道,都算是有根脚的人了。
听狗娃说,这次拜师,主要都是柳教谕所托,那柳教谕那边,你可得好好谢谢他老人家。
这份恩情,重啊!”
王明远神色一正,认真点头:“伯父说的是。柳教谕的再造之恩,没齿难忘。等拜师宴过后,我定当亲自登门叩谢。”
“嗯,应该的。”张伯父满意地点点头,放下茶杯,话锋一转,
“对了,明远,你让狗娃急匆匆把我们叫来,说是有事相商?
可是遇到什么难处了?
尽管开口!只要伯父能帮上忙的,绝无二话!”
他拍着胸脯,语气豪爽。
如今王明远身份不同了,能帮上他的忙,更是对张家只有好处。
王明远看着张伯父真诚的眼神,心里踏实了不少。
他组织了下语言,开口道:“伯父,文涛兄,今日请你们来,确实有一事相商。”
“哦?贤侄但说无妨。”张伯父坐直了身体,眼神里多了几分认真。
他知道王明远不是无的放矢的人。
张文涛也安静下来,眨巴着小眼睛,好奇地看着他。
王明远没有立刻说事,而是起身走到旁边的小柜子前,打开柜门,从里面拿出一个用油纸仔细包好的小包。
他月余前和张文涛吃饭后,就每天闲暇之余思索了现阶段可以做的生意,既要不招人眼红,又能守得住。
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做茶叶生意。
前世他身处西北,这每日饮茶的习惯一直都有。
虽说也不是什么好茶,但是对茶叶也是略懂一二。
他就想到他前世喝的最多的泾阳茯茶,泾阳茯茶的核心特征是“发花”(即茶叶中滋生的冠突散囊菌,俗称“金花”,能改善口感、促进消化),且在古代属于“边销茶”(主要销往西北游牧民族,需耐存储、压制成砖)。
这样也方便张伯父的商队售卖,而且可以压成茶饼耐储存。
他就买了些茯茶,每日闲来无事后便按照前世看到的相关信息开始尝试,左右也耗费不了多少时间。
直至院试前,才实验出来一些“成品”,这成品相较于前世那些完全严格按照工业流程制作的还是相差较远。
他走回桌边,小心地解开油纸,露出里面一些深褐色、压得紧实的茶块。
茶块表面布满了星星点点、金灿灿的颗粒,看着有些奇特。
“伯父,文涛兄,你们先尝尝这个。”
王明远拿起两块茶,将两块茶分别放入两个干净的粗陶碗里,冲入滚水。
热水一激,茶块迅速舒展开来,一股醇厚、带着独特香气的茶味弥漫开来,不同于寻常绿茶的清香,也不同于红茶的甜润,是一种更深沉、更厚重的气息。
“这是……”张伯父是懂茶的人,一闻这味,眉头就挑了起来。
他端起碗,凑近闻了闻,又仔细看了看碗中舒展的茶叶和金灿灿的颗粒,眼中闪过一丝惊讶,“茯茶?这是……精制的茯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