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时分派出去的人带回了惊人的消息:“太子率军夜袭雎侯府,将公子你的父亲、母亲、兄弟姐妹全杀了,现在正全城搜捕你。”
子特吓出一身冷汗,太子果然先出手,多亏自己警觉,及早躲到城外。派去王宫及六卿府上探听消息的人也陆续回来。王宫依然士兵把守戒严中,六卿全部昨日去而未归。
子特觉着景公肯定已死,子启与华无恙或已达成同盟,自己不能坐以待毙需要出手了。不然一旦自己身在兵营的消息走漏,子启与华无恙动手对付自己,只凭手里能调用的一万军队,怕是成不了事。
事已至此,子特认为他已无任何退路。子特立刻征调五千军队将都城商丘包围,不许任何人进出,他亲率三千甲士杀奔王宫。
太子得知大尹秘会了子纠后,即生气又有些后悔。景公生死以及身在何处,只有大尹知晓,前日怠慢了他,却有不该。现在他手中并无权势,能动用的军队,只有守卫王宫的一千五百人的禁军。而他与掌权的六卿并无私交来往,在未登王位之前,六卿是否会站在他这一边很难讲。
子启再三思量,觉着华无恙还是决定他能否顺利坐上王位的关键人物。他想明白后,立即前往太沃宫,华无恙见他来见也眉头展开。
华无恙先拱手作揖道:“我已等候太子殿下多时,你果然来了。”
“劳烦华大人惦念,在下有许多事不明就里,还望大人指教。”子启毕恭毕敬地回道。
此时大尹华无恙已假传景公旨意将六卿招至大成殿,派兵甲将大成殿团团包围起来。他对六卿说:“景公病重,请诸位来商议新君登基之事。请你们先盟誓,不做对国家不利的事,遵景公旨意愿奉我为上卿。”
六卿未见到宋景公,却见兵甲将大殿围住,听完大尹的话都面面相觑。几人内心慌乱暂时没有主意,都沉默不语。大尹也不急于逼迫六卿表态,见几人沉默不语便退出殿去。他想关上几日,他们会想清楚。
大尹华无恙与太子很快达成共识,大尹保子启登基国君大位,子启登基后封华无恙为上卿掌国政。如果六卿同意盟誓,尊华无恙为上卿,并交出军权就放了他们,不然就将他们削职羁押。
华无恙示意景公的兵符在他手,其他人调到不了军队,便出不了差弛。子启觉着以防万一,应调遣两万军队戒严全城,比较万全。
华无恙表示:“我手下缺少得力可靠的人承办此事。再者万一六卿的亲信部属觉察出问题一起举事,平息起来很麻烦,不如维持市面安稳为上。”
子启也没有得力可靠的干将,便作罢。此二人向来自视甚高,不把旁人放在眼里,身边竟围些阿谀奉迎的小人,真到用人之时,才发觉身边没有得力可靠有才干之人。
为防日后生变,太子觉着应将子纠杀死,以免有人利用子纠曾作为景公养子的身份起事。原来宋景公另外三个兄弟多年前都因故反叛逃入别国,只剩珰秦侯爷这一近支。若灭了子纠全家,循周礼便没有可争王位之人。而华无恙认为子纠向来寡欲淡泊,对王位够不上威胁。
子启反驳说:“多年前与子纠一起打猎,他竟然对我放冷箭,命中了我的车辕,险些射中我。他绝不是看上去那般敦厚,子纠的伪装骗得了别人,但骗不了我。”
