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61章 铁血练兵
    晋西北的初冬寒风刺骨,楚云飞站在358团指挥部外的土坡上,望着操场上正在训练的士兵们。呵出的白气在晨光中迅速消散,他紧了紧身上的呢子军大衣,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那把勃朗宁手枪的枪柄。

    "团座,各营连长都到齐了。"参谋长方立功从后面走来,递上一杯热茶,"按照您的吩咐,会议厅已经重新布置过了。"

    楚云飞接过茶杯,温热透过搪瓷杯壁传到掌心。他抿了一口,苦涩的茶味在舌尖蔓延——这是当地老乡送的高末,虽然粗糙,却是老百姓的一片心意。

    "方兄,你觉得咱们团的战斗力,比起日军甲种师团如何?"楚云飞突然问道,眼睛仍盯着训练场。那里,一队士兵正在练习拼刺,动作僵硬而笨拙。

    方立功推了推圆框眼镜,谨慎地回答:"日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但我358团将士用命,未必就输给他们。"

    楚云飞嘴角微微上扬:"方兄说话还是这么滴水不漏。"他转身向指挥部走去,"走,今天给大伙儿开开眼界。"

    指挥部的会议厅已经焕然一新。原本的长条桌被移到了墙边,中央摆着一个巨大的沙盘——这是楚云飞花了半个月时间,带着侦察连实地勘测后制作的晋西北地形微缩模型。山脉、河流、村落,甚至主要道路都精确还原,比例尺精确到1:5000。

    各营连长围在沙盘周围,交头接耳。一营长孙铭用手指戳了戳代表李家镇的小木块:"团座,这是要玩小孩过家家啊?"

    "过家家?"楚云飞大步走入,身后两名士兵抬着个木箱,"孙营长待会儿可别惊掉下巴。"

    木箱打开,里面是几十个精致的微型模型——坦克、火炮、士兵,全都按照真实比例缩小。楚云飞拿起一辆"坦克",底部刻着"九五式"三个小字。

    "这是日军最新装备的九五式轻型坦克。"楚云飞将模型放在沙盘上,"装甲厚度6-12毫米,配备37毫米炮一门,机枪两挺,最大时速40公里。"

    众军官面面相觑。二营长钱伯钧挠着头:"团座,您从哪搞来这些玩意儿?做得跟真的一样"

    楚云飞笑而不答。这些模型是他凭着现代军事爱好者的记忆,亲手雕刻上色的。虽然比不上专业模型,但足以用来战术推演。

    "今天咱们演练的是'闪电战'战术。"楚云飞拿起一根细长的木棍,指向沙盘,"日军惯用中央突破、两翼包抄的老套路。但如果换成这样呢?"

    木棍在沙盘上划出一道弧线,绕过代表日军防线的红色小旗,直插后方。几个坦克模型被快速推进,后方跟着步兵单位。

    "装甲部队快速穿插敌后,切断补给线,同时空降兵占领关键节点"楚云飞边说边调整模型位置,"二十四小时内,敌军整个防御体系就会崩溃。"

    会议室鸦雀无声。方立功的钢笔悬在记事本上方,墨水晕开了一片。孙铭张着嘴,半天才憋出一句:"这这打法闻所未闻!"

    "德国人已经在欧洲用上了,叫'闪击战'。"楚云飞故意透露一点"先知先觉","日军迟早也会学。我们得走在前面。"

    他继续演示了几个现代战术:纵深防御、弹性防御、反斜面战术军官们从最初的疑惑到渐渐入迷,最后个个眼睛发亮。就连一向稳重的方立功也忍不住凑近沙盘,仔细观察每个模型的摆放位置。

    "团座,这些小人是代表多少兵力?"三营副周卫国问道,他是黄埔毕业生,对新鲜事物接受最快。

    "一个步兵模型代表一个排,坦克代表一个连。"楚云飞赞许地点头,"现在,咱们来场实战推演。孙营长,你指挥日军;钱营长,你带国军。"

    推演持续了整整一上午。起初,军官们还放不开手脚,但很快就被这种直观的战术模拟吸引。楚云飞不时叫停,指出双方的失误和机会。当孙铭指挥的"日军"被钱伯钧用迂回战术包了饺子时,会议室爆发出一阵欢呼。

    "妙啊!"孙铭拍着大腿,"原来仗还能这么打!"

    方立功悄悄把楚云飞拉到一旁:"团座,这些战术真是您自己想出来的?"眼镜片后的目光带着探究。

    楚云飞面不改色:"在陆军大学时研究过外军战例,结合咱们晋西北的地形做了改良。"他拍了拍方立功的肩膀,"方兄,时代在变,咱们不能总用老一套对付日本人。"

    午饭时间,炊事班送来了热腾腾的高粱米饭和白菜炖粉条。楚云飞特意让加了餐——每人一碗猪肉罐头熬的汤。军官们围坐在一起,话题全集中在上午的战术推演上。

    "团座,您说的那个'弹性防御',能不能在咱们防线上试试?"钱伯钧扒拉着饭,眼里闪着光。

    楚云飞正要回答,通讯兵急匆匆跑来:"报告!前沿观察哨发现日军车队,正往李家镇方向移动!"

