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394章 还不满足,看看极限在哪里
    实验室内的欢呼声几乎要掀翻屋顶,黄宗兴攥着那张记录“67效率”的纸片,指节都泛了白,眼眶不自觉地红了——他干了二十多年机械研究,从一开始跟着老师傅画图纸,到后来自己牵头做项目,这辈子最盼的就是能在技术上赶上国外,可每次看到国外的参数报告,都只能暗自叹气。如今,这台自己亲手参与组装的炉具,居然真的突破了世界顶尖水平,这种激动,让他连话都说不连贯了。

    “成了……真的成了……”负责焊工的刘师傅抹了把脸,声音带着哽咽,“以前听人说国外的炉具多厉害,咱们只能看着眼馋,现在咱们自己也能造了!”

    周围的研究员和工人也都围着炉具,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有人翻出之前的测试数据对比,有人拿着图纸指点着改良的细节,每个人脸上都挂着藏不住的骄傲。而他们的目光,最终都落在了何雨柱身上——这个年轻的主导者,从一开始提出“70目标”被大家暗自质疑,到一步步带着团队改图纸、调参数、反复测试,如今交出了比预期还亮眼的成绩,这份能力,彻底让所有人服了。

    何雨柱看着眼前的场景,也轻轻舒了口气。这段时间,他几乎把实验室当成了家,每天和大家一起熬夜算数据,盯着炉具测试到凌晨,甚至有好几次因为太专注,忘了给家里的谢颖琪回消息。现在看来,所有的付出都值了。但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沉浸在兴奋里,而是走上前,拿起桌上的图纸,手指在“燃料消耗”和“温度波动”那两栏轻轻划过,眉头微蹙。

    “黄老哥,各位同志,”何雨柱的声音不大,却让喧闹的实验室渐渐安静下来,“这次能突破67,确实是大家一起拼出来的结果,这份功劳,属于咱们项目组的每一个人。”他没有居功,反而把功劳分给所有人,这话让原本就敬佩他的众人心里更暖了——要知道,整个项目的核心设计、关键改良,几乎都是何雨柱牵头定的,可他却从没提过自己的辛苦。

    黄宗兴走上前,拍了拍何雨柱的肩膀:“柱子,你就别谦虚了,没有你定的方向、改的图纸,咱们哪能这么快出成果?我看呐,咱们现在就把测试报告和图纸整理好,上报给院里,说不定还能尽快在几个大厂试点,让这炉具早点派上用场!”一想到项目落地后,能实实在在提高国家的钢铁产量,他就忍不住心潮澎湃——这可是能写进行业史的成就啊!

    周围的人也纷纷附和:“对!赶紧上报!让院里也高兴高兴!”“说不定还能给咱们项目组申请奖金呢!”

    可何雨柱却摇了摇头,把图纸平铺在实验桌上,指着上面的参数说:“上报肯定要报,但不是现在就停手。你们看,这一版炉具虽然效率到了67,但燃料消耗还是比预期高了3,而且连续工作超过八小时后,温度波动会增大,这些都是可以优化的地方。”

    他的话让实验室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愣住了——67已经是世界顶尖水平了,居然还要优化?

    黄宗兴也愣了,他凑到图纸前,顺着何雨柱指的地方看了看,确实有这些小问题,可在他看来,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细节,毕竟比起效率突破,这点瑕疵完全可以接受。“柱子,这些小问题……等试点的时候再慢慢调也行吧?现在这个成果,已经够好了。”

    何雨柱却抬眼看向众人,眼神坚定:“黄老哥,咱们做研究,不能只满足于‘够好’。你想想,要是每个炉具都能再降低1的燃料消耗,全国那么多钢厂,一年能省多少煤?要是温度波动能控制住,炼出来的钢材质量更稳定,能少多少浪费?”他顿了顿,语气里带着一种超乎年龄的远见,“而且,67真的是极限吗?我觉得不是。咱们既然已经摸到了顶尖水平,不如再往前探探,看看这炉具到底能做到什么程度。”

    “再往前探?”有人小声嘀咕,“67都比国外高了,再往上,怕是难吧?”要知道,重工业技术发展到后期,每提升1的效率,都要付出比之前多十倍的努力,国外研究了那么多年,也没突破70,他们真的能做到吗?

    黄宗兴也有些犹豫,他看着何雨柱年轻却笃定的脸,忽然想起了一个月前——当时何雨柱提出“突破70目标”时,大家也觉得不可能,可现在,他们不仅接近了目标,还超越了国外。或许,这个年轻人的眼光,真的比他们看得更远。

    何雨柱似乎看出了大家的疑虑,继续说道:“我不是要大家立刻突破70,而是先把现有问题解决掉,再尝试优化加热腔的结构、调整保温层的材料。咱们可以分两步走:一方面整理现有数据和图纸,上报院里申请小范围试点,让工厂那边帮忙测试实际使用效果;另一方面,咱们留下一部分人,继续在实验室里研究优化方案,两边不耽误。”

    这个提议既兼顾了项目落地的进度,又没放弃进一步突破的可能,顿时让众人眼前一亮。刘师傅第一个点头:“我觉得行!反正我这手艺闲不住,留下来继续琢磨!”李冬雨也举起手:“我也留下!我想看看还能怎么改!”

    黄宗兴看着眼前群情激昂的场面,彻底放下了犹豫,他拍了拍手:“好!就按柱子说的办!咱们兵分两路,一路整理报告上报,另一路跟着柱子继续优化!我倒要看看,这炉具的极限到底在哪里!”

    何雨柱看着大家重新投入工作的身影,嘴角也露出了笑容。他知道,追求“极限”的过程肯定会很艰难,可能要反复修改图纸,可能要经历无数次失败的测试,但他不怕——对他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个项目,更是为国家重工业打下基础的一步。只有不断突破“极限”,才能让中国的重工技术真正站起来,不再受制于国外。

    阳光透过窗户,落在那张画满修改痕迹的图纸上,也落在何雨柱专注的侧脸上。实验室里,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工具碰撞的清脆声,又重新响了起来,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像是一首写给“突破”与“未来”的赞歌。

    喜欢重生四合院从悟性逆天开始请大家收藏:()重生四合院从悟性逆天开始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