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382章 研究所
    易中海从轧钢厂回来,在大院里吆喝了一嗓子,何雨柱和许大茂要结婚的事,眨眼就传遍了每个角落。傍晚时分,街坊邻里聚在院子里纳凉,话题没绕开这两件事——这俩年轻小子,在院里算是混得拔尖的,自然成了众人议论的焦点。

    许大茂在轧钢厂当放映员,这工作在当时算得上“香饽饽”,早前不知有多少人想给他介绍对象。后来他和娄厂长的闺女娄晓娥处对象,大伙才歇了心思,但心里对老许家的羡慕没断过:家里条件本就不差,如今又攀上厂长家,往后日子指定不愁吃穿。那时候还没到特殊年代,资本家虽不如工人阶级体面,可手里有钱,日子过得滋润是实打实的。

    至于何雨柱,前几年听说去鸿宾楼学厨子,之后没什么动静,没想到突然要结婚了。不过老何家的实力摆在那——一家两辆自行车,在附近几条街都是独一份,何大清和陈娟又都是正经正式工,这家底,也足够让人眼红。

    “你们听说没?柱子要娶卫生所的小谢护士呢!”

    “一大爷傍晚刚说的,你说这日子过得多快,我印象里柱子还是个十多岁、跑去饭店学徒的半大孩子呢!”

    大院的槐树下,几个大妈凑在一起闲聊,一大妈、二大妈、三大妈都在其中。正说着,中院的贾张氏端着个空碗走过来,插了句嘴:“哎,三大妈,柱子不是常跟你们家走动吗?这小子怎么闷不吭声就要结婚了?人家小谢护士条件那么好,能看上他?”

    当初谢颖琪来给贾东旭送中药,贾张氏就瞧上这姑娘了——家境好、人漂亮、工作又体面,那会儿还琢磨着给贾东旭撮合,后来贾东旭娶了秦淮茹,这念头才歇了。如今听说傻柱都能娶谢颖琪,她心里别提多不是滋味,话里话外都带着酸气。

    三大妈听了,笑着反驳:“贾嫂子,你这话就不对了。柱子这孩子懂事着呢,偶尔回大院,总给我们家带米面水果,人情世故做得周到。再说他手艺好,又是个厨子,跟小谢姑娘配,正合适。”

    “不就是点吃的吗?指不定是打肿脸充胖子!”贾张氏嗤笑一声,声音拔高了些,“这几年也没听说他在饭店混出什么名堂,我看呐,八成还在打杂当小厨呢!”她始终瞧不上何雨柱,毕竟贾东旭现在是轧钢厂的二级工,论体面,比炊事员强多了。

    一旁的一大妈和二大妈没接话,眼神却有些闪烁。一大妈是因为易中海早把贾东旭当成养老的徒弟,自然偏向贾家;二大妈则是记着旧怨——前些年她家老大被何雨柱揍过,至今说话还有点不利索,哪愿意见何雨柱过得好?

    贾张氏见没人反驳,说得更起劲了:“要我说,还是后院许大茂顺眼。人家是正经放映员,娶的又是娄厂长闺女,这眼光、这本事,比柱子强多了!”她这话也藏着私心:娄家虽落魄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许大茂能进轧钢厂当放映员,娄厂长当初帮了不少忙。如今说几句好话,日后说不定能借着许大茂,帮贾东旭把三级工的事落实了。

    正聊着,后院传来自行车的铃铛声。许大茂推着车走出来,穿了件新外套,头发梳得油亮,连脸上都抹了雪膏,一看就是要出门约会。

    “哟,大茂,这是要去哪啊?瞧你这打扮,比新女婿还精神!”中院的贾东旭和秦淮茹正坐在门口歇着,见了他忍不住调侃。

    “东旭哥、嫂子,跟蛾子约好去看电影!”许大茂笑得得意,推着车哼着小曲就出了大院。

    贾张氏看着他的背影,眼睛都亮了——有个当放映员的邻居就是好,等许大茂结了婚,可得好好拉拉关系!

