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76章 拜师?
    府衙后园的一处院子,已是灯火通明。

    王明远跟着引路的仆役,穿过几道回廊,踏入其中。

    院子里早已摆开了数十张矮几,铺着干净的席子。

    一些先到的学子三三两两地坐着,低声交谈,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杂着兴奋与拘谨的气氛。

    他目光一扫,就看到了几张府学里相熟的同窗面孔,他立刻抬步走了过去。

    “明远兄!这边!”一位郑姓同窗眼尖,立刻招呼,还往旁边挪了挪,给他空出位置。

    王明远依言坐下,朝几人拱了拱手:“郑兄,刘兄,李兄,吴兄几位都在。”

    “明远兄,你可算来了。”郑姓同窗压低声音,脸上带着点同病相怜的感慨,

    “听闻你院试那场也病得不轻?我也是,考完回去就躺了两天,今日才勉强能下地。

    不过看你今日起色倒是不错,看来已是大好了,但是你头上这红色印记是......”

    还没等王明远想好怎么回话,旁边一向快言快语的刘姓同窗就出声,语气里满是无奈:

    “谁说不是呢!这场院试,简直是跟阎王爷抢命!

    听说府城几个有名的大夫,那几日门槛都快被踏破了,诊金都涨了三成!

    咱们府学‘院试班’的同窗,这次栽进去的可不少,考中的听说也就几人。”

    王明远也暗自松了口气,还好话头被接了过去,否则自己真不好解释额头的伤是怎么来的。

    一旁的郑姓同窗突然出声,好奇地问:“对了,你们可听说这次院试案首的底细了?叫沈纪文那个?”

    旁边那个穿着新绸衫的李姓同窗这会立刻来了精神,凑近了些,声音压得更低:

    “我家里托人打听了点消息!说是江南那边来的,一直在江南大书院读书,这次是回祖籍长安府应考。

    听说文章写得那叫一个锦绣铺陈,辞藻华丽得晃眼!特别对学政大人的胃口!

    阅卷时,学政大人是边看边赞不绝口,啧啧称奇!我还听说……”

    他顿了顿,眼神里带着点神秘,“他和学政早就相识,而且学政大人甚至动了收徒的心思呢!”

    “收徒?!”另一个穿着粗布长衫、一看就是农家出身的学子吴姓同窗忍不住惊呼出声。

    随即又赶紧捂住嘴,左右看看,才羡慕地小声道,

    “我的老天爷!要是我也能被收为弟子就好了……那可是学政大人啊!

    真拜了师,以后在科场上,等于有了座大靠山!

    起码……起码考个举人,那是指日可待啊!”

    正说着,院门口传来一阵轻微的骚动。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个身着白色绸衫、面容清俊的少年走了进来。

    他身量挺拔,眉眼间带着几分与生俱来的疏离感,目光在院中扫视一圈,便径直走向一处空着的矮几,姿态从容地坐了下来,仿佛周遭的议论与他无关。

    “喏,那就是沈纪文。”李姓同窗用下巴点了点,语气复杂,“看着……是挺有傲气的。”

    “案首嘛,傲点也正常。”郑姓同窗嘀咕了一句。

    王明远也看了过去。

    那沈纪文确实气度不凡,只是眉宇间那股子傲气,让他觉得有些距离感。

    他收回目光,心里倒没什么波澜。

    案首自有案首的资本,他更关心自己头上的红色印子明天能不能消下去点。

    几人又低声闲聊了几句府学里的事,无非是哪个同窗病倒了,哪个家里托了关系想拜师之类的琐碎。

    不多时,庭院入口处传来一阵脚步声,紧接着是仆役恭敬的喊道:“学政大人到!知府大人到!”

    喧闹的庭院瞬间安静下来,所有学子都站起身,垂手肃立。

    只见两位身着官袍的大人并肩走了进来。

    左边那位,面容清癯,留着三缕长须,眼神锐利,正是主持此次院试的刘学政。

    右边那位,身材微胖,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却是王明远的老熟人——知府大人崔显正。

    让王明远有些意外的是,这两位大人似乎相谈甚欢。

    崔知府不知说了句什么,引得刘学政捻须轻笑,气氛颇为融洽。

    两人在主位落座后,崔知府还笑着对刘学政点了点头。

    “诸位学子,请坐。”刘学政的声音沉稳,带着上位者的威严。

    众人依言坐下,腰背依旧挺得笔直,不敢有丝毫懈怠。

    刘学政环视全场,开始了他的训勉之词。

    内容无外乎是勉励大家勤学上进,不负皇恩,将来报效朝廷,以后争取继续考中,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接着,刘学政又宣布了此次院试中获得廪膳生资格的前二十名名单。

    廪膳生每月可领朝廷发放的廪米,算是秀才中的“优等生”,地位也更高些。

    王明远作为第三名,自然也在其中。

    这些福利待遇,柳教谕早就跟他们讲过,此刻听学政大人再说一遍,众人也只是恭敬地听着。

    “……此乃朝廷恩典,望诸生铭记于心,砥砺德行,精研学问,方不负圣上厚望,不负父母师长期许!”

    刘学政最后一句总结,掷地有声。

    “学生谨遵大人教诲!”众学子齐声应和,声音洪亮。

    随后便是开宴。

    仆役们鱼贯而入,奉上菜肴和温好的酒水。

    席间气氛稍微活络了些,但依旧保持着读书人的矜持。

    学子们小口吃着菜,低声交谈,偶尔向主位上的两位大人投去敬畏的目光。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刘学政放下手中的筷子,轻轻咳嗽了一声。

    整个庭院再次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只见刘学政脸上露出一丝难得的、带着点慈和的笑意,目光落在沈纪文身上,温声道:“纪文!”

    沈纪文立刻放下筷子,站起身,对着刘学政躬身行礼:“学生在。”

    “你此次院试,文章锦绣,见解独到,深得吾心。”

    刘学政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整个庭院,

    “老夫观你才学根基深厚,心性沉稳,是可造之材。今日借此簪花宴之机,老夫欲收你为入室弟子,你可愿意?”

    话音落下,庭院里响起一片压抑的惊呼和倒吸冷气的声音!

    虽然早有传言,但亲耳听到学政大人当众宣布,还是让众人震惊不已。

    一道道羡慕、嫉妒、复杂的目光齐刷刷地射向沈纪文。

    沈纪文脸上并无太多意外之色,但依旧保持着恭谨,他撩起衣袍下摆,对着刘学政深深一揖到地,头甚至都触到了地,声音清朗而坚定:

    “学生沈纪文,承蒙恩师不弃,愿执弟子礼,聆听教诲,永志不忘!”

    “好!好!”刘学政抚掌而笑,显然对这个弟子十分满意。

    “恭喜学政大人喜得佳徒!”

    “恭喜沈师兄!”

    短暂的寂静后,庭院里立刻响起一片此起彼伏的道贺声。

    不管心里怎么想,此刻所有人都必须摆出最真诚的笑脸,说着最漂亮的话。

    不过,这沈纪文果然和学政大人关系匪浅,看来传言非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