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4章 妙计生效缓攻秦
    半夜歌声,引起一位巡营校尉的注意。举着火把循声过来,这校尉发现马棚里绑着百姓打扮的二人,有些奇怪。

    校尉上前欲问个明白,瞧了赢连,感觉有些面熟,又仔细辨认了下,不由说道:“赢公子!你怎么被绑在此处?”

    赢连仔细瞧着校尉,似乎在哪见过,“这位军爷,好生眼熟。”

    “五年前,在安邑城,公子曾请小人吃过一餐饭,还赠钱使我得以活命。听您指点,我投军入伍,现在是军中校尉。”那校尉说。

    想不到绝处逢生,危难之时遇到故人。赢连与监突被校尉带到自己的营帐,很快有人拿来热水与吃食。

    弄明白赢连到此的大致原因,校尉说明日就放赢连与监突出营。

    可早起另一位校尉,发现赢连与监突被放开,还在营中用饭,立刻带人过来质问。

    两位校尉争执起来,谁都不肯退让,吵闹声引来一位副将。对于赢连到底是不是奸细,副将也不好判断。听赢连说,识得魏军主帅,副将索性绑了赢连来见吴起。

    刚结束了华州城的战事没几天,这一年的征战算告一段落。吴起正准备休整几天,回都城觐见国君,禀告这一年的战绩,更重要的是向朝廷筹集明年征战的粮草。

    在都城安邑,吴起与赢连曾有过几次照面,但并无交流。听赢连提及,吴起似乎有些印象,于是命人给赢连松绑。

    问及来到华州城的缘故,赢连也不好欺瞒,便将自己欲回秦国,在秦边关受阻的情况告知。当然他并不敢将自己想回秦国,夺取国君之位的实情相告。只说秦国新君登基,自己欲回国祝贺。

    吴起并未多想,觉着赢连这位待在魏国多年的秦人,对自己攻秦难有影响。吴起说自己也正准备回都城安邑,赢连可一起同行。

    怕无端推却,让人觉着自己心虚,且看起来吴起并未对自己起疑心,赢连便假意高兴地说:“将军的美意,在下真是求之不得,随吴将军同行,这路上可安全方便多了。”

    于是几天后,赢连、监突随着吴起的车队,一同启程回魏都安邑。路上吴起问起秦国的情况,赢连以在外多年,不甚了解为由拒谈。

    收到吴起回都城复命的通报,魏武侯亲自来到安邑城的西门外迎接。

    吴起本是卫国人,青年时学过儒家、兵家、法家的学问,但许多年求功名而不得。曾在鲁国短暂为将,因受到鲁君猜忌,而投奔魏国。初来魏国时,因名声不佳而也不受人待见。后经魏相翟璜推荐,受到魏文侯赏识。因攻取秦国的河西之地,被封为西河郡守。

    虽然战功显赫,但吴起还是比较谨慎,不敢张狂。见国君亲自迎到城外,心里竟然生出一丝忧虑,这明显超乎国君对待臣下,一贯的礼遇。

    与魏武侯一同出城迎接吴起的魏相公叔痤,热情地邀吴起同乘一车,并笑着夸赞道:“武下城再败秦国十万大军,将军威武!今年又攻取秦国多座城池,西河郡实力扩张迅猛,吴将军真乃国之栋梁啊!”

    吴起谦虚地回道:“为将者血战沙场,为国开疆戍边,乃是军人本职,不足道哉。”

    魏武侯眼尖,在人丛中瞧见站在后边的赢连,便命侍从将其招致身边。

    赢连简言解释说,本欲回秦国向登基的新君祝贺,不成想在秦关被阻,只好原路返回安邑,路上碰巧遇上吴起将军而同行。赢连对离安邑时,因事情紧急未跟魏击辞行表示歉意。

    武侯魏击摆摆手,笑着说:“无妨。既然如此凑巧,那赢公子就一起随寡人进宫喝一杯。”

    赢连正想观察下魏国君臣间的关系是否融洽,墨白所设的反间计能否有机可乘,于是欣然接受,拱手说:“武侯盛情,在下恭敬不如从命。”

    宫里已经备下酒宴,在座的除了赢连一位外人,其他都是魏国的公卿重臣。武侯魏击并不避讳赢连这个秦国公子,对吴起攻秦的战功大大夸赞一番。

    但吴起讲到明年欲继续西进,攻取当年西周故都镐京一带时,魏武侯却摆手制止了他。

    武侯魏击说:“周王赏给秦人的故地,先不急着夺取,我们不是非攻灭秦国不可。秦国新君登基发来国书,愿割地求和,吴将军暂且停止西进。若秦国肯割让关中的肥沃土地,何必再大动干戈呢?”

