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2章 宋国旧事 佞臣作乱
    墨子幼年的故事,让赢连与几位墨家弟子对这位圣人,更加崇敬佩服。

    “据说圣人墨子曾为宋国大夫,辅佐宋绍公多年,因瓦解六卿权臣把持朝政,立下大功,但在宋国推行变法半途而费。后辞官创立墨学,并创建墨家这一庞大组织。从如今墨家的兴盛来看,墨子真是作出惊天伟业的大宗师。”赢连赞叹道。

    “听说祖师早年就搬到宋都商丘定居。但师兄不是说,墨家人重修祖屋,欲返回故里目夷镇吗?”有人问。

    墨白回道:“墨家人未重回目夷镇居住。曾祖墨光斗兄弟正欲重修旧宅时,宋景公的兄弟珰秦侯爷,将墨家人招入商丘工师署做工,自此墨家人搬入商丘定居。因为那年宋景公驾崩,珰秦侯爷的嫡孙趁机兵变,将景公的太子驱赶出国,自立为宋国国君,就是宋绍公。珰秦侯爷觉着当年墨左车被杀,对墨家人有亏欠,他孙子掌权后,他想补偿下墨家人。”

    没想到宋绍公也是篡权取得国君之位,而墨子竟然全力辅佐过这样一位君主,突然间墨子在赢连心里的分量发生了变化。

    赢连瞧了瞧墨白,犹豫了片刻,还是禁不住问:“请问墨白先生,在下实在不解,一代宗师墨子德高望重,为何早年要辅佐一位篡权上位的国君?”

    墨白立刻明白了赢连不悦的缘由,正色回答道:“墨家主张尚贤,公子应该知道吧。当年宋景公的太子子启无德嗜杀,被赶出国乃咎由自取。而宋绍公子特继任国君后礼贤下士,为政勤勉。不是单纯因为子启杀死墨左车,墨家人忌恨他,子特有恩于墨家人,墨子便辅佐他。根源在于宋绍公子特施仁政,值得辅佐。”

    “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墨家愿辅佐的必是贤德之君。不是墨家不尊嫡,而是更尊贤。若不是公子为人正直仁义,仅凭秦灵公太子的身份,是不可能得到这么多墨家弟子助力的。”墨玄大声说。

    赢连听完神情放松下来,对墨白、墨玄拱手说:“惭愧、惭愧,墨家人着眼大义,不拘俗套,在下格局小了。”

    有人对宋绍公赶走景公太子,夺权成功十分好奇,便问:“墨白师兄,宋绍公如何夺取大位自立为君,这事你能讲讲吗?”

    这也是赢连迫切想知道的。见大家想听,于是墨白继续讲故事。

    宋景公的太子其实非他亲生,而是宋景公弟弟珰秦侯爷的次子。因宋景公一直无子嗣,多年之前,年过四十的宋景公,将珰秦侯爷的两个儿子长子子纠与次子子启同时收为养子,养于宫中。经多年的培养考评,宋景公将处事果断、性情刚猛的子启立为太子,而性情敦厚、为人淡泊的子纠被放归雎侯府。

    宋国的国政多年来一直掌控在六卿三大族手里,太子继位前并无多少权势。而晚年的宋景公年老昏聩疏于朝政,潜心于游乐,日常行事都依照宠臣华无恙的安排。

    宋景公出巡途中突然驾崩于虞城,景公宠臣大尹华无恙却未立即发丧,而是封锁宋景公死讯,率领虞城的一千士兵悄悄返回都城商丘。

    大尹只是大夫没有位列上卿,官阶不算高。但华无恙深受宋景公宠信,谋得不少额外的权力,如拟定旨意、弹劾官员,及负责宋景公护卫、出行、游乐等诸多事宜。

    大尹华无恙向来与六卿皇、灵、乐三大望族不睦,他害怕没了宋景公的庇护,受他欺凌的人要找他算账。大尹思量后,决定先动手。他假以景公的名义,招太子启进太沃宫秘会,希望得到太子的允诺,在子启继位后,能维持他的权势。

    见到太子子启,大尹华无恙便道贺说:“恭喜太子殿下,即将荣登大位。”

    子启在太沃宫内不见宋景公身影,只见华无恙,他有点发懵,“华大人何出此言,君上是不是身染有疾,我已多日不见君上?”

    大尹说:“君上怕是时日不多,命我知会太子早做打算。君上恐他日六卿于太子及我不利,想征询太子有何谋划防止有人谋逆,以保社稷安危。”

    子启认为自己早立太子多年,是继承国君大位的唯一人选,且六卿皇、灵、乐三族与自己并无嫌隙。他觉着大尹闪烁其辞,似有隐情不方便讲。“君上身染何疾,人在何处,华大人不可隐瞒!”

