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30、该国正式前进
    金色榜单,浩浩荡荡,开始排列。

    【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被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我的肉体即将毁灭,灵魂却将与你们同在。】

    【接下来,民国百家争鸣时代】

    【他们是一群绝望迷茫又深感无能为力的人,依靠着自己对国家的满腔热爱,说出“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话语,敢“天生反骨”,敢痛斥世人】

    【靠着在大街上呐喊,在高楼洒纸张的方式,将中华从麻木不仁的境况下一点一点的拉出来,他们一面慷慨赴死,一面又热烈求生】

    ——————

    大汉。

    董仲舒看着百家争鸣四个字,忽然愣住了。

    这个时代的他,刚刚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

    所以,百家争鸣才是那个时代发展所必须的吗?

    北宋。

    王安石看着是金榜上的文字,神色复杂。

    虽千万人吾往矣,天生反骨。

    慷慨赴死,热烈求生。

    “这样的人,会是什么国。”

    大秦。

    嬴政的目光落在那行民国百家争鸣时代上,他想到了春秋,旋即声音有些压抑。

    “百家争鸣,两千年的轮回吗?”

    ——————

    金榜出现画面。

    【蔡锷去世后,李大钊离开了,准备回国,他要回国去做一点事,他不能让军阀主义割据】

    川崎。

    订好了船票还没回到民国的李大钊,正在和一群新的留学生辩论。

    不少人眼里都带着消极和迷茫。

    “不抵制军阀主义,就意味着国家割据,任人宰割!”

    他必须唤醒国民。

    他想到了之前,自己询问陈度秀先生的画面。

    当自己询问关于先生爱国心与自觉心,先生告诉自己爱国要有立场之后,又问了自己一句。

    “西方瓜分中华靠的是什么?”

    那时候,自己说,靠的是船坚炮利。

    陈度秀先生摇头:“非也,你说的那是鸦片战争和甲午海事。现在列强瓜分中华靠的是借债。中华政府,每年向西方各国借的外债,占国库收入一半以上。一个没有生产力的国家,只能靠,以国税铁路为抵押,借债来维持政权。这样的国家有什么希望?”

    于是自己开口:“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要倒袁,推翻这个腐朽的统治,建立一个新的国家。”

    然而陈度秀先生再次否定:“非也!靠政治革命可以救中华?中华的问题积重难返,靠换人、换政府能解决吗?”

    当自己被驳斥的竟认为中华无路可走的时候,先生才告诉自己。

    “有出路,但不是老路,只有找到一条新路,中华才不会亡国。”

    “何谓老路?”

    陈度秀先生毫不犹豫,慷慨激昂:“政权更迭,推翻一个旧王朝,建立一个新王朝,循环往复,这是老路。”

    “那何为新路?”

    陈度秀先生终于停顿了。

    “不知道,我正在找,守常,我欣赏你的见识和才华,你愿意跟我一起找吗?”

    于是自己胸腔的血液忽然热了。

    “为中华寻找一条救国之路,乃我李大钊毕生所求,我愿意!”

    陈度秀先生也狠狠点头。

    为了新的道路,握手。

    ——

    这一刻,他要去找一条新的道路,回国!

    年。

    这一年,东北。

    刘长春六岁了,依旧上不起学。

    只是家里到学校一共十多里路,他时常跟着去看看,每次去看,都会光着脚,怕磨坏了鞋子。

    胡北。

    如今才刚刚四岁的袁殊,已经开始学习读书了。

    父亲对他的最初教导,就是让他学会看报。

    陈年的报刊上,袁殊读到了清廷的推翻,民国的建立,还有要推翻民国的人。

    年幼的袁殊沉默着,不知道到底是为什么。

    那时候,父亲袁晓岚只是摸着他的脑袋。

    “他们走错了路,但他们正在找新的路。

    ——”

    按徽,村子里。

    这一年的朱大同岁,安安静静的坐在私塾里读书。

    听说私塾要换成小学,教授一些科学知识,朱大同很期待,见过了上次的二十一条民众的愤怒和屈辱,他真的记在心里。

    他要学更多东西,改变这个时代。

    胡南高师。

    来自胡南的这名学生发起了驱逐校长的运动,拉着横幅,堪称狂悖。

    校长要开出这名学生,直到谭嗣同的学生杨昌济出现,劝校长收回成命。

    “这个学生,海内人才,前程远大。”

    这一刻,他看着那位从胡南走出的读书人,满眼欣赏。

    此人,未来,前途无法想象。

    ——————

    三国。

    蜀国后主刘禅看着榜单,年轻的皇帝目光深沉。

    “果然,新的时代出现了。”

    “这是另一代继往开来之人。”

    另一边。

    北魏。

    献文帝拓跋弘盯着天空,画面中出现的,是一个又一个在全新思想中长大的身影。

    这些人在老一辈的革命者为他们打开的思想氛围中开始成长了。

    大唐。

    唐玄宗李隆基此刻也少见的没有饮宴,而是默默看着。

    “孙先生之后,秉承着新的希望的一代,他们出现了。”

    是的,历代帝王都在看着。

    他们知道,新的时代,来了!

