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五十八章 猪圈
    可到底是一母同胞的亲弟弟,宋大邦还能怎么办?

    教呗!

    宋大邦自顾自的叼了根烟,擦了根火柴点燃,深吸了一口气,含含糊糊的说道:“这不是要修猪圈么?

    咱们俩作为队长、会计的,可不得起个先锋带头作用,修个大一点的?”

    宋大和还是没能回过味儿来,这修猪圈和一间半有什么关系。

    看着宋大和清澈而愚蠢的眼神,宋大邦后槽牙直痒痒,不得不说得更明白一点。

    “修猪圈的时候,修大一点,再多修两堵隔墙。”

    等视察的领导一走,自家的猪圈,还不是你想干啥就干啥,不比一间半来得名正言顺?

    宋大和想通了这一茬,眼前就是一亮,毫不犹豫的竖起了大拇指。

    “哥,还得是你!”

    宋大邦没好气的踢了宋大和一脚,含糊道:“想明白了就赶紧睡觉去,明天还有得你忙的。”

    毕竟,和他存一样心思的,可不在少数。

    但这猪圈算起来可是公家出钱出力的,猪圈修多大,可不是社员说了算。

    更别提那饲养员的位置,还没有定下来,盯着的人可多了。

    宋大和是个憨的,不顶事。

    今天晚上可得早点休息,明天还有场硬仗要打呢!

    宋大邦教育完自家兄弟,连“教育”媳妇都顾不上,那是倒头就睡。

    宋大邦的媳妇胡珊好不容易收拾完屋里屋外,一回房就看到睡得跟死猪一样的男人。

    虽然气得牙痒痒,却没敢把宋大邦叫起来“交公粮”。

    好不容易熬到了天蒙蒙亮,宋大邦好不容易睁开了眼睛,胡珊正准备缠上去,就听到了一连串的敲门声。

    宋大邦轻拍了一下胡珊,翻身下了床。

    胡珊一边问候着对方的族谱,一边把解到一半的扣子重新扣好,面色不善的打开了大门。

    “谁呀!”

    话音未落,一只举到半空中的手和高巧春那张笑成菊花的老脸就印入了胡珊的眼帘,胡珊的脸立马拉得更长了。

    “大清早的,婶子不在家里做早饭,伺候男人孩子,跑我这儿来干嘛!”

    胡珊心里没数,坐在院子里的宋大邦却清楚得很。

    他不轻不重的低咳一声,胡珊便不情不愿的挪开了半个身子,把高巧春给放了进去。

    高巧春扭着她那“前凸后翘”(小腹微凸,屁股稍圆)的身子,凑到了宋大邦面前,赔笑道:“昨天晚上听了大侄子一番话,婶子激动了一夜。

    这国家政策就是好。

    这猪是家中宝,粪就是地里金,咱们农村人那里能缺了猪呢!

    可要说起这养猪,婶子不是自夸,这十里八村的,就没有一个比婶子更擅长的了。

    想当年,……”

    一听到这个“想当年”,胡珊就知道,这一时半会儿说不完。

    只要高巧春不图她男人,那都是给她家送好处来的,胡珊再怎么不待见高巧春,也只能眼不见为净。

    说起来,高巧春有个当猪儿医生的爹,从小就跟猪打交道,还真是宋家村最适合当饲养员的那个人。

    果然,胡珊不过是把自己拾掇了一下,再出房门的时候,饲养员这个工作就已经落到了高巧春的身上。

    胡珊上下打量了一下自家男人的四个兜,也没有看到那儿鼓起来,胡珊忍不住皱了皱眉。

    宋大邦怕她口不择言,后退了半步,碰了碰胡珊的手。

    下一秒,胡珊的手里就多了一个用皮筋扎起来的小卷。

    胡珊的表情才好看了几分,朝着高巧春点了点头,这才扭身进了厨房。

    厨房门一合上,胡珊就迫不及待的查看了起来。

    八块钱,几张粮票、布票和糖票,虽然不多,但也算是拿得出手了。

    胡珊仔细卷好,揣进了兜里,舀上了两大碗玉米碴子,掺上两瓢水,又削了几个红薯砍成块扔了进去,熬成了一大锅粥,又拌了一碟萝卜丝,端上了桌。

    “婶子,坐下来吃点?”

    高巧春肚子里面打鼓,嘴上却还是硬气的推却道:“我吃过才来的,你们自己吃,不用管我。”

    胡珊却直接把高巧春的客气话给当了真,还真就没再搭理她。

    面对胡珊这种翻脸不认人的做派,高巧春一肚子不满。

    无奈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事情没办成之前,天大的委屈,她高巧春也得生受着。

    高巧春没有端碗,却也并没有离开。

    宋大邦心知肚明,却也没有说什么,只是默默的加快了干饭的节奏。

    上工的钟声响起,社员们陆陆续续走进宋大邦家的院子的时候,看到的不仅是宋大邦那一大家子人,还有赖着不走的高巧春。

    其他人还没有回过味儿来,宋苗却是心头一凛。

    她拉了拉宋大志的衣袖,小声嘀咕道:“咱们家的猪圈用不着太大,能养一两头猪就行!”

    虽然不知道宋苗为什么突然改主意,但媳妇自有媳妇的道理,宋大志毫无异议的报了上去,说他们家的猪圈修在厕所旁边,横竖各有三米宽就行。

    宋巧姑一听这话,忍不住皱了皱眉头,刚想劝上两句,可看到端坐在队长家院子里,一脸得意的高巧春,宋巧姑秒懂了。

    宋苗的怕高巧春,她宋巧姑可不怕,张嘴就要了个大猪圈,为了牢固起见,宋巧姑还表示,她愿意自费建堵承重的隔墙。

    宋大邦虽然知道宋巧姑的打算,却也没有戳破,收了宋巧姑一块钱,应了下来。

    宋大志和宋巧姑开了个头,其他人便衡量起了自家的实力,有本事的就掏钱修隔墙搞个大猪圈,没钱的就学宋大志,要个小猪圈,倒是省了宋大邦不少的口舌。

    见大家都登记得七七八八了,宋大邦这才宣布了高巧春成为宋家村饲养员的重磅消息。

    听到这话,高巧春那颗悬着的心才算是放回了肚子里,一张老脸瞬间笑成了一朵菊花。

    有了饲养员的身份,高巧春就成了宋家村唯一一家没有要猪圈的社员。

    毕竟,高巧春要养生产队的猪,自家也没有养的必要。

    再说了,翠云观房子那么多,何必修个四不像来影响风水和格局。

    社员们虽然大都不待见高巧春,但她家学渊源,能当选饲养员,大家也不意外,略微嘀咕几句,也就算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