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同最浓稠的墨汁,无声地浸透了这座位于城市边缘、早已被废弃的旧仓库。冰冷的月光穿过天窗上积满灰尘的玻璃,投下一道道斑驳而惨淡的光柱,在粗糙的水泥地面上勾勒出寂静的几何图形。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混合了铁锈、尘埃与微弱机油味的独特气息,这是属于被遗忘角落的、时光的味道。
在这片几乎凝固的寂静之中,叶络盘膝而坐。他背靠着一个巨大的、冰冷的金属货架,整个人仿佛都融入了周围深沉的阴影里。只有他面前那片由个人终端投射出的、散发着柔和幽蓝色光芒的全息屏幕,为这片死寂的空间带来了一丝属于现代文明的、活着的脉动。
光芒勾勒出他年轻而轮廓分明的脸庞,那双通常闪烁着警惕与锐利光芒的眼眸此刻却显得有些空洞。方才那场席卷了他整个灵魂的情感风暴——混合着对母亲伟大的理解、对自身使命的顿悟、以及对那遥远未来的悲壮承诺——余波仍在。那股宏大到足以将凡人意志彻底焚烧殆尽的神圣责任感,此刻正被他以一种近乎自虐的、惊人的意志力,一寸寸地压缩、冷却、提纯。
他能感觉到那股沸腾的情感洪流在他的精神世界里退潮,露出底下坚硬而冰冷的、名为“理性”的河床。激昂与悲壮被悄然收藏,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对未知领域永无止境的饥渴求知欲,以及一种仿佛有无形时钟在耳边倒数的、迫在眉睫的行动力。
他比以往任何一个瞬间都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想要真正地继承母亲苏韵的遗志,想要去完成那个守护整个世界、听起来就像是神话史诗般的宏伟目标,他首先要做的,绝非是振臂高呼、慷慨陈词,更不是凭借一腔热血,不自量力地去挑战图鉴组织那样的、根深蒂固的庞然大物。那样的行为,不是勇敢,而是愚蠢,是对母亲用生命换来的智慧的亵渎。
他必须做的,是沉下心来,像一个最虔诚的学生,去彻底地、完全地、每一个符号、每一个公式、每一个哪怕看起来微不足道的注脚都不放过地,去理解母亲留下的这份庞大的智慧遗产。这份遗产,远远超越了她所处的时代,甚至超越了当前整个世界的超凡认知体系。他必须强迫自己的思想,以一种燃烧生命的速度,去攀登母亲当年独自矗立的那座、孤独的思想高峰。
他必须,用自己的双眼,去看到她曾经看到过的、那个真实而残酷的世界图景。
于是,叶络将那具早已在连番战斗和精神激荡中疲惫不堪的身体调整到一个最稳定的姿势,而他那因为强烈求知欲而异常亢奋、甚至有些刺痛的精神,则毫不犹豫地,第三次、第四次、乃至无数次地,沉浸到了那份被他用最高权限加密、珍藏在个人终端核心存储区里的研究笔记之中。
他的意识在虚拟化的数据海洋中穿行。这一次,他强迫自己暂时忽略了那些刚刚才得以在凛冬神殿中印证的、关于古老星图、界外灾厄和世界能量衰减模型的章节。那些内容虽然依旧深奥,但对他而言,已经从完全未知的“天书”,变成了可以理解的、“已知”的范畴。它们是地图,是现状分析报告,而他现在要找的,是制造这张地图的“原理”,是写出这份报告的“方法论”。
他的意识,如同一个在知识金矿中急速掘进的、最贪婪的寻宝者,目光精准地投向了那些位于笔记最深层、最为核心、也最为玄奥的区域。那些章节,是他过去无数个不眠的深夜里,反复研读、揣摩,却始终感觉如同隔着一层厚厚的、布满水汽的毛玻璃,去阅读一本来自更高维度文明的着作。每一个词汇他都认识,但它们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逻辑,却完全超越了他的认知边界。
虚拟的书页在他意识的驱动下飞速翻动,光影流转,最终,在一页因为被母亲用不同颜色的笔迹反复修改、标注、画满了各种推演箭头而显得格外醒目、甚至有些“杂乱”的页面上,戛然而止。
一个被她用最庄重的特殊字体加粗、并且用醒目的、仿佛在滴血的红色线条,郑重圈起来的标题,如同一枚烧得通红的烙印,瞬间贯穿了他的视觉神经,深深地烙进了他的灵魂之中。
《论灵魂的规则弦共鸣,与世界弦理论的初步假说》
在过去,每一次,当叶络的目光触及这个标题时,只会感到一阵混合着深度迷茫与剧烈头痛的无力感。这种感觉是如此强烈,以至于他一度怀疑这部分内容是不是母亲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精神状态出现了问题的产物。