    ——————

    尚海。

    回到国内的陈度秀,如今远远看着两个儿子。

    陈乔年,陈延年。

    如今他们都还只是少年。

    但他们都不待见自己。

    只因为在先前的数次革命中,自己逃避追捕,没有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面对孩子们的祖父母,也没有尽到一个儿子的责任。

    他甚至不曾回去为父母治丧。

    可现在,陈度秀并没有说话,只是叹了口气,默默低语。

    “世上没有救世主,也没有神仙上帝,要创造大家的幸福,只有靠我们自己。”

    声音一顿。

    “歌词说的真对。”

    映入眼帘的,是眼前昏暗腐朽的时代。

    报童光着脚高呼着,胡南独立,江阴独立,云楠独立...

    爱国的学生高举着手,还在抵制川崎。

    有戴着眼镜的商人怒骂,黎元洪造成的割据,是对孙先生革命的背叛!

    很乱。

    直到有人带着黄包车,接他前往好友汪孟邹家聚会。

    宴席上,这些一同参加二次革命的书店老板,印刷厂老板,曾经的地方起义军将军,针对如今的形式各抒己见。

    邹永成看了一眼自己,让自己针对如何改造中华发言。

    那一刻,他站了起来。

    “改造中华,首先要改造的是思想,光复中华,必要的是造就一代新人。”

    “第一,思想启蒙,第二,改造社会。”

    有人开口。

    “外国思想制度,哪一个适合中华?”

    他的声音忽然慷慨激昂。

    “问得好!西方制度需要辨析,我已经找到了明确结论,不久,我会昭告天下。”

    “这次回国,我想创办一份杂志,让我办杂志十年,全国思想都会为之改观。”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我们的责任,就是找到最适合,最先进的思想,改造青年,走出一条振兴中华的道路!”

    院落外大雨倾盆,雷电轰鸣。

    陈度秀起身,说办杂志。

    是的,开始找路!

    金榜盘点还在继续。

    【年,月日,陈度秀在尚海创办《青年杂志》,现代中华思想启蒙的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旋即,画面也随之而来。

    陈度秀整天将自己的关在书房内,编撰出杂志。

    这次,一批之前联络的印刷厂商,书店老板等爱国人士,再次汇聚。

    陈度秀将手里印着卡耐基的杂志拿出来。

    “鼓吹新文化,宣传新思想,早就新青年,以世界上最先进的思想,代替中华数千年的孔孟三纲,科学与民主,重塑这个时代的青年。”

    “当代中华新青年,应有六个标准,第一,自主而非奴隶的,第二,进步而非保守的......”

    一份青年杂志的发布,意味着造就一代新人,重塑文化思想的运动,开始兴起!

    街头上。

    刚刚离开学校,抱着一份报刊的赵世炎眉头紧皱,断指尚未愈合,仍疼痛不已。

    可他并不在意,他只在意这个悲哀的时代。

    如今第一次革命思想失败了,他迫切想要看到更多新的思想,道路。

    报刊上,照旧买了一份报纸,准备离开的赵世炎忽然愣住了。

    “青年杂志?”

    他买了一本,旋即,眼前一亮,激动的攥紧了拳头。

    另一边。

    尚海。

    复旦公学,几名学生正汇聚在一起,神色振奋,脖子涨红的看着新出的杂志。

    “不错,中华青年,当是世界的而非锁国的,科学与民主,才是我们的路!”