    大尹华无恙说:“君上的安危自有我安排周全,太子何必多虑。”

    太子勇武有余,谋略不足,不把大尹放在眼里。他心想景公一死,自己自然荣登国君之位,谁的脸色也不必看,便直言道:“景公向来对你我恩典有加,华大人请以国事为重,莫辜负了君上的器重!我恳请现在面见君上。”

    “太子殿下,不必心急,合适的时候,君上自会召见你。太子的敬上之心我必如实禀告景公。”大尹觉着太子当前情形下都未将自己当回事,怕是一旦登基君位,更不会将自己放在眼里,想保全自己需要另想办法。

    大尹华无恙没能从太子处得到所期望的尊重与些许承诺,太子对他的暗示全无理会。这令华无恙心绪难安,对太子心生不满,大尹华无恙便即刻去拜会公子纠。作为景公曾经的养子珰秦侯爷的长子,公子纠也算是国君大位的潜在人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大尹赴雎侯府会见公子纠并未轻车简从秘密进行,他心想将此事太子知晓更好。

    当时的子纠对王权早无期许,但他二十岁的儿子子特,却是智勇双全雄心勃勃。得知大尹秘会父亲的内情后,子特兴奋不已。

    “父亲,我想景公恐怕已经驾崩。华无恙往日飞扬跋扈,朝中受他欺压的大臣不在少数。现在他想谋求新君的庇护,估计未从太子处得到允诺,不然怎会与您说到将来君位继承的事情,而且来时还摆这么大的排场,肯定他与太子没有谈拢。现在看来华无恙讲太子不适合国君之位,是不是景公的意思并不重要。只要太子未登大位,父亲就有机会。”

    子纠表示不要卷进君位之争,免得招惹灾祸。父子二人想法相左,没有谈拢。

    子特的岳父正是大司马皇非我,掌管着军事大权。大尹离去后,子特即刻到岳父府上拜会,将大尹来雎侯府秘会父亲的事情告知。“华无恙见我父亲,谈到未来国君的继位之事,他说景公染上重疾恐时日不多。我想近日城内可能要有大事发生。”

    “你父对大尹如何回复?”皇非我担忧地问。

    “我父亲说他无意权柄,乐得清静,子启做国君他必支持。”子特如实告知。

    “若你的判断准确,怕对你父不利。以太子的为人,一旦知晓此事,肯定会横生猜忌。如果景公已崩,那调动军队的兵符必落入华无恙之手。”大司马还是立即想到了兵马之事。

    两人正谈话间,宫里的内使奉诏来见。“时下闻报,下邑有战事,国君请六卿至大成殿一起谋划。”内使还讲国君嘱托事情紧急,请大司马即刻随他进宫。

    大司马皇非我与子特都心有疑惑,借更衣的空档,皇非我与子特简单交换下想法。

    子特说:“这其中恐怕有阴谋。”

    皇非我认为:“六卿势大,没人敢对六卿不敬。而你们父子更应多加提防,你暂且留在我的府中,等我回来再做打算。”

    子特感觉大尹与六卿不睦,为防不测,不如将都城守卫军队的令牌暂时交于他。大司马皇非我能直接调动的也只有守卫都城的一万军队。他想了想,从腰间解下令牌交给子特,嘱子特绝不可轻举妄动。

    子特等了半下午,也未见岳父皇非我回来。他越发觉着事有蹊跷,派去宫中打探的人带回消息说,王宫外站满了兵士,不许人进出,已经戒严了。子特感觉事态严重,一面派人回雎侯府让父亲多加提防,一面带上亲信直奔城北的兵营。

    事情反常,由不得子特不多想。他认为先调集兵甲以保自身安危为上,如果有不利的消息,自己能够及时进行反击。

    子特在兵营没等到任何城里的消息,派去王宫打探的人没再来报,回自己府上送信的人也没有反馈消息。第二天早上皇非我府上的人来报说,司马大人一直未归。子特想到夜里做的梦,他觉着自己的机会来了。

    昨夜他梦见:太子子启头向北睡在都城东门的外边,而自己变作大乌鸦栖止在他的上面,嘴巴搁在卢门上,尾巴搁在桐门上。

    他想子启头北首,乃死象。东门外,乃失国也。自己的梦很好,将来一定成为国君。

    喜欢帝国崛起之东方圣人请大家收藏:帝国崛起之东方圣人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