    吴起疑惑地看着国君问:“我魏国兵精粮足士气正盛,为何要停止用兵?这时候求和,怕不是秦国的缓兵之计。”

    武侯魏击说:“不是停止征伐,而是暂时换个方向。秦国已派使节来求和,诚心奉我魏国为霸主,看来是被你吓破怕了胆。但东边的齐国却受楚国蛊惑,不肯尊我魏国为霸主,竟然攻打咱们的属国卫国,明显不把魏国放在眼里。开春之后,你领兵去教训教训齐国。”

    吴起似有些不情愿地施礼领命。赢连见此心里甚喜,他琢磨着许是墨白的反间计开始起效。无论如何魏国停止西进攻秦,都是个大喜讯。只是不知秦国割地求和,是不是真的。

    酒宴结束,赢连告辞离开时,武侯魏击送了他一些酒肉,并邀请他三日后一同去参观,在中条山中新建成的行宫。

    回到府中,赢连稍歇小半日,便出门去拜会墨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魏国蛰伏多年,一直等一个重返秦国夺回君位的机会。魏国攻占河西之地,虽然也令赢连痛惜,但秦惠公连遭败仗丢失大片国土,必然折损在秦人中的威望。如今赢昌虽已登基为新君,但他只不过是两岁的婴孩。秦国贫弱多年,求变图强的秦人想必很多。国内有菌改等人愿做内应,赢连觉着再不返秦夺回君位,过几年赢昌坐稳大位,他就彻底没机会了。

    既然铁了心要夺回国君之位,那就该为将来多做些准备,多笼络些贤才。墨家不但人才济济势力广大,而且忠义守信,是有别于儒家、道家、法家的强大组织。赢连认为联手墨家势力,是他当前夺回权力,以及将来治理国家的不二选择。

    赢连的到来,墨白并不感到意外。秦国新君登基的消息,几天前已通过墨家的商队从秦地传入安邑。

    墨白安慰赢连说:“两岁的幼儿登基为君,对你来说,也许不是坏事。秦国朝堂之上的权力平衡重新达成,需要时间,权力争斗在所难免。如此你返秦夺位,便有机可乘。”

    “先生高见!不过我在边关被拦回不去,十分心焦。更让人忧虑的还是吴起占据河西之地,对我秦国是个巨大的威胁。不除掉吴起,夺回河西二百里沃野,我即便坐上君位,心里也不踏实啊!”赢连说。

    墨白说:“不是今日酒宴上,武侯已经命吴起停止攻秦了吗?再说事有轻重缓急,先谋得秦国君位,再想夺回失地,事情一件一件来。”

    看出赢连对其迅速知晓,魏国君臣的议事,感到惊讶,墨白便解释说:“在相府做门客的墨家弟子刚从我这走。公子托付的事,在下不敢怠慢,一直紧着筹办,请放心。”

    赢连拱手施礼谢道:“墨白先生做事雷厉风行,令在下十分佩服。大事若成,请先生为秦国的座上宾,必予重谢无以报答。”

    墨白摆摆手,说:“我助公子成事,不图报答。只期望有朝一日赢公子为君,能以天下苍生为念福郁四野,施仁政止兵戈。”

    赢连拱手说:“先生厚德仁义,令人敬佩。只是仁政易施,兵戈难止啊!当今天下诸侯并起分争不断,若不兴兵戈,岂不是自取灭亡?”

    “兵法云,不战而屈人之兵,想必公子也知其中的道理。若一大国国力强盛,兵多将广,还有谁胆敢轻易攻击它吗?就像当今的魏国,若不是它四面出击,攻打别国,有谁愿与之一战呢?”墨白说。

    赢连不由挑大指赞道:“听墨先生一席话,真是胜读十年书啊!如此说来,施仁政,可止兵戈。”

    “故国虽大,好战必亡。我墨家主张非攻,就是同样的道理。”墨白说。

    “但人有强弱、国有大小,想天下太平难啊!先生也知几百年来,华夏大地征伐不断,诸侯争霸无止无休。仅凭一国的强盛,难保各国相安无事,不起纷争吧?”赢连问。

    这正是:

    良臣仁政国力盛,想止兵戈不简单。

    却说墨白可有止息兵戈,令天下安定的方略?

    喜欢帝国崛起之东方圣人请大家收藏:帝国崛起之东方圣人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