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43章 官学秋试 墨翟受挫
    光影流转,转眼到了秋天。学馆按惯例要对学生们进行秋试,且城里的官员贵族们会出席观瞻官学考试。

    成绩优异的获颁“优”字腰牌一块,可享多种优先待遇,比如,免三个月住宿费,奖励腊肉三斤,每月多给假期一天等。

    若一项成绩不合格,要罚打扫庭院等劳动,每月三日持续半年;两项不合格,罚每月劳动五日持续整年;三项不合格者复读一年,且不许参加祭祀活动。

    秋试乃学馆一年中最大的事,学生们都不敢怠慢。

    这天秋阳高照,考试在学馆的操场上逐班进行,馆长曾子亲自主持。

    墨翟、杨朱等低班级的考试有五项:做文章一篇、测量演算、乐器演奏、礼仪演示、御车射箭。

    五项全优才可得到优字腰牌,可以说难度极大,通常两个班级能有一人得到。全学馆每次考试能得优字腰牌者不超五人。

    前三项考完,班里十几人,只曾文、孟芙、墨翟、杨朱四个人,都获评为优。

    作文的要求并不高,只要语句通顺无甚错字,书写工整基本过关。辞藻华丽,能仿尚书名篇,言之有物者,则评为优。

    第二项乃测量地上一个三角形地块,然后算出其面积。测量与计算都无误,则为优。

    礼仪演示也不复杂,考核的是人们经常用到的一些礼仪,举止优雅,行礼到位即可。

    学馆所授礼仪课程,乃孔子重新编撰的周礼,内容系统共五种仪制:吉礼,祭祀之礼;凶礼,丧葬灾变之礼;宾礼,上至天子诸侯,下至普通贵族,相互往来、迎见宾客,处理日常社交关系的礼仪;军礼,军队日常操练、征伐、出行、凯旋时所用礼仪;嘉礼,各种吉庆欢会、婚礼等所用的礼仪。

    日常礼仪大为简化,那些繁琐的礼仪,学馆只要求学生知晓即可,并不考核。

    墨翟不通音律,演奏只得个及格。杨朱擅长多样乐器,演奏的乐曲优美动听,而得优。

    最后一项御车射箭备受关注,通常隔天在武城教军场举行。

    这天上午,武城外的教军场上,官学众弟子精神抖擞整齐列队,观礼台上座无虚席。

    学监高声宣读考试的规则:“御车射箭,两人一辆战车,一人驾车,一人射箭,绕场疾驰一周,后两人互换再绕场疾驰一周。每人射二十箭。成绩按两人平均数计,中半者合格,命中十五箭以上者获优。务必在大铜壶滴漏计时时间内,跑完两周。每超过一小漏壶计时,减一箭。”

    墨翟这一班的十二人经过抽签,墨翟与曾文一辆战车,杨朱与孟芙一车。

    杨朱心里暗自高兴,曾文驾车怕是不稳,她在车上射中率也不高。虽孟芙也是女流,但受其父影响,自小便舞枪弄棒,身手比一般后生还利落。

    杨朱与孟芙第一个登场,两人顺利跑完两圈,学监勘验完靶子,报出命中箭数。为便于区分统计,一人用白翎箭,一人用花翎箭。杨朱命中十三箭,孟芙命中十七箭。

    听到学监报的箭数,孟芙在战车上像位凯旋的将军一样,朝全场挥手致意,相当嚣张。观礼台上的人们立刻报以呼哨与欢呼声。

    墨翟与曾文第三个上场。曾文最怵驾车,一上车就心里打鼓手心冒汗。墨翟扫一眼小脸紧绷的曾文,小声说:“沉住气、莫慌,大不了就劳动半年。”

    墨翟决定第一圈由他驾车,让曾文射箭。因为曾文射箭还算过得去,如果发挥地好也许能缓解她驾车时的紧张情绪。

    墨翟将策略告诉曾文:“我先让马慢跑,你抓紧射箭,中间我会让马全力疾驰,此时你少射箭,后边再让马慢下来,你再抓紧射箭。射不完二十箭不要紧,你尽量命中十箭就好。”

    曾文点点头,“豁出去了,输了你别怨我就行。”