他完全无法理解,自己的母亲,苏韵,一个在宏观物理学和地质考古学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足以被写入人类科学史册的巨大成就的、坚定的唯物主义科学家,为什么会耗费她生命最后阶段那些无比宝贵的时间与精力,去研究这种听起来就像是某个不入流的、充满了中世纪神秘主义和东方哲学空泛意味的、虚无缥缈的伪科学课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灵魂”?“弦”?“共鸣”?这些词语,在他过去的认知体系,尤其是被母亲从小培养起来的、严谨、理性、凡事讲求证据与可证伪性的科学精神之中,显得那样的格格不入。他甚至曾模糊地记起,在某个午后,阳光正好,年幼的他问母亲人死后会去哪里,母亲只是温柔地摸着他的头说:“我们会变成另一种形式的能量,回归到构成这个宇宙的循环里去,就像落叶归于尘土。”那是何等理性的回答。可眼前这篇笔记,却仿佛是另一个人的手笔。
但现在,一切都不同了。
当他不再是一个仅仅依靠逻辑和代码来认识世界的少年黑客,当他的身体里流淌着古老凶兽的暴虐血脉与神圣守护者的秩序之光,当他拥有了那些来自于世界本源的、血淋淋的“一手资料”,当他亲眼见证了古神的陨落、规则的破碎以及那界外恐怖的惊鸿一瞥之后……
他再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这些曾经无法理解的、看似荒诞的“旧词”。
每一个字,都仿佛在他的脑海中,被注入了全新的、闪耀着真理光辉的、能够与他所亲身经历的一切相互印证的……
“新解”。
他的目光,仿佛带着千钧之力,缓缓地、郑重地,聚焦在了笔记的第一部分,那是关于“灵魂本质”的探讨。
母亲在文中,以一种他从未见过的、充满了强大自信与颠覆性勇气的、如同神明颁布谕旨般的笔触,大胆地提出了一个在当时看来,无疑是石破天惊、足以被任何主流科学界斥为疯言疯语的假说——
她认为,智慧生命的“灵魂”,其本质,可能并非某种虚无缥缈的、由传统意义上的精神能量所构成的能量体。它更像是一种极其特殊、也极其复杂的、以人类现有科技手段完全无法直接观测到的、存在于更高维度上的……
“超弦波”。
这个词一出现,叶络的心脏猛地一跳。他想起了现代物理学中最前沿、也最玄奥的弦理论,那个试图统一所有基本力的宏大构想。母亲,显然是借用了那个概念,并赋予了它全新的、属于这个超凡世界的定义。
根据母亲的描述,这种“超弦波”,在正常情况下,以一种极其微弱的、几乎无法被任何已知的精密仪器所探测到的方式,如同背景噪音般,静静地、稳定地存在于每一个智慧生命体的最深层意识核心之内。它本身不具备任何超凡力量。但它却拥有一个独一无二的、近乎于神迹的、匪夷所思的特性——
它能够,与构成这个世界的、那些最基础、最本源的“世界之弦”,产生……
共鸣!
“世界之弦”,叶络的呼吸陡然急促起来。他立刻就明白了,这正是他现在所理解的、那些由古神们所执掌的、构成世界万物运转规律的……“规则”!稳定、崩坏、生命、凋零、空间、时间……这些都是“弦”的不同振动模式!
笔记继续向下延伸,逻辑链条严丝合缝,充满了令人战栗的美感。
而凡人在濒临死亡或陷入某种极端情绪(如极致的爱、刻骨的恨、无尽的绝望、或是想要守护一切的宏大执念)的漩涡之中时,所产生的那些强大到足以在现实世界引发异象的“执念”,其真正的作用,并非是创造力量,而更像是一个最高效、最精准、也最不计代价的“调频器”!
它能够强行地、在百万分之一秒都不到的瞬间,将一个生命体自身那一道独一无二的、承载了其一生所有信息与特质的灵魂“超弦波”的振动频率,精准地、毫不偏差地,调整到一个特定的频率上。这个频率,完美地、不可思议地,与周围环境中,某一片因为原初执掌者“古神”陨落而处于无主漂流状态的“规则碎片”的固有振动频率,完全一致!
当两个频率完全一致的波相遇时,便会产生“共鸣”现象。
在物理世界,共鸣,通常意味着能量的急剧放大和传递,比如着名的塔科马海峡大桥在微风中崩塌的事件,就是因为风的频率与桥的固有频率产生了共鸣。
而在灵魂与规则这个更加神秘、更加底层的层面,共鸣,则意味着……
融合!
看到这里,叶络只觉得一道闪电在脑海中炸开,照亮了过去所有的迷雾!
这一个简单的、却又无比精妙的假说,如同解开一切谜题的万能钥匙,瞬间就从最底层的理论层面,完美地、毫无瑕疵地解释了——为什么“灵魂遗蜕”的能力,一旦形成,就几乎是恒定的,无法被轻易地改变或增减其属性。
他想起了自己融合过的那些遗蜕。“长日将尽”的空间跳跃,“暗影之隙”的吞噬储存……这些能力都是固定的。他可以增强对能力的掌控,提升能量输出,但却无法让“长日将尽”生出火焰,也无法让“暗影之隙”具备治疗效果。
原来,是因为在共鸣与融合发生的那一刻,那个凡人的灵魂之“超弦波”,就已经与那片特定频率的“规则碎片”之“世界弦”,彻底地、不可逆转地“锁定”在了一起!它们合奏出了一段固定的旋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