    所有军官立刻放下碗筷。楚云飞沉声问:"规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卡车十二辆,三轮摩托开道,估计是一个加强中队的兵力。"

    楚云飞迅速在脑中计算。一个日军加强中队约180人,配备轻重机枪和迫击炮,可能是去增援李家镇据点。他目光扫过在场的军官,最后停在周卫国身上。

    "周副营长,你带三营七连,按上午推演的'侧翼伏击'战术,在野狼峪设伏。"楚云飞边说边走到墙上挂着的作战地图前,"记住,打了就跑,别恋战。目标是拖延他们的行军速度。"

    周卫国啪地立正:"是!保证完成任务!"

    楚云飞又转向孙铭:"孙营长,你带一营运动到李家镇外围,等日军增援被迟滞后,佯攻据点。火力要猛,但不要真的冲锋,把鬼子钉在原地就行。"

    最后他看向钱伯钧:"钱营长,你的二营作为预备队,隐蔽在柳树沟。如果日军分兵追击周副营长,你就截击他们的后卫部队。"

    军官们迅速行动起来。楚云飞把方立功叫到作战室:"给战区司令部发报,就说我部发现日军调动,正进行战术袭扰。"

    方立功点头记下,犹豫片刻又道:"团座,您今天展示的这些战术要不要先向阎长官报备?毕竟太过新颖,恐怕"

    "方兄多虑了。"楚云飞淡淡一笑,"打胜仗就是最好的报备。对了,通知特种小队,今晚有行动。"

    方立功欲言又止,最终只是叹了口气去安排发报。楚云飞知道这位参谋长是阎锡山安插的眼线,但只要不妨碍作战,他并不点破。

    傍晚时分,前沿传回消息:周卫国的伏击打得漂亮,日军车队在野狼峪遭到突然袭击,三辆卡车被毁,伤亡数十人。而孙铭的佯攻也成功牵制了李家镇守军,使其无法出援。

    "干得好!"楚云飞在电话里表扬道,"让七连立即撤回休整,注意掩盖踪迹。"

    挂断电话,他走到窗前。暮色渐浓,远处的山峦如同蹲伏的巨兽。真正的杀招才刚刚开始——他亲手训练的"幽灵小队"即将执行第一次实战任务。

    这支小队共有十二人,全是从各连队挑选出来的尖子。过去三个月,楚云飞按照现代特种部队的标准训练他们:夜间渗透、无声杀人、爆破、侦察甚至包括简单的日语对话。

    午夜时分,楚云飞亲自为队员们做最后检查。每个人都涂黑了脸,装备着特制的匕首、弓弩和炸药包。没有豪言壮语,只是互相碰了碰拳头——这是楚云飞教他们的现代特种兵礼仪。

    "记住,目标只有一个——李家镇军火库。"楚云飞声音低沉,"进去,放炸药,出来。不要恋战,不要留活口。"

    十二道黑影悄无声息地消失在夜色中。楚云飞带着警卫员王大柱登上观察点,通过望远镜监视远处的李家镇。镇子被围墙围着,四角有岗楼,探照灯不时扫过外围。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凌晨两点十七分,镇子东侧的探照灯突然熄灭了。紧接着,西侧的也灭了。楚云飞嘴角浮现一丝笑意——幽灵小队得手了。

    果然,五分钟后,李家镇中央爆出一团耀眼的火光!巨响随后传来,连地面都微微震动。军火库被引爆了!接二连三的爆炸将夜空照得如同白昼,日军惊慌失措的喊叫声隐约可闻。

    "撤!"楚云飞果断下令。任务已经超额完成——连锁爆炸说明军火库里不仅有弹药,可能还有油料。

    回营路上,王大柱忍不住问:"团座,您咋知道今晚鬼子军火库防备最松?"

    "心理学。"楚云飞难得地多说了几句,"白天遭到袭击,日军指挥官肯定会加强外围警戒,反而觉得内部最安全。我们偏从内部开花。"

    王大柱似懂非懂地点头。楚云飞没再解释,这其实是现代特种作战的经典理论——最坚固的堡垒往往从内部攻破。

    第二天中午,侦察兵带回详细战报:李家镇军火库全毁,连带炸毁了相邻的指挥部和车库,日军伤亡超过百人,其中还包括一名少佐。

    "团座,大捷啊!"方立功拿着战报,手都有些发抖,"战区司令部来电嘉奖,阎长官亲自批示要给您记功!"

    楚云飞却盯着地图沉思:"传令各营,立即加强戒备。鬼子吃了这么大亏,肯定会报复。"

    他判断得没错。三天后,日军出动一个大队兵力,在装甲车配合下对358团防区发起扫荡。但这次,楚云飞的部队已经做好了准备。

    利用沙盘推演过的弹性防御战术,358团层层阻击,时而后撤诱敌,时而反击咬一口。日军被拖得疲惫不堪,却始终找不到决战的机会。一周后,不得不灰溜溜地撤回据点。

    这场规模不大的战役,却让楚云飞的名声传遍了晋西北。连八路军那边都派人来"取经",当然,名义上是"友军交流"。

    深秋的一个下午,楚云飞正在靶场测试新改进的迫击炮。这是他和兵工厂的老技工赵铁柱鼓捣出来的玩意儿——把82毫米迫击炮的炮管截短,加装简易瞄准具,使之更适合山地作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