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倒转,回到战国初年,那时墨子还是垂髫孩童。
这一年是宋绍公二年。
远在鲁国武城的墨翟全家,突然收到宋国珰秦侯爷的一封信,诚邀墨光斗兄弟,入宋国都城工师署为吏。
与此同时,宋绍公颁布诏书,广纳东方贤士入朝为官,并全国大赦,减税三年。
登基当年不施恩惠,宋绍公为何突然行此举措呢?这事须从他的一个梦说起!
这年九月九,在太庙里祭完祖,宋绍公望着天高云淡的天际,心情舒畅,便想着去城南的雎水河乘船游玩一番。
游览了半日,有些倦怠的宋绍公靠在船舷上,迷迷糊糊的睡着。顺着缓缓流淌的河水,大船行至一片宽阔的湖湾,突然一阵旋风从水面扫过,惊起芦苇丛中的鸟雀,将宋绍公从梦中惊醒。
看着西飞的群鸟,宋绍公惊诧地对身边的夫人说:“寡人刚刚在梦中,正由一只翟鸟引领的鸟群载着,自东海飞起,一路西行。刚看到一座壁立千仞的仙山,却被惊醒。”
自感这梦境似乎有所征兆,回城后,宋绍公让太卜占筮,他想测测吉凶。
宋国太卜根据绍公的梦境及时辰起卦,进过一番推演,太卜说:“此卦当前大吉,后转为凶。”
绍公听后表示但说无妨,请太卜详释。
太卜说:“自东海飞起,乃化龙之意,君上必复兴宋国。结合臣近来夜观天象所见,有文星伴心宿闪耀东天,君上必得来自东方的贤士辅佐。此乃大吉。”
绍公点点头,又问:“何时转凶,可能化解?”
太卜说:“凶不在此朝。神鸟载君上在太庙飞旋往复三次,然后西去,预示宋国将有三个甲子的繁荣。只是一百八十年后,国运不在,转入西方之国。”
宋绍公摇摇头,说:“不在此朝便好,三个甲子之后的事,寡人是无能为力。”
受太卜提示,宋绍公下诏广纳贤士,特别是来自东方诸国的更为看重。
宋绍公的祖父珰秦侯爷,想到墨氏匠人技艺精深,又是故旧亲族,借此机会将他们招进都城工师署,许以小吏,墨氏族人定尽心效力。他主要也是想补偿下墨家人,算是对当年墨左车被冤杀给个交代。于是修书一封命雎侯府管事寻墨氏兄弟,来都城为小吏。
墨光斗看完信,想到这是恢复自己家族贵族身份的好机会,不应该错失。他便回复雎侯府管事说:“我立即召集墨氏族人,挑选能工巧匠,事情准备停当便动身进都城。”
侯府管事嘱咐说:“你要多召集人手,且这是举家搬迁的大事,你们不必着急。侯爷特地吩咐多招墨氏族人,并且你父徒弟众多,手艺好的也都可入工师署多多益善,国家正广招能人。官府会给你们安排居所,如果你们资财宽裕也可自己购置大宅。”
宋绍公二年(公元前467年),墨光斗入工师署攻木司,被委任为木师长,掌管着五个木工作坊。
这年秋天,墨光斗用准备在目夷镇修建家宅的钱,在商丘城里买下一个城边的小院落,正房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南房两间。宅子修葺一新后,墨光斗将寄居在鲁国武城的一家人接来商丘。
墨翟在武城读书三年有余,相较一般孩童读了五、六年。来到宋都商丘,一时没有合适的学馆可读,墨翟便跟随二叔学习木匠活。此时墨翟身形与十二、三岁的少年相仿,已具备修习木工的体力。
墨翟聪慧过人,学什么都轻松自如得心应手,又从小受父亲的熏陶,木工技艺真是进步神速。几个月就能熟练掌握锯子、斧子、墨斗、凿子、刨子等等各种木匠工具的使用,一年下来已能单独制作简单的家具物件。
墨光斗见墨翟基本功已练就,便将老父墨左车留给他的《攻木经略》交给墨翟,让他用心研读,并勤加操练,希望绝顶聪明的墨翟能将全部内容都熟练掌握。
墨翟对书中家常物件的制作,很快就了然于胸。床榻、几案、矮凳、箱柜、门窗、车架等等,墨翟是边学边做。关于物件整体结构及制作步骤,这本写在羊皮上的大书,图文相辅记载的简明扼要。对于特别复杂的东西,比如房舍、舟船,墨翟也用心研读,由于构造十分繁复,又体量巨大,虽不能等大原样制造,但他也试做出微缩的模型。
工师署下辖攻木司、诸冶司、织染司、制衣司、制陶司、攻玉司、军器监、铸钱监等多个部门,每个司监又下辖若干作坊。平日这些工匠作坊主要是为王室、军队、各官署制作器具及生活用品。
平日里工坊有上千人劳作,不但有技艺精深的老工匠,也招收了许多学徒。一旦国家准备打大仗,制备作战使用的辎重,如营帐、战车、兵器、铠甲等,各工坊还会协同劳作。
墨翟就在墨光斗管辖的木工作坊里,跟着二叔习学木工。墨翟对《攻木经略》里边日常用的器物制造都逐渐熟练掌握。尤其对战车、盾牌、弓箭、弩箭等作战兵器,墨翟更是兴趣浓厚用心专研,不但能制作,还总能想出方法改良精进。
三年时间,墨翟学会《攻木经略》里绝大多数的器物制作,成为一个可以出师的合格木匠。但是《攻木经略》里边还有些不知实际用途的物件,及最后有几张草图并无文字说明,也看不懂为何物,墨翟没来得及实际制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宋绍公三年秋冬,宋国大旱,直到第二年春天,商丘一带都滴雨未下。好在商丘城外的雎水河上游源头远在郑晋等国并未闹旱灾,雎水河水量虽然小于往年,但一直未断流,它就成了人们的救命之河。开始只是城外的种田人忙着从河里担水浇灌庄稼。后来商丘城里的水井也有许多逐渐干涸了,城里二十几万的人的饮用水,多数要靠拉水车夜以继日的从雎水河汲水往城里运。
随着城里的水卖的越来越贵,墨光斗兄弟一家子十几口人用水多,不得已他们制作了大木桶自己驾驴车去雎水河里拉水吃。每次拉水,墨翟和二叔都要拎着水桶走下高高的河堤,下到河道里人们挖的一个深坑边提水,因脚下磕绊水洒了是常事,装满大木桶需要来回二三十趟很是辛苦。
墨翟想着,如果有种能省力从河里往高处运水的装置就好了,他常看到那些担水浇田的农人累倒在河滩上,更觉着有必要制作一架运水的装置。
一天又去河边拉水,墨翟坐在驴车上,看着夹在车轮上的一个树枝,随着车轮滚动不断插起地上的土撒在自己伸在车外的鞋上。他不由灵机一动,既然能这样运土,岂不可以同样的方式汲水,想到此他兴奋地从车上跳下来!