    秦淮茹望着许大茂的背影,又不自觉地看向何家的大门。她嫁到大院时,何雨柱才十五六岁,如今她都成了两个孩子的妈,时间过得真快。正愣神,屋里传来棒梗和小当的哭闹声,她赶紧起身进屋哄孩子。

    “东旭,我给你煮的鸡蛋你都吃了吧?怎么秦淮茹肚子还没动静?”贾张氏凑到贾东旭身边,压低声音问,“别是就生了小当那个赔钱货,就没下文了吧?”

    贾东旭听了,眼皮子直跳,语气烦躁:“妈,这事儿急不来!咱家就这么点地方,再生一个,连住的地儿都没有!”他心里也苦——当年落水落下的病根,让他身子一天不如一天,面对秦淮茹,他总觉得抬不起头,哪敢提生孩子的事?被贾张氏这么一催,更是心烦,干脆起身去了易中海家,说是请教钳工技术,实则是想躲个清净。

    时间一晃到了五月中旬,离毕业只剩两个月。何雨柱在清华大学忙得脚不沾地,专业课学习没落下,实验室的实践却和别人不一样——别人还在做常规实操练习,他已经开始独立设计图纸、加工零件了。

    毕竟他已是六级工程师,按常理,这个级别的工程师早该在研究所主导项目,只是他还没毕业,学校才让他提前适应工作节奏。对何雨柱来说,这比重复练习有用多了——之前六级考核时设计的机械手表图纸,经过这段时间的改良,已经相当成熟,零件结构和加工工艺都能由国内自主完成,质量和颜值也远超同期产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清华大学机械系专门为这个项目成立了小组,何雨柱是负责人。如今实验室已经造出一百块样品,按规定要上交学校,由学校统一调配,要么通过工业部流入市场,要么用作其他用途。作为主导者,何雨柱也得了不少荣誉,可他没满足——比起日常工业品,他更想在工业机械制造上发力。

    上回去轧钢厂,他亲眼看到国内工业的短板:生产能力、设计水平,软硬件都和国外差着一大截。要知道,咱们国家是从农业基础直接迈向工业时代的,别人走了上百年的路,咱们才刚起步不到十年,要追赶的差距实在太大。就算有系统帮忙,他也得一步一个脚印来。

    孙教授虽然忙着大型项目,却没忘了给何雨柱的承诺。前几天找他谈话时透露,等他快毕业,四九城的304研究所会派人来对接——只要他的六级工程师水平经得起检验,就能直接进所工作。

    这个消息让何雨柱满心期待。他在清华这些年,也听过304研究所的名头——那是国家重点研究所,里面藏着各行各业的大牛,甚至有他穿越前就听过的行业先驱。能进这里,起点就比别人高得多。当然,他也没骄傲——这个年代天才辈出,各个领域都有先驱者在推动进步,就算有系统,轻视别人只会吃大亏。

    这天,何雨柱上完课,刚推着自行车出校门,就被两个熟悉的身影拦住了。

    “柱子?不对,该叫何工!”孙胜利快步迎上来,脸上堆着笑,旁边还跟着轧钢厂的另一位车间主任。他显然知道何雨柱成了六级工程师,语气里满是敬重——这级别,就算厂长来了,也得客客气气的,哪敢因为年龄小就轻视。

    何雨柱愣了愣,笑着问:“孙主任,找我有事?”

    “可不是嘛!”孙胜利搓着手,语气热切,“上回你在咱们厂设计的冲压机床,可帮了大忙了!当时厂长不在,没来得及谢你,他回来听说这事儿,特意让我来请你——一来想当面道谢,二来……咱们厂还有个生产难题,想请何工你给指点指点。”

    轧钢厂作为二级单位,最高也就几位九级工程师,技术底子本就薄,很多设备和技术都得靠高价进口,还尽是些国外淘汰的旧货。何雨柱随手留下的机床图纸,对他们来说就是“宝贝”。更别提,何雨柱的父亲何大清、师傅李保国都在轧钢厂,有这层关系,厂长自然想好好拉拢这位年轻的工程师。

    何雨柱听了,心里了然,点头应道:“行,孙主任,我这周末有空,到时候去厂里看看。”

    孙胜利见他答应得痛快,笑得更欢了:“好!我这就回去跟厂长说,到时候让他亲自在门口等你!”

    喜欢重生四合院从悟性逆天开始请大家收藏:()重生四合院从悟性逆天开始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