当夜子启带五百王宫的卫兵将雎侯府包围,除却放过自己的亲爹珰秦侯爷,将哥哥子纠及其妻妾子女全部杀死。只是没有找到子纠的长子子特,审问仆人听说子特与夫人当日午后出府,不知何干一直未归。子启命人继续搜捕未太在意。
子特将王宫围住,并不急着攻城,他也怕万一宋景公没死,攻击王宫就是灭族的大罪。他等待六卿的子弟以及亲信官员们聚齐后,开始向宫里喊话。子特要求立即为宋景公全国举丧,并马上释放六卿。
华无恙和子启对突然有人围攻王宫甚为慌恐。二人以为是有人走漏了风声,事态突然发展到如此地步,令他们一下乱了方寸。他们手里总共就两千多兵士,王宫外的五百守卫还被缴械俘虏了。
华无恙和子启隐瞒景公死讯并软禁六卿,这么大的阴谋被昭示天下,让他们觉着如临深渊处境艰险。当太子得知是子特在宫墙外率人起事后,更加害怕起来。
子启与华无恙惊慌失措相互埋怨。华无恙抱怨子启不该杀了子纠,还放跑了子特。如果没有子特带头,宫外这些人成不了事。子启更愤怒,斥责华无恙不该软禁六卿。不过两人现在是一条绳上的蚂蚱,没争辩多久便都冷静下来,商量该如何摆脱当前的困局。
子启咬牙说:“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带兵杀出去。兵符在手,我们去城外的兵营调集军队,只有反击才是出路。”
可华无恙提醒子启,手里的这些禁军大多是贵族子弟,平日又疏于训练,装装样子还行,有战斗力的绝超不过五百人。看宫外围困的兵甲少说也有三千,华无恙认为他们出去绝对是自寻死路。
大尹华无恙说:“如今事情已经败露,宫外重兵围困,想办法保命才是首要的。只要外边的人和六卿答应保我们全家人的性命,放我们去楚国,赶紧答应他们的要求,事情越拖对我们越不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子启想着他的国君之位不该这么白白的丢掉,一时下不了决心。两人就此僵持干耗了一天,也没想出好的对策。
起初子特见大尹与太子出现在城楼之上,心里发毛很是没底。但他们宣称景公只是病重,却不敢让人进宫面见景公,子特就彻底放下心来,他知道自己赌对了。
子特在宫外也不急,他想得让被囚禁的六卿多吃点苦头,这样他们出来会更感恩自己,能痛快的奉自己为国君。事情闹得越大,时间越长对自己越有利。
大尹与子启僵持一天,华无恙心焦万分,“把外边的人惹急了,他们杀进来怎么办。”
“六卿在我们手上,他们不敢!”子启还想坚持。
“六卿死了,外边那些人就能坐上六卿的位子。他们会把仇恨都算在你我账上,而把恩德记在子特头上。再说子特并没说非杀你报仇,他之所以还没杀进来,恐怕是为日后他做国君攒名望。”华无恙将局面看得越来越清楚。
困兽犹斗的子启打算最后搏一下。夜里子启组织起一支三百人的敢死队,许诺以重金,让他们杀出去,带兵符去城外兵营调兵。华无恙担心不但出不去城,连兵符怕是也会落入子特之手。
“反正都是死,不如搏一把,成了就是荣华富贵,天下我有。”子启不甘心本属自己的国君之位白白丢了。
华无恙却担心连保命的机会也就此葬送,“现在六卿在我们手上,还有讨价还价的筹码,一旦子特失去耐心杀进来,我们就是案板上的鱼肉!”
