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22章 赵三上门
    包袱里是她这两年来积攒下的所有心血——整整三十幅各式花样的绣帕。

    她悄悄绕开村路,沿着崎岖的山道,赶到了约定好的老鹰崖下。

    顾长山早已等在那里,脚边放着一个更大的麻袋和一个小巧的秤杆。

    他看到沈桂兰,没有多余的废话,直接指了指地上的麻袋。

    沈桂兰打开自己的包袱,将一幅幅精美的绣帕整齐地摆在干净的岩石上。

    顾长山蹲下身,拿起一幅绣帕,仔细看了看上面的针脚,然后开始往秤盘里放麻袋里的东西——有晒干的菌菇、成色上好的黄精,还有几块散发着异香的木头。

    他称得很仔细,仿佛不是在交易,而是在完成一个精密的仪式。

    “你的绣品,一幅抵一斤上等山菌,或半斤黄精。”他一边称,一边定下了规矩,“我拿去镇外的驿站,卖给相熟的外乡药商,他们识货,不会压价。以后,每五日,我们在此交货一次。”

    沈桂兰重重地点了点头,眼眶有些发热。

    这不是施舍,这是一场平等的交易。

    他给了她一条活路,更给了她一份尊严。

    二人就此立下了口头之约。

    沈桂兰背着满满一袋山珍药材回到家中,第一次感觉到了脚下的土地是如此坚实。

    然而顾长山的路子不能轻易暴露,而山货药材也不能直接当饭吃。

    她把大部分山货藏在了屋后的一个隐秘地窖里,只留下少部分,准备想办法换成米粮。

    就在沈桂兰绞尽脑汁时,女儿秀薇给了她一个意想不到的启发。

    小姑娘不知从哪里找来一些五颜六色的碎布头和草籽,学着沈桂兰的样子,用粗麻线将它们编织成一个个小巧玲珑、摇晃起来会沙沙作响的“彩绒编铃铛”。

    村口的大槐树下,孩子们最喜欢聚在这里玩耍。

    秀薇鼓起勇气,学着大人的模样,在树下支起了一个小小的“摊子”,用她做的彩绒编铃铛,去换别家孩子手里的一个鸡蛋,或是一小把纳鞋底用的麻线。

    起初只是孩子间的游戏,但渐渐地,一些大人也注意到了。

    沈家的绣活远近闻名,虽然买不起,但用一个不值钱的鸡蛋换一个能哄孩子开心半天的小玩意儿,谁都乐意。

    一来二去,秀薇的小摊子竟真的“开张”了。

    她不仅换回了鸡蛋、麻线,甚至还有人拿来了自家吃不完的半块窝头。

    沈桂兰看着女儿小大人似的忙碌身影,心中一动。

    一个大胆的念头在她脑海中成形。

    她开始教秀薇一些更简单的绣法,用边角料绣些小猫小狗的图案,做成可爱的香包。

    这些东西不值钱,却精巧讨喜。

    于是,秀薇的小摊上,货品越来越丰富。

    而交换的范围,也从孩子间的玩闹,悄然扩展到了村里的妇人之间。

    今天用一个香包换回三颗鸡蛋,明天用两只编铃铛换回一捧杂粮面。

    一张以沈家为中心,以物物交换为形式的无形暗网,在村子最不起眼的角落里,悄无声息地编织起来。

    夜深了,沈桂兰的屋子里依旧亮着灯。

    新换来的灯油让火苗跳动得格外有力,映照着她专注的侧脸。

    她的手指在绷子上飞舞,一针一线,绣出的是对未来的期盼。

    屋角,秀薇换回来的鸡蛋和杂粮堆成了小小的一堆,虽然不多,却足以让她们暂时衣食无忧。

    整个家,表面上看,依旧是那间四壁空空的茅草屋,除了几块粗布和一些不值钱的杂物,再无他物。

    可谁也不知道,在这份显而易见的贫瘠之下,一股顽强的生命力正在暗流涌动。

    村里的夜静悄悄的,只有风吹过树梢的沙沙声。

    沈桂兰的针尖在布料上穿梭,发出轻微而富有节奏的声响,这声音给了她前所未有的心安。

    然而,她并未察觉,村子的另一头,几双贪婪而怨毒的眼睛,早已盯上了她家这扇透出微弱光亮的窗户。

    夜色,既是她的保护色,也同样掩盖了正悄然逼近的危险。

    月黑风高,杀人夜。

    赵三一脚踹开沈家那本就摇摇欲坠的柴门,带着几个地痞流氓,如一群饿狼冲入羊圈。

    “给我搜!一寸一寸地搜!连老鼠洞都不能放过!”

    赵三的三角眼闪烁着贪婪与狰狞的光,他是镇上钱掌柜手下最得力的一条狗,鼻子最尖,手段最狠。

    钱掌柜断定,沈家那孤女寡母,绝不可能凭空变出钱来给沈老头治病,背后必有蹊跷,十有八九是走了什么野路子,得了见不得光的山货。

    灯火下,沈桂兰将年幼的秀薇护在身后,清丽的脸上没有半分惧色,只有一双寒潭般的眸子,冷冷地注视着这群不速之客。

    “赵三哥,我沈家一贫如洗,有什么值得你如此兴师动众?”她的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带着一股子与她年龄不符的沉稳。

    “少废话!”赵三啐了一口,“有人看见顾长山那煞星往你家送东西了!老实交代,是不是野山参?交出来,爷还能让你娘俩好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