    这一刻,风起青萍之末。

    ——

    金榜盘点再次开始。

    【年,李大钊在川崎写下了著名的青春一文,革命与科学的表达了唯物主义,再造青春中华的思想,唤醒百年沉睡之中华,建立青春之新中华】

    如今,即将回归中华的李大钊,因为常年投身革命,加之先前投入倒袁革命中,长期外出游行,或将自己关在房中书写,学校以长期缺席的名义,将他开除。

    但李大钊并不难过,他已经做好回到中华的准备。

    临走前,许多在川崎的国人学子都在看着,看着那个留着胡子的年轻同学。

    他站在阳光下,举着手,慷慨高声的念着自己的文章。

    青春。

    “地球即成白首,吾人尚在青春,以吾人之青春,柔化地球之白首,虽老犹未老也。是则地球一日存在,即吾人之青春一日存在,吾人之青春一日存在,即地球之青春一日存在。”

    很多异族在川崎留学的学生,包括川崎本身的学生,都在看着,神色复杂。

    他们知道了,这个来自中华的学子,一身孤傲,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

    他说,吾人之青春一日存在,即地球之青春一日存在。

    他说,国人学子应当奋起,青年觉醒,则中华觉醒。

    他说,要建立一个青春之中华!

    阳光璀璨,年轻的身影被照耀着,风华绝代,巍峨至极。

    李大钊走了,离开了川崎校园。

    可他人虽然离开,青春这篇文章,却在学校内,国人学子,川崎学子,异族学子之中不断扩散。

    金榜盘点还在继续。

    【周树人为反对川崎灭亡中华的二十一条,以留川崎学生总会的名义,发出了《警告全国父老》的通电,开始号召国人誓死反抗,抱破釜沉舟之决心】

    “而孰知竟以撤去交战区域撄川崎之盛怒,谓为辱其国体,挟其雷霆万钧之势,迫以强暴无理之条。”

    “抑川崎蕞尔穷岛,力非能亡我中华者。国人而不甘于亡,虽至今日,犹可不亡;国人而甘于亡,则实中华有以自亡耳,何与川崎!”

    不错,此文有李大钊书写,周树人公开通电,欲将影响力直接扩散到整个中华。

    这一刻,看着慷慨激昂之文字,实不足道国耻之万一。

    从老师章太炎那里得到新的希望的周树人,知道发出这篇文章,就注定他将会得罪川崎,乃至得罪如今的北洋军。

    但他并不畏惧,他只是看着窗外,眼眸前所未有的坚毅。

    这个时代变了,而且还在不停变革。

    他亲眼看到过那些海外异国究竟有多强大,所以他心中紧迫感才更强烈。

    这世上从没有什么是必然的,他知道形式之严峻,唯有中华四万万同胞觉醒,全部投身革命,才能真正让这个传承了数千年的文明延续。

    他没有再多说,而是站上了会场的演讲台,目光扫过台下之国人青年。

    “今天,我来是想告诉大家,何谓二十一条,川崎灭亡中华之条款。”

    读书人的长袍的笔挺,他眼眸坚毅,风骨孤傲。

    他要做属于自己这一代人该做的事了。

    ——

    金榜盘点继续。

    【胡南这名学生开始迫切寻找志同道合之友,直到看到新青年杂志,他开始探索初期新文化运动】

    胡南。

    长纱第一师范。

    这一天,下了一场大雨。

    穿着长衫的书生冒着雨匆匆赶到教室,赴新结识友人的约。

    一边拍打着衣服上的雨水,书生一边好奇的接过友人递过来的杂志。

    “新青年?”

    “六个第一,好,好啊!”

    书生一向不拘泥在旧世界,乃至狂悖的敢公开反对校长,当他看到这本重塑新时代,新青年,打破墨守成规的孔孟思想的杂志,激动的说不出话来。

    深夜。

    意识到新思想的出现,必然代表着旧时代的终结,新旧更替,需要斗争。

    还在看新青年杂志中文章的书生提起笔,在灯火下记录着日记。

    “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金榜盘点继续。

    【年,青年杂志创刊于尚海,由陈度秀主编,周树人,钱玄同,李大钊等撰稿,年月日第二卷第一号改名为《新青年》,在创刊号中,向当代青年提出了六点希望和要求】

    【《新青年》杂志,内容宣传主要集中在抨击封建专制,提出妇女解放、改造社会、提倡科学等口号,破旧立新的范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中华即将走上一条思想启蒙的道路】

    【年,当代青年从政治革命的失败,转向一条全新道路,迎来一场推翻思想的革命】

    ——————

    现在。

    南宋。

    文天祥看着金榜画面,震撼至极。

    “这群人......这群人是真的了不起。”

    “他们的思想和之前孙先生那些人不同,那些人所思考的,是后世称之为政治革命的方向,主要在改变制度。”

    “这些新一代的人所思考的,是先让中华的人与思想,不落后海外异国。”

    “了不起!”

    大明。

    军营中,王守仁目光灼灼,难以掩饰其中复杂。

    “从学生开始,扩散到工人,他们不抨击一切了,他们只想通过思想,改变华夏现状。”

    “这个国家的创建之路,前进太难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