“与其苟活于他国,不如拼死一搏,成王败寇的道理你应该懂!”子启咬牙切齿地说。
华无恙见子启目露凶光,再反对恐怕子启对自己下手,而且他也不甘心失去已有的荣华富贵,便哀叹一声,听凭子启去进行最后的一搏。
太子将宫里能找到的钱财珠宝都分给了三百死士,并许诺成事后,每人再赏黄金一百斤,食邑一千户。华无恙见太子心意已决,便怂恿子启亲自带人杀出城去。但子启却是个色厉内荏贪生怕死之辈,要紧的时候两股打颤脚下发软,险些从战车上摔下来。
子启说这两日夜不能寐,浑身无力,还是不给将士们添累赘了,急命人将他扶下战车。他想这种玩命的事,还是交给手下人干吧,再大的权势也不如活着要紧。
子时刚过,子启命人悄悄打开宫门,三百整装待发的死士随十辆战车突然冲出宫去。宫外的子特这两日也是人困马乏,当轮岗的兵士将帐篷里睡觉的他唤醒时,十辆战车已冲开围宫木障,顺大街奔外城而去。子特闻讯惊出一身冷汗,忙命人急速追赶。
战车疾驰在夜里空无一人的大街,拦截并不容易,子特一路追杀,待追至城门,仍有两车三十几人杀了看守城门的卫兵,开门冲出城去。
待到城外的兵士听到值夜卫兵敲响铜锣,组织起拦截的人马,三十几个死士又砍翻许多卫兵,有十来人一辆战车冲破包围往北大营而去。
子特心知一旦太子的人带兵符逃至兵营,搬来北大营的五万兵马,自己的王位不但没戏,肯定命也保不住,所以他是不顾一切玩命追赶。追出城外两三里,已是漆黑一片,他身边紧随的也只有两辆战车,大部队并没有及时跟上。
一路狂追,击杀了一个又一个突围而出的兵士,终于在兵营前,子特带着五个人将对方最后三人截住,不远处北大营寨门上的灯笼已清晰可见。
子特向三个武士喊话:“放下兵器,交出兵符,我保尔等不死!命可是自己的!太子许诺你们的封赏,我子特全部照给。”
最后三个死士还想再拼一下,但看着手持火把满身血污杀红眼的子特,心里慌了。三人听得远处的喊杀声越来越近,觉着再抵抗只剩死路一条,便扔了武器,交出兵符。
从宫城一直追击到北大营外,总算将兵符截获,子特感觉这半夜过得真是惊心动魄。如今国都商丘附近的六万常备军,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子特心里彻底踏实下来。
第三日,太子挨到日上三竿,丝毫不见有援兵来救,他认识到搏命的最后一步也落空了。此时已彻底无计可施,听着宫外的喊杀声他心里怕得要命,终于挨不下去,同意了大尹的求和主张。
被软禁的六卿为了能活命,立即就同意了大尹与太子的条件。只要不伤他们性命,六卿保证说服子特放子启与华无恙安全出城,随他们出逃到哪国绝不追杀。
子特在六卿子弟及亲信的鼓噪声中,只好同意不杀大尹与太子,放他们去楚国。子特本来对子启恨的是咬牙切齿,一心想杀他为全家报仇,但六卿在宫墙之上已明确表示要放太子与大尹去楚国。仇虽要报,但自己登上君位更为重要。
如若没有六卿三大族的拥戴,怕是做不成宋国国君,所以子特只好接受了大尹与太子的条件。他想先坐上大位要紧,日后再想法杀子启也不迟。
子特围困王宫三日,成功解救了六卿,并将大尹与太子赶出国,可谓智勇双全风光无二。大尹向来专权好利,经常假借景公的旨意施令谋私,多数官员都厌恶他。人们对子特将大尹驱逐出国都拍手称快。此次六卿被成功解救,对子特都另眼相看,没想到这个二十岁的年轻人有勇有谋出手果断。
子特已是宋国国君的第一继承人,已没人能挑战他当前的威望。大司马皇非我自然乐得女婿子特做国君,全力赞同子特立即登基,其他人都不好反对。
灵氏、乐氏两家虽不希望皇氏得利,但他们找不出更合适的国君人选,只好做顺水人情,也表示支持子特继位。朝堂之上六卿支持的事,没有官员敢再反对。择吉日在大成殿东阶之上,子特顺利登基国君大位,史称宋绍公。
为宋景公举丧也是大事,子特亲赴虞城迎回宋景公尸首停放在太庙里,举行了隆重祭奠,并全国举丧,最后埋葬在雎水北岸的宋国公族墓地里。期间子特还为自己被杀的父母兄弟们举行了盛大的丧礼。百姓私下里多对子特表示同情,对他继承大统自立为君并无多少非议。
子特继位后,为巩固自己的国君之位,笼络人心,下诏全国减税三年,并大量招揽宋国各种贤能之士为朝廷效力。墨光斗兄弟就此入工师署做工,并举家搬至宋都商丘。
喜欢帝国崛起之东方圣人请大家收藏:帝国崛起之东方圣人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