    墨翟抖动缰绳让马小跑起来,然后加快频率让马越跑越快。靶子均匀分布在场子看台以外的三面。曾文第一箭就飞了,还好后边连中两箭,半圈下来中了五箭。本以为会越射越好,可后边曾文接连不中,脚上一软还险些倒在车上,墨翟眼疾手快一把拉住,整圈下来曾文只命中九箭。

    第二圈两人位置互换,为了抓紧时间车并不停下来。抓住缰绳的瞬间曾文便向后倒去,一下子就勒停了战车,墨翟赶紧推曾文一把,缰绳松开马才慢慢跑起来,为了追赶时间不得紧催马匹快跑,这令墨翟射偏三箭。

    后半程曾文又险些摔倒勒慢了马匹,如此这般急停急跑,墨翟又要分心怕曾文摔倒,最终也只命中十三箭。结果战车跑至终点还超了时,总成绩减去一箭。计算两人平均成绩,将将惊险过关。

    全部五项考评完,杨朱竟成为班里唯一五项全得优的人。他心里暗自得意,总算能胜墨翟一次。大家对他也刮目相看。墨翟稍有失落,但也欣然接受这结果。

    秋试完便迎秋收,按惯例要放假十几天。农人都忙着收庄稼,许多官吏要去乡间保障收秋,贵族们也都紧盯着自己封地上的庄稼,想着颗粒归仓。

    秋收乃是国之大事,上至君王,下至黎民百姓都非常重视,粮食不收进粮仓不敢放松。这也是所有学堂的两个假期之一,另一个是年节。武城官学的学生们对这个秋假期盼已久,杨朱、曾文、孟芙等人都早早谋划着去秋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杨朱一向活跃,召集班上的同学询问大家秋假如何安排?他希望组织大家集体出游,“不知秋假大家去哪游历?你们有什么主意吗?”

    “自然是秋猎啦!”孟芙大声说。

    “一个丫头,打什么猎,没一点女人样。”有人小声嘀咕。

    “去登泰山如何大家觉着?来回路上四日,登山两日,时间充裕。”杨朱提议。

    “子曰:登东山小鲁,登泰山小天下。泰山值得一去,算我一个。”有人附和杨朱道。

    “墨翟,你觉着去泰山如何?”杨朱问。

    “登泰山极好的主意,”墨翟拍手道,“可是我前日已肯请曾子馆长,这个假期随他去曲阜祭拜祖师孔子。所以不好意思,不能与大家一起登泰山。”

    “这么说,曾文也不去泰山了?”有人望着曾文说。

    “其实,我不想去什么曲阜,但是父命难违啊。不过我觉着,大家可以在泰山多玩两日,等我们先去完曲阜,再与大家在泰山汇合。”曾文说。

    “两日够吗,也不知道泰山在什么方位?”有人问。

    “我觉着两日应该来得及。”墨翟起身来到大写字板前画出武城、曲阜、泰山的方位图。“曲阜在武城西北百余里,基本一日的路程,泰山在曲阜正北,大约也是一日的路程,泰山以北就是齐国。也许,你们只需在泰山多等一日,我和曾文即可随后赶到泰山。”

    “那馆长也可同去泰山吧?”杨朱看着曾文说。

    “曾馆长肯定不去。你忘了他曾说,孝子不登高,不履危,痹亦弗凭。他怎么会去登泰山。”墨翟说。

    “那馆长会同意曾文去泰山?”大家都看着曾文。

    “我父说过儿女有别,不必同论。我理解他说的不登高,不履危,主要指向是不履危。再者孔夫子都登过泰山,他肯定不会阻止我去泰山!”曾文得意地说。

    “既然去泰山必过曲阜,不如我们一起随曾馆长祭拜先师孔子,再去泰山。”杨朱提议。

    “所言极是,过曲阜岂有不去祭拜孔先师之理。”有人附和。

    “我去和父亲大人说,大家同去曲阜,再去泰山,保证没问题。”曾文说。

    仔细考虑后,除两人有要事回家外,其余十人都决定去登泰山。

    喜欢帝国崛起之东方圣人请大家收藏:帝国崛起之东方圣人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