二叔疑惑地看着他,“怎么啦,孩子,有什么好事,令你如此高兴?”
“以后我们不用费力地下河里提水了,我想到一个好方法!”墨翟兴奋地说。
墨翟在工坊里用车轮绑上竹筒,架在一个水槽里试验了一番,果然此装置能将水从地上的水槽运至高处的木桶里。其他工匠看着墨翟做的这个东西不明所以,二叔看到后,好奇地转了两圈车轮,看到真的能将水运至高处。“这个往高处运水可行,只是它能省多少人力呢?”二叔疑惑地问。
“我已经想过了,因为河水是流动的,必能推动轮子转动,水便自动运至高处。”墨翟很有信心的回答。“而且现在用的是车轮,我们可以将轮子做成更轻更易随水转动的样式,那将完全不用人力,就能将河水运至高处。如果铺上水槽,河水还能自动流进田地里。”
大家听完墨翟的话,都不住的点头。二叔更是赞许地拍起手来,“那这个东西该叫什么,应该起个好名子。”
墨翟想了想,“它由车轮而生,是用以汲水的,不如就叫‘水车’。”“好,就叫水车!”大家都很赞同。
于是大家一起动手,立即着手制作水车。有人特地去雎水河边人们常去取水的几个地点,测量了水面至河堤的高度。经过商议,大家确定这架水车需要高约一丈八。有个老工匠认为竹子更轻,且有韧性,遇水不易变形,大家觉着有道理,于是这架水车主要材料就用竹子。
工坊里都是能工巧匠,材料储备也充足,经过五天时间,第一架水车就制造成形。工师署的人都纷纷前来观看这架立于院中的水车,人们都很好奇这个高约两丈的大家伙到底有什么用?墨翟给大家讲解一番,并用最初那个车轮小水车演示给大家看,人们对这个叫水车的东西都赞许有加。
工师署长官更是对墨光斗说:“如若安装在河里,真能省人力汲水浇灌田地,我必奏禀君上,为尔等邀功请赏。”
制造这架水车没遇什么麻烦,但安装这架高大的水车却着实不易,将支撑水车与水槽的粗大木桩固定在松软的河道里颇费了一番力气,十几个工匠用了三天时间才将水车安装完乞。大家站在河堤上,看着水车随水流转动,河水不断地从竹筒倒在水槽里,不一会就见清水从长长的水槽里流出来。人们都情不自禁地拍起手来,无不笑逐颜开。
这架水车就成了各官署定点取水的地方,当无人取水时,它就免费供附近农人浇田使用。宋绍公很快就接到奏章知晓了此事,他十分高兴,特地在大殿召见了墨光斗与墨翟,对墨光斗进行封赏职升两级,升任为宋国工师署百工长,从七品之职,并赐墨光斗五等下士爵位,从此墨氏恢复了贵族身份。
宋绍公命工师署在全国勘察地形,多多安装使用水车。凡各河道安装使用水车可行的地方,都要和当地官衙商议进行安装,工师署负责施工,费用由当地支付。工师署的人奔赴各地,在宋国主要河流安装了许多水车。由此为宋国各地种田人节省了大量人力,并大大提高了可灌溉田地的面积,增加了粮食产量。
后来墨翟受到《攻木经略》里一张草图的启发,又发明了链式人力脚踩水车,更进一步的提升了宋国的土地灌溉水平。几年之后,随着灌溉的普及,宋国粮食产量大幅增长。
宋国工师署制造的各种先进农具,也广受周边各国青睐。凭借商品贸易及粮食增产,宋国逐渐成为一个富庶之国。
宋国与西邻郑国在东周王朝众多诸侯国中,算是中等之国。为了生存不得不依附于近旁的晋楚大国,因此常被裹挟进晋、楚等大国之间的攻伐战争。几百年里宋郑两国间相互征伐,大小战争也有几十次,十分不睦。
绍公四年宋国大旱,这让郑国看到了寻仇的良机。上一年,晋国携宋国攻打郑国,晋国夺取郑国九座城邑。郑声公自知无力复仇晋国这等大国,但对付同为夹在晋楚大国中间的难兄难弟宋国,总是想寻机复仇。
这年秋天,郑声公命大司马良犀为帅,统领五万大军攻打宋国。
这正是:
新君掌权尚不稳,灾年又遭邻国欺。
却不知,宋绍公如何击退郑国军队的进攻?
喜欢帝国崛起之东方圣人请大家收藏:帝国崛起之东方圣人更新速度全网最快。