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边走边说。
陈林发现这个刘丽华非常善谈,落落大发,有点江湖女子的风采。
与他之前见到那个如同小家碧玉一般的刘丽华完全不同。
也许是秘密暴露在陈林的面前,刘丽华彻底展现出了自己的真性情。
“陈公子,你一定跟过名师吧,我看你看问题非常通透。我们会中也有不少知识渊博的前辈,感觉他们也没你看得清楚。而且,你怎么对洋人那么了解?”刘丽华追着陈林问东问西。
陈林渐渐有些不耐烦了。
他头也不回地说道:“都说了,不要问我的事情。我也不问你的事情。”
“为什么啊?”刘丽华也不生气,而是继续说道,“我们本就是同道中人,大家不是应该坦诚相待吗?要不,我们合作怎么样?”
“合作?”
陈林可不想找一群猪队友。
不过这话,他不可能说出来。
“我现在不过是个小小的洋行通译,可没有跟你们合作的资本。”
陈林说得非常委婉:“等以后我有实力了再说吧。”
说话间,两人已经来到了陈林的茅草屋前。
天黑了,苗苗一个人守在家中,心里害怕极了。
她找不到火折子,点不了灯,就将自己裹在被子里。
当她听到外面的动静时,她吓得躲进了床底下。
陈林还以为妹妹不见了,赶紧点亮油灯,在屋内寻找起来。
最后在床底下找到了苗苗。
“呜呜呜…哥哥,苗苗害怕。”
苗苗一头扑到陈林的怀中,伤心地哭了起来。
跟在陈林身后的刘丽华心中也泛起一阵伤感。
她很小的时候就与兄长相依为命,那时候的她就跟苗苗一般,经常一个人待在家里。
兄长带着他走南闯北,遇到很多危险。
有时候她都觉得自己能够长大是受到了上天的眷顾。
“你家里没别的人了吗?”刘丽华关心地问道。
陈林摇了摇头。
“你的父母呢?”
似乎是感受到刘丽华的善意,陈林只好简单地说了一下家里的变故。
“该死的朝廷走狗。”刘丽华心中义愤填膺,转头又一脸关切地问道,“那你去洋行上班,苗苗怎么办?你总不能带着她去洋行吧。”
“还能怎么办,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陈林摇了摇头,他暂时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但是他可以保证这时间不会很长,因为他已经有了完整的计划,自己要在一年之内成为威震外滩的富商。
“要不,让苗苗跟着我吧,我白天的时候在成衣店做衣服,可以带着苗苗,就当是我的小学徒。晚上她可以住在我家,你知道我家房子多。”
看到了苗苗,刘丽华就想到自己,她不想这个小女孩受跟自己一样的苦。
“对了,你弟弟的事情,我会让帮会的人关注一下,洋泾镇那边的人员复杂,各地的势力纠缠,拍花子的团伙至少有十几个。”
“我知道,多谢了。苗苗住在你那,我每个月算钱给你吧,就当是住店。”
陈林又变得礼貌客气起来,反倒是让刘丽华不适。
她更喜欢刚才那个与自己说话不耐烦的陈林。
刘丽华上前将苗苗抱在怀里道:“今天要不是你,我说不定就被那帮恶棍抓走了。我欠你一条命,这点事情算啥?”
“苗苗,以后跟着姐姐好不好?”刘丽华贴在苗苗的耳边轻声道。
苗苗点了点头:“我喜欢跟姐姐在一起。”
不过她接着又道:“姐姐能不能带上我哥哥一起,我不想哥哥一个人。”
苗苗童言无忌,但是这个时代的女孩都早熟,刘丽华听了之后耳根子都红了。
陈林连忙跟苗苗道:“苗苗,你跟着姐姐,哥明天就要去工作了,等哥下了工就去找你,好不好。”
这一夜,刘丽华就搂着苗苗睡在了陈家。
陈林则跑到隔壁的“实验室”,陪着那一对瓶瓶罐罐,闻着化学药剂的味道睡了一夜。
他以前就经常住在实验室,闻着这些奇怪的味道,反倒是睡得更香。
第二天一早,他起来的时候,刘丽华已经帮他们煮好了早饭。
她从门口当做厨房的小茅草屋中钻出来,脸上还抹了一点灰:“帮你们煮了点粥,热了几个包子,快吃吧,你不是说今天要到洋行报道吗?”
看着刘丽华这样,陈林心中泛起了一丝涟漪。
前世的他对女朋友那么好,那个女人似乎都从未帮自己煮过一顿饭。
眼前这个女孩子,虽然相比于他的心理年龄要小很多,但是看起来比后世的很多大龄剩女还要成熟。
“嗯,谢谢你。”
“都说了,让你不要客气。我去帮苗苗扎头发,你看一下苗苗有什么东西,帮她收拾一下,我吃好就带她回去。
“一晚上没回去,我哥估计要急死了。”
三个人吃好饭,陈林将刘丽华和苗苗送到河边,临别时,陈林送上两个竹筒。
“这就是我昨晚用的东西,遇到危险时对着敌人按动后面的木杆。”
“昨天我也闻到了一点,似乎有些辣味。”刘丽华高兴地接了过去。
“确实用到了辣椒。我叫它辣椒水,不过这东西没有什么杀伤力,只能让对手短时间被干扰。”
见到渡船离开,陈林挥了挥手,有些不舍,心中又像是放下了一块大石头。
刘丽华的出现是一个意外,不过她确实帮了自己大忙,至少陈林现在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
回到茅草屋,换上一件崭新的长衫,拎上一个小木箱。陈林踏上了自己穿越后的洋行生涯。
从陈家的茅草屋到租界的码头,其实并不远。
两年前,《南京条约》刚刚签订的时候,就已经有大量洋人到沪上来。
但是那个时候,租界没有定下,他们只是过来探探路,不敢下血本投资。
现在租界的范围确定,在他们看来,这里就是他们的地盘了。
所以这些洋人开始放开手脚搞建设。
陈林从家向东走了五六百米就有一条正在修建的碎石子马路。
这里就是后世的外滩大道。另外一次的江面上随处可见穿行的船只。
大部分都是华人的舢板,江边有几艘三桅帆船分外的显眼。
这种船相比舢板大多了。不过陈林知道,这在洋人那里不过是护卫舰一个级别的小船罢了。
碎石马路上一群穿着破布烂衫的华工正在劳动,有的用大锤碎石,有的用铲子将路面修平,还有的拉着石碾子,来回碾压。
他们一个个都是面黄肌瘦,营养不良。
不时还能够看到一小队穿着龙虾服的英吉利士兵在路上巡逻。
他们脚上的皮靴踩在十字路上咯吱作响。
那些华工见到他们,眼神中满是畏惧。而这些英军士兵,甚至还有一些殖民地招募的仆从兵,则昂着头,鼻孔朝天,对这些华工